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P/IP网络模型


    本文源自网上技术博主小林coding等人的博客所摘抄的笔记以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下架。

    为什么要有 TCP/IP 网络模型

    对于同一台设备上的进程间通信,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有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等方式,而对于不同设备上的进程间通信,就需要网络通信,而设备是多样性的,所以要兼容多种多样的设备,就协商出了一套通用的网络协议

    这个网络协议是分层的,每一层都有各自的作用和职责,接下来就根据「 TCP/IP 网络模型」分别对每一层进行介绍。

    应用层

    最上层的,也是我们能直接接触到的就是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我们电脑或手机使用的应用软件都是在应用层实现。那么,当两个不同设备的应用需要通信的时候,应用就把应用数据传给下一层,也就是传输层。

    所以,应用层只需要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应用功能,比如 HTTP、FTP、Telnet、DNS、SMTP等。

    应用层是不用去关心数据是如何传输的,就类似于,我们寄快递的时候,只需要把包裹交给快递员,由他负责运输快递,我们不需要关心快递是如何被运输的。

    而且应用层是工作在操作系统中的用户态,传输层及以下则工作在内核态。

    传输层

    应用层的数据包会传给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为应用层提供网络支持的。

    在传输层会有两个传输协议,分别是 TCP 和 UDP。

    TCP 的全称叫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大部分应用使用的正是 TCP 传输层协议,比如 HTTP 应用层协议。

    TCP和UDP的区别不在此过多赘述。(UDP也可以实现可靠传输,把 TCP 的特性在应用层上实现就可以)

    应用需要传输的数据可能会非常大,如果直接传输就不好控制,因此当传输层的数据包大小超过 MSS(TCP 最大报文段长度) ,就要将数据包分块,这样即使中途有一个分块丢失或损坏了,只需要重新发送这一个分块,而不用重新发送整个数据包。在 TCP 协议中,我们把每个分块称为一个 TCP 段TCP Segment)。

    当设备作为接收方时,传输层则要负责把数据包传给应用,但是一台设备上可能会有很多应用在接收或者传输数据,因此需要用一个编号将应用区分开来这个编号就是端口

    举例:

    比如 80 端口通常是 Web 服务器用的,22 端口通常是远程登录服务器用的。而对于浏览器(客户端)中的每个标签栏都是一个独立的进程,操作系统会为这些进程分配临时的端口号。

    由于传输层的报文中会携带端口号,因此接收方可以识别出该报文是发送给哪个应用。

    网络层

    传输层可能大家刚接触的时候,会认为它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事实上它并不负责传输数据。

    实际场景中的网络环节是错综复杂的,中间有各种各样的线路和分叉路口,如果一个设备的数据要传输给另一个设备,就需要在各种各样的路径和节点进行选择,而传输层的设计理念是简单、高效、专注,如果传输层还负责这一块功能就有点违背设计原则了。

    也就是说,我们不希望传输层协议处理太多的事情,只需要服务好应用即可,让其作为应用间数据传输的媒介,帮助实现应用到应用的通信,而实际的传输功能就交给下一层,也就是网络层Internet Layer)。

    网络层才是实际传输数据的。

    网络层最常使用的是 IP 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 协议会将传输层的报文作为数据部分,再加上 IP 包头组装成 IP 报文,如果 IP 报文大小超过 MTU(以太网中一般为 1500 字节)就会再次进行分片,得到一个即将发送到网络的 IP 报文。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世界上那么多设备,又该如何找到对方呢?因此,网络层需要有区分设备的编号。

    我们一般用 IP 地址给设备进行编号,对于 IPv4 协议, IP 地址共 32 位,分成了四段(比如,192.168.100.1),每段是 8 位。只有一个单纯的 IP 地址虽然做到了区分设备,但是寻址起来就特别麻烦,全世界那么多台设备,难道一个一个去匹配?这显然不科学。

    因此,需要将 IP 地址分成两种意义:

    • 一个是网络号,负责标识该 IP 地址是属于哪个「子网」的;
    • 一个是主机号,负责标识同一「子网」下的不同主机;

    怎么分的呢?这需要配合子网掩码才能算出 IP 地址 的网络号和主机号。

    举个例子,比如 10.100.122.0/24,后面的/24表示就是 255.255.255.0 子网掩码,255.255.255.0 二进制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大家数数一共多少个1?不用数了,是 24 个1,为了简化子网掩码的表示,用/24代替255.255.255.0。

    知道了子网掩码,该怎么计算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呢?

