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Slf4j 注解记录日志


    SpringBoot对所有内部日志使用通用日志记录,日志记录器都预先配置为使用控制台输出,同时还提供可选的文件输出。默认情况下,SpringBoot使用Logback进行日志记录。

    SpringBoot中默认使用Logback进行日志输出,SpringBoot框架的配置文件application.yml进行持久化到文件等配置。


    使用 @Slf4j 注解完成日志记录

    一. 导入Pom文件 该注解是 lombok 插件中的

    1. <dependency>
    2. <groupId>org.projectlombokgroupId>
    3. <artifactId>lombokartifactId>
    4. dependency>

    二. 在类上使用 @Slf4j 注解,使用 log.info 方法

    1. @Service
    2. @Slf4j
    3. public class FindUserByIdServiceImp implements FindUserByIdService {
    4. @Autowired
    5. private FindUserbyIdMapper findUserbyIdMapper;
    6. @Override
    7. public UserVO findUserById(Integer userid) {
    8. UserVO userVO = findUserbyIdMapper.findUserById(userid);
    9. log.info("查找成功:"+userVO); //使用 log.info 方法
    10. return userVO;
    11. }
    12. }

    三. 日志记录成功


    为什么要日志持久化?

    实际开发中,我们需要将日志持久化,放入文件中,以便于出错后能根据文档排查,或者在关键代码段打上日志便于分析代码运行情况 

    在 application.properties或application.yml 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

    logging.file.name=logs/info.log   //配置日志输出文件地址
    logging.file.name=D:/logs/info.log  日志输出到绝对路径D:/logs/info.log下
    logging.file.name=info.log          日志输出到相对路径 info.log 下
    logging.file.name=logs/info.log     日志输出到相对路径 logs/info.log 下

     输出日志到文档


    日志等级

    日志等级有(从高到低):fatal、error、warn、info、debug、trace、off
    默认的日志配置在消息写入时将消息回显到控制台默认情况下,将记录错误级别,警告级别和信息级别的消息。

    fatal(致命) error(错误) warn(警告) info (信息) debug(调试) trace(跟踪) off(关闭)


    logging.config 是用来指定项目启动的时候,读取哪个配置文件,这里指定的是日志配置文件,即子module项目根路径下的 logback.xml文件,该文件是日志的主要配置信息。用来配置指定包的路径下应用程序的日志记录,及其日志级别


    logging.level用来指定具体的包中应用程序日志的输出级别。上面的配置表示com.hl.magic包下的所有日志输出级别为 trace,会将操作数据库的 sql 打印出来,开发时设置成 trace 方便定位问题,在生产环境上,将这个日志级别再设置成 error 级别即可。

    logging.level.web=trace //追踪web

    logging.level.sql=trace //追踪sql

    logging.level.root=trace //追踪所有

  • 相关阅读:
    简单易懂的颜色透明度计算
    Docker DeviceMapper占用空间太大解决方案
    跨局域网传数据时,你的方式真的安全吗?
    SpringBoot整合XXLJob
    GoogleTest环境配置以及应用
    这8款浏览器兼容性测试工具,用了以后测试效率可以“起飞”~~
    Python自学知识点
    JavaScript:DOM
    Hadoop之常用端口号
    校招笔试一直跪?那你会骗分吗?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46628950/article/details/12658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