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Script数据结构与算法】二、队列 及leetcode实战


    队列

    队列是遵循先进先出(FIFO,也称为先来先服务)原则的一组有序的项。队列在尾部添加新元素,并从顶部移除元素。最新添加的元素必须排在队列的末尾。

    首先需要一个用于存储队列中元素的数据结构。我们可以使用数组,就像上一的Stack类那样。但是,为了写出一个在获取元素时更高效的数据结构,我们将使用一个对象来存储我们的元素。你会发现Queue类和Stack类非常类似,只是添加和移除元素的原则不同。

    接下来需要声明一些队列可用的方法。

    • enqueue(element(s)):向队列尾部添加一个(或多个)新的项。
    • dequeue():移除队列的第一项(即排在队列最前面的项)并返回被移除的元素。
    • peek():返回队列中第一个元素——最先被添加,也将是最先被移除的元素。
    • isEmpty():如果队列中不包含任何元素,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size():返回队列包含的元素个数,与数组的length属性类似。
    class Queue {
        constructor() {
            this.count = 0; // 控制队列的大小
            this.lowestCount = 0; // 追踪第一个元素
            this.items = {};
        }
        enqueue(element) {
            this.items[this.count] = element;
            this.count++;
        }
        dequeue() {
            if (this.isEmpty()) return undefined;
            const result = this.items[this.lowestCount]; 
            delete this.items[this.lowestCount];
            this.lowestCount++;
            return result;
        }
        peek() {
            if (this.isEmpty()) return undefined;
            return this.items[this.lowestCount];
        }
        size() {
            return this.count - this.lowestCount;
        }
        isEmpty() {
            return this.count - this.lowestCount === 0;
        }
        clear(){
            this.count = 0;
            this.lowestCount = 0;
            this.items = {};
        }
        toString(){
            if (this.isEmpty()) return undefined;
            let objString = `${this.items[this.lowestCount]}`;
            for (let i = this.lowestCount + 1; i < this.count; i++) {
                objString = `${objString},${this.items[i]}`;
            }
            return objString;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leetcode实战

    225. 用队列实现栈 (easy)

    请你仅使用两个队列实现一个后入先出(LIFO)的栈,并支持普通栈的全部四种操作(pushtoppopempty)。

    实现 MyStack 类:

    • void push(int x) 将元素 x 压入栈顶。
    • int pop() 移除并返回栈顶元素。
    • int top() 返回栈顶元素。
    • boolean empty() 如果栈是空的,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注意:

    • 你只能使用队列的基本操作 —— 也就是 push to backpeek/pop from frontsizeis empty 这些操作。
    • 你所使用的语言也许不支持队列。 你可以使用 list (列表)或者 deque(双端队列)来模拟一个队列 , 只要是标准的队列操作即可。
    方法1.使用两个 Queue 实现
    • 思路:为了满足栈的特性,即最后入栈的元素最先出栈,在使用队列实现栈时,应满足队列前端的元素是最后入栈的元素。可以使用两个队列实现栈的操作,其中queue1 用于存储栈内的元素,queue2 作为入栈操作的辅助备份队列:
      • 入栈的时候,queue1 入队;
      • 出栈的时候,如果queue1为空,则交换queue1 和queue2,为的是将备份队列的元素全部加入queue1,然后将queue1中除了最后一个元素外全部出队并备份到queue2
    • 复杂度分析:push的时间复杂度为O(1),pop的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复杂度O(n),其中n是栈内元素的个数,用两个队列来存储
    var MyStack = function () {
        this.queue1 = []
        this.queue2 = []
    };
    
    /** 
     * @param {number} x
     * @return {void}
     */
    MyStack.prototype.push = function (x) {
        this.queue1.push(x)
    };
    
    /**
     * @return {number}
     */
    MyStack.prototype.pop = function () {
        // 减少两个队列交换的次数, 只有当queue1为空时,交换两个队列
        if (!this.queue1.length) [this.queue1, this.queue2] = [this.queue2, this.queue1];
        
        while (this.queue1.length > 1) { //当队列1的元素数量大于1的时候不断将元素push进备份队列
            this.queue2.push(this.queue1.shift());
        }
        return this.queue1.shift(); //最后将队列1最后一个元素出队
    };
    
    /**
     * @return {number}
     */
    MyStack.prototype.top = function () {
        const x = this.pop(); //查看栈顶,队列出队,然后在push进队列1
        this.queue1.push(x);
        return x;
    };
    
    /**
     * @return {boolean}
     */
    MyStack.prototype.empty = function () {
        return !(this.queue1.length || this.queue2.length);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方法2.使用一个 队列 实现
    • 思路:使用一个 队列 实现,入栈的时候直接push进队列就行,出栈的时候将除了最后一个元素外的元素全部加入到队尾。
    • 复杂度分析:push的时间复杂度为O(1),pop的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复杂度O(n)
    var MyStack = function () {
        this.queue = []
    };
    
    /** 
     * @param {number} x
     * @return {void}
     */
    MyStack.prototype.push = function (x) {
        this.queue.push(x)
    };
    
    /**
     * @return {number}
     */
    MyStack.prototype.pop = function () {
        let size = this.queue.length;
        while(size-- > 1) {//将除了最后一个元素外的元素全部加入到队尾。
            this.queue.push(this.queue.shift());
        }
        return this.queue.shift();
    };
    
