(1)从小微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开始;
(2)客户经理接到申请后,到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一般来说主要看:企业股权结构、企业主个人情况、经营场地情况、开工情况等;
(3)调研完成后,银行会要求小微企业提供工商登记、税务登记、行业经营许可、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可抵押资产权证、销售合同、他行资金流水、企业主身份证、企业主配偶身份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及征信授权书等材料;
(4)客户经理开始查询小微企业及企业主个人征信情况,撰写信贷调查报告,之后再按照银行内部审批材料要求,整理提交相关审批资料;
(5)银行根据小微企业申请的贷款金额,按照审批权限,进行层层审批,审批完成后客户经理组织和贷款申请企业签订贷款合同、抵质押合同;
(6)最优,银行内部走相应的放款流程,交到商业银行的结算部门进行最后的放款操作。
按照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银行几乎不会给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往往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抵押,或者要求小微企业找一些担保人提供担保作为风险缓释手段。从银行角度来说,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经营不稳定,信用风险较高,银行在没有更好的风控手段的情况下,只能将风险控制寄托于第二还款来源。
但对于小微企业,一方面企业办公室、厂房,甚至是办公设备都是租的,企业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资产,要让其提供相应的企业资产给银行办理抵质押登记,难度可以想象。很多小微企业只能用自己或者配偶甚至父母的房产作为押品提供给银行,一旦企业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企业主往往倾家荡产。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要找到愿意提供担保且符合银行要求的担保人也不容易,要么找关联企业,要么找朋友,要么找担保公司。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做法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实际上给小微企业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隐形成本。
小微企业从贷款申请提出到放款的时间快则一个月,慢则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和小微企业用款急切的需求特征是不匹配的。小微企业在供应链中大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快速完成订单是其持续获得订单的关键,为了保住订单维持客户关系,在银行贷款审核期间,一些小微企业不得不先通过民间融资的方式解决眼前急切的用款需求,待银行贷款放款后,再用贷款资金归还民间借款,而民间融资年化利润要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这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
除了一些诸如担保费用、民间融资利息等成本之外,银行传统的授信模式由于主要依赖人工审查,一些小微企业主为了尽快获得贷款,会采取宴请、送礼等方式公关,难以避免出现一些利益寻租的现象,出现和别员工向小微企业主索要贷款回扣的现象。
银行用办理大型企业贷款的模式来办理小微企业贷款,由于小微企业客户数量远超大型企业客户数量,银行需要投入的成本也远超大型企业。包括人力成本,配套相应的办公场地、IT资源等成本。
传统授信模式主要依赖人工调查和审批,主观影响因素较多,对银行的内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客户经理调查的真实性、审批人员审批的客观性,是传统授信模式下银行内控面临的最大挑战。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长期在3%左右,远高于银行其他业务的不良率。
从银行员工的角度来看,小微信贷业务相关的客户经理对传统授信模式也并不满意。一是成本收益不成正比,按照传统授信模式,大企业客户授信和小微企业授信花费的时间、精力是一样的,而获得的收益却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是按照银行考核要求,客户经理又不得不做小微企业,其内心不满情绪及自我驱动力可想而知。二是小微贷款不良率高,客户经理、审批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三是内部考核缺乏平衡机制,专职办理小微的客户经理工作压力远高于负责大企业客户贷款的客户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