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为了更快、更好,总是在催。
催着快点做事、快些行动、快速达到某种目的;催着事情更快、更好、更强,更接近某种目标。
似乎在催的作用下,事情才变的好起来;似乎经过了催的过程,最终的质量才有所提高。
是这样的吗?
> 催是对目标质量的担心:过程还顺利?有问题吗?现在的状态怎么样?一切OK?
> 催是沟通不畅的表现:反馈在哪里?哪里能看到过程进展状况?有统一的展示平台吗?
催,好吗?
> 催的人烦:凭什么非要等着催,不能自觉点吗,非要这么拖着吗,不催就干不成活么?
> 被催的人不耐烦:催什么催,不正做着的么没看到吗,再催就停工,再不行你来做?
催和被催的彼此都不舒服,彼此都不理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问题在哪里?能不能不催?
- 存在这样或那样必须被催的情况
> 催的就是急性子,除了自己不放心所有的人做的事,时刻在盯着,总觉得做的不到位、做的又慢做的又不好。
> 被催的就是拖延、不上心,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行动,即使行动起来也是能省就省、能不干就不干;不关心目标是什么,做完就好;更不要说质量了,只管做不管结果。
怎么解决?
> 建立制度,用制度约束行为,减少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
> 细化阶段和目标,加强检查,用另一种催的方式,让彼此提高认识,减少失误;
> 加强个人修炼:
* 爱催的人多采用静态检查,发现问题后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改下、改进;正向、积极的引导,鼓励、不埋怨,对问题解决后不追旧账;相大家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
* 被催的人加强自我管理,遵守既定规则;强化质量意识,保证个人输出质量;强彼此协作,互为检查和督促;做到自己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 更多的是催和被催的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
> 催的人希望了解进度、状态和问题,希望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但不了解情况,干着急。
> 被催的人正按要求实现,积极的、努力的、尽力克服务困难的,但努力不并理解,很委屈。
催和被催的彼此都有正面、积极的一面,但总是不能被对方理解,彼此之间产生了埋怨、怪罪,大家都不高兴,最终影响了目标的达成。
怎么解决?
> 建立必要的沟通反馈机制,让大家有机会了解彼此的工作,知道彼此在做什么,自己能为彼此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 尝试实施敏捷方法,面对问题,积极求变、积极应对,建立对目标的整体框架和认识;
> 使用必要的过程管理工具,管理和记录目标达成过程中的数据,用于分析、展示;
>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时展示过程执行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跟踪改进;
> 加强个人工作习惯、工作方式修练:自己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责任与担当;积极跟进、主动反馈;如实、客观、简洁反馈问题,不只是问题还有应对的解决方案;
> 建立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工作文化:彼此理解而不埋怨;解决问题而不互相推诿;正向、积极、努力、乐观;
> 相信团队成员彼此可以完成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