    /**
     * @return {number}
     */
    MyStack.prototype.top = function () {
        const x = this.pop();//先出栈,然后在加入队列
        this.queue.push(x);
        return x;
    };
    
    /**
     * @return {boolean}
     */
    MyStack.prototype.empty = function () {
        return !this.queue.length;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933. 最近的请求次数 (easy)

    写一个 RecentCounter 类来计算特定时间范围内最近的请求。

    请你实现 RecentCounter 类:

    • RecentCounter() 初始化计数器,请求数为 0 。
    • int ping(int t) 在时间 t 添加一个新请求,其中 t 表示以毫秒为单位的某个时间,并返回过去 3000 毫秒内发生的所有请求数(包括新请求)。确切地说,返回在 [t-3000, t] 内发生的请求数。

    保证 每次对 ping 的调用都使用比之前更大的 t 值。

    • 思路:将请求加入队列,如果队头元素请求的时间在[t-3000,t]之外 就不断出队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均摊 O(1),每个元素至多入队出队各一次。
      • 空间复杂度:O(L),其中 L 为队列的最大元素个数。
    var RecentCounter = function() {
        this.queue = []
    };
    
    /** 
     * @param {number} t
     * @return {number}
     */
    RecentCounter.prototype.ping = function(t) {
        this.queue.push(t)
        const condition = t - 3000;
        while(this.queue[0]<condition){
            this.queue.shift();
        }
        return this.queue.length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622. 设计循环队列 (medium)

    设计你的循环队列实现。 循环队列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其操作表现基于 FIFO(先进先出)原则并且队尾被连接在队首之后以形成一个循环。它也被称为“环形缓冲器”。

    循环队列的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队列之前用过的空间。在一个普通队列里,一旦一个队列满了,我们就不能插入下一个元素,即使在队列前面仍有空间。但是使用循环队列,我们能使用这些空间去存储新的值。

    你的实现应该支持如下操作:

    • MyCircularQueue(k): 构造器,设置队列长度为 k 。
    • Front: 从队首获取元素。如果队列为空,返回 -1 。
    • Rear: 获取队尾元素。如果队列为空,返回 -1 。
    • enQueue(value): 向循环队列插入一个元素。如果成功插入则返回真。
    • deQueue(): 从循环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如果成功删除则返回真。
    • isEmpty(): 检查循环队列是否为空。
    • isFull(): 检查循环队列是否已满。
    • 思路:在循环队列中,当队列为空,可知front=rear;而当所有队列空间全占满时,也有 front=rear。为了区别这两种情况,假设队列使用的数组有capacity 个存储空间,则此时规定循环队列最多只能有capacity−1 个队列元素,当循环队列中只剩下一个空存储单元时,则表示队列已满。根据以上可知,队列判空的条件是front=rear,而队列判满的条件是 front=(rear+1) mod capacity
      对于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只要知道队尾rear 与队首 front,即可计算出队列当前的长度:(rear−front+capacity) mod capacity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初始化和每项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均为 O(1)。
      • 空间复杂度O(k),其中 k* 为给定的队列元素数目。
    /**
     * @param {number} k
     */
    var MyCircularQueue = function (k) {
        this.front = 0
        this.rear = 0
    
        this.maxLen = k+1
        this.circleQueue = new Array(k+1).fill(0);
    };
    
    /** 
     * @param {number} value
     * @return {boolean}
     */
    MyCircularQueue.prototype.enQueue = function (value) {
        if (this.isFull()) return false;
        this.circleQueue[this.rear] = value
        this.rear = (this.rear + 1) % this.maxLen
        return true
    };
    
    /**
     * @return {boolean}
     */
    MyCircularQueue.prototype.deQueue = function () {
        if (this.isEmpty()) return false;
        this.front = (this.front + 1) % this.maxLen
        return true
    };
    
    /**
     * @return {number}
     */
    MyCircularQueue.prototype.Front = function () {
        if (this.isEmpty()) return -1;
        return this.circleQueue[this.front]
    };
    
    /**
     * @return {number}
     */
    MyCircularQueue.prototype.Rear = function () {
        if (this.isEmpty()) return -1;
        let tail = (this.rear - 1 + this.maxLen) % this.maxLen
        return this.circleQueue[tail]
    };
    
    /**
     * @return {boolean}
     */
    MyCircularQueue.prototype.isEmpty = function () {
        // 两指针位置一致
        return this.front === this.rear
    };
    
    /**
     * @return {boolean}
     */
    MyCircularQueue.prototype.isFull = function () {
        return this.front === ((this.rear + 1) % this.maxLen)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相关阅读:
    Python接口自动化测试实战(超详细~)
    opencv+tensorflow手势识别+图片特效
    Android recyclerview 浮动头部
    【技巧】Word和Excel如何互相转换?
    直播电商系统
    最优化基础知识总结(1)
    zabbix-agnet连接zabbix-proxy
    k8s - pod卷的使用 - pod镜像的升级与回滚 - 探针
    .NET Worker Service 添加 Serilog 日志记录
    DLT645转modbus协议网关采集电表的数据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38987146/article/details/12652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