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新加坡的跨境电商巨头Shopee被爆毁约了一批发出去的Offer,更离谱的是好几个哥们已经抵达了新加坡准备投入新工作,也接到了offer毁约的通知。
有个受害的同学跑到脉脉上曝光了这件事:
人在机场、带着老婆带着狗,突然就遭遇这种变故,并且上飞机之前还收到了下周的工作安排,简直是晴天霹雳。
跨国找工作然后去赴约这份工作,这其中的成本非常巨大,签证、酒店、飞机票这些加起来最起码得10万起步,更麻烦的是疫情当下出国后没工作了再想回来都很难。
本来是满心欢喜来到另一个国家正憧憬着开启美好的新生活,结果直接当头棒喝一棍子给打晕了。公司一个不靠谱的决定,直接让人丢了工作,还要面临天价机票和长期的隔离。
虾皮这次毁Offer引发了巨大的舆论讨论,在我的好几个读者群大家也都义愤填膺,不少人觉得虾皮不是外企吗,为啥也开始整这些幺蛾子了。也有朋友认为虾皮的创始人是华人,现在高管也大多是中国人,所以不算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外企。
讲真这些想法都有些天真,经济情况好的时候,那些通过科技和市场掌握垄断的外企自然可以让打工人更舒服点,比如谷歌前些年有一项被人羡慕的政策:员工可以拿出20%的时间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情。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是全球经济危机近在咫尺,就连谷歌也要开始降本增效了。
看看谷歌CEO最近的一次公司讲话吧:
There are real concerns that our productivity as a whole is not where it needs to be for the head count we have. [We need to] create a culture that is more mission-focused, more focused on our products, more customer-focused. We should think about how we can minimize distractions and really raise the bar on both product excellence and productivity.
我就不逐字翻译了,大意是公司员工的生产力没达到预期,要想办法提升。你猜猜谷歌会做哪些事来提升员工生产力呢?
资本家风光的时候,打工人还可以跟着喝点汤,如果资本家都开始叫苦连天了,很多打工人就得扑街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啊。
当然即便困难大部分企业也干不出毁跨国Offer这种事,性质的确恶劣。
但我们要看到的是:后面的职场也要进入新常态了。之前我们经常说要忍住跳槽涨薪的冲动别让自己混成了跳跳虎,后面的时代是:如果你不做好充分的思考和调研,搞不好就要被迫成为跳跳虎。
最近星球上有一位球友问了一个问题:想去大厂刷一段经历,但是目前行情好的公司好的业务也太难了,想问下洋哥怎么判断公司业务的发展情况,是否有被裁撤的可能,以后发展会不会比较有前景?
我的回复:判断公司情况有三看一问:
1.看国家政策,鼓励还是打压
商业大佬们为啥都喜欢看报纸?原因很简单:捕捉国家政策动向,在其中发掘新机会。
以前大发展时期打工人不看这玩意也不会混得太差,毕竟各行各业都在增长,只不过谁多谁少的问题。后面你不看?还真玩不转。
2看行业发展阶段
经常有读者问:还有哪些行业有机会?
判断行业有没有机会就看行业是在爆发期还是在衰退期。比如新能源电动车、国产替代、数据安全、硬科技行业等这些都在爆发期。
3.看公司财报
上市公司每个季度都会发财报,看看财报里的收入利率增速和未来预期都一目了然。
比如虾皮2022年Q2的财报核心点:
“二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29%至29.43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9.67亿美元;净亏损为9.31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4.34亿美元;每股亏损为1.03美元,上年同期每股亏损为0.61美元。调整后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亏损为5.06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亏损的2141万美元。此外,二季度电子商务收入为17亿美元,同比增长51.4%;商品交易总额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27.2%。”
一句话总结:增长低于预期、亏损持续扩大。
最后一问:问公司内部的人,尤其是做业务做销售做管理的,他们有第一手信息,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一定是最先感知公司发展情况的那批人。
有同学会说了:我就打个工有必要这么复杂吗?
很多时候深度思考和调研真的能帮我们创造长期价值,最起码减少被坑的概率。
最后再次谴责下虾皮!大家最近换工作先避开这家公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