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双碳新闻”——与第一缕阳光一起了解行业发展实时动态,你所关心的都在这里☀️🌟🉑。
政策权威发布🅰️:
1.完善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制!三部委重磅发文!
到2023年,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部门协作机制基本建立,相关统计基础进一步加强,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稳步开展,碳排放数据对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初步建成。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制等重点任务。
2.《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方案》分别从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与打造绿色低碳县城和乡村两个主要方面明晰了实现碳达峰的路径。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主要从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开展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建设绿色低碳住宅、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推进绿色低碳建造七个方面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县城将重点从提升县城绿色低碳水平、营造自然紧凑乡村格局、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低碳化、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着力。
碳中和行业动态信息更新🅱️:
1.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以高质量数据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形成碳排放强度指标核算发布机制,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从“十二五”时期起,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根据全国及各省(区、市)分品种能源消费量及其相应排放因子开展碳排放强度核算工作,核算结果为编制国家履约报告,开展国家和地方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进展评估、考核、形势分析等工作提供了保障。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以高质量数据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2.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以高质量数据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初步建立了人才队伍和支撑平台,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水平提升注入动力。
在历次国家清单编制过程中,我国建立了由主管部门和有关研究机构人员构成的国家清单编制工作团队,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履约、清单编制等方面研究和技术支持工作。通过开展多轮地方清单能力建设,先后组织4个年度省级清单编制和联审,培养了一批地方清单编制管理和技术人员。通过组织开展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核查,提升了企业碳核算能力以及配套的核查和监管水平。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以高质量数据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环境环保大事件🈶:
1.二次创业,塞罕坝精神的绿色接力
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林海有效阻挡了浑善达克沙地风沙南侵,改善了塞罕坝及周边地区的小气候,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可供200万人呼吸一年之用。
森林是碳库,更是钱库。挖掘塞罕坝机械林场内115万亩总营林的多重效益与价值,成为塞罕坝实施二次创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命题。
事实上,塞罕坝机械林场对于碳汇价值实现的探索很早。常伟强告诉记者,2016年,林场造林碳汇项目首批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成为华北地区首个在国家发改委注册成功并签发的林业碳汇项目。但伴随着2017年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的暂停签发,塞罕坝的探索停滞下来。
2.人大监督再出发:助力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各地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共同成就了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2021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下降26.2%,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50.3%。曾经“雾霾围城”“污水横流”的景象已经大为改善;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规模效应初具,开始攀上国际产业链分工上游……这些,都让中国以更加绿色、矫健的姿态闯出转型发展新境界。
人大监督再出发:助力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国际碳中和新闻资讯🆎:
1.我国牵头制定首个新型电力系统国际标准体系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丁辉表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地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讨论与制定,积极地发出中国的声音,做出中国的贡献,各国和各地区在责任投资方面的需求不同,阶段性发展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存在差异,这与我们共同构建全球化的ESG责任投资标准体系之间并不冲突。
2.欧洲能源交易所全面启动全球自愿减排碳市场
EEX 集团将借助自愿减排碳市场(VCM, Voluntary Carbon Market), 继续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该系列产品能够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对于抵消或中和其碳足迹的需求。凭借其在全球碳市场上的丰富经验,EEX集团将会为自愿减排碳市场提供更加标准化,更高透明度和更安全的市场。
拓展阅读
【白皮书】中国新闻网:始祖碳中和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制造业碳中和白皮书》
【合作伙伴】共赢万亿数字化碳中和未来 | 始祖合作伙伴网络招募
【能碳系统】始祖能碳管理系统旗舰版发布 | 前30名甄选试用资格开放
【会议碳核算】线上开会+居家抗疫=种树?OMG!
始祖碳中和研究中心🈶
致力于研究并推动数字化技术对于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搭建开放、包容、多元的研究平台,共创绿色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