    将 10.100.122.2 和 255.255.255.0 进行按位与运算,就可以得到网络号,如下图:

    网络号,简单来说就是IP地址的左边保留不动,右边的数据全部变为0。左边和右边的分界线就是由子网掩码的位数决定的。

    而主机号就是IP地址右边的那部分。

    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那么在寻址的过程中,先匹配到相同的网络号(表示要找到同一个子网),才会去找对应的主机。

    除了寻址能力, IP 协议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路由。实际场景中,两台设备并不是用一条网线连接起来的,而是通过很多网关、路由器、交换机等众多网络设备连接起来的,那么就会形成很多条网络的路径,因此当数据包到达一个网络节点,就需要通过路由算法决定下一步走哪条路径。

     路由器寻址工作中,就是要找到目标地址的子网,找到后进而把数据包转发给对应的网络内。

    所以,IP 协议的寻址作用是告诉我们去往下一个目的地该朝哪个方向走,路由则是根据「下一个目的地」选择路径。寻址更像在导航,路由更像在操作方向盘

    • IP地址分类

     通过ip地址第一个字节组划分:ABC类
    A类要求第一个字节的第一位是0 第一个字节的范围【0-127】

    B类要求第一个字节的第一二位是10 第一个字节的范围【128-191】

    C类要求第一个字节的第一二三位是110 第一个字节的范围【192-224】

    为什么要要划分成ABC类?
    划分成ABC类后,就知道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范围了,A类网络号占一个字节,B类网络号占两个字节,C类网络号占3个字节.

    一个字节8位,A类可以划分2^8=255个网络,每一个网络可以容纳255x255x255=16581375个主机地址

    (粗略计算,网络号不考虑ip地址A类第一位固定是0,实际是126,不是255哈哈)

    B类可以划分255x255=6535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容纳255x255=6535个主机地址

    C类可以划分255x255x255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容纳255个主机地址。

    为什么要分成ABC类?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杜绝ip地址的浪费。例如某个小县城区才6000个人,那么给它B类ip地址即可,给A类就超级浪费了。

    网络接口层

    生成了 IP 头部之后,接下来要交给网络接口层Link Layer)在 IP 头部的前面加上 MAC 头部,并封装成数据帧(Data frame)发送到网络上。

    IP 头部中的接收方 IP 地址表示网络包的目的地,通过这个地址我们就可以判断要将包发到哪里,但在以太网的世界中,这个思路是行不通的。

    什么是以太网呢?电脑上的以太网接口,Wi-Fi接口,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上的千兆,万兆以太网口,还有网线,它们都是以太网的组成部分。以太网就是一种在「局域网」内,把附近的设备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可以进行通讯的技术。

    以太网在判断网络包目的地时和 IP 的方式不同,因此必须采用相匹配的方式才能在以太网中将包发往目的地,而 MAC 头部就是干这个用的,所以,在以太网进行通讯要用到 MAC 地址

    MAC 头部是以太网使用的头部,它包含了接收方和发送方的 MAC 地址等信息,我们可以通过 ARP 协议获取对方的 MAC 地址。

    所以说,网络接口层主要为网络层提供「链路级别」传输的服务,负责在以太网、WiFi 这样的底层网络上发送原始数据包,工作在网卡这个层次,使用 MAC 地址来标识网络上的设备。

    再给大家贴一下每一层的封装格式:

    网络接口层的传输单位是帧(frame),IP 层的传输单位是包(packet),TCP 层的传输单位是段(segment),HTTP 的传输单位则是消息或报文(message)。但这些名词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分,可以统称为数据包。

     

  • 相关阅读:
    Java集合面试题(总结最全面的面试题)
    【深度学习21天学习挑战赛】1、我的手写被模型成功识别——CNN实现mnist手写数字识别模型学习笔记
    Gamefi与DeFi之间有什么关系?
    LeetCode刷题复盘笔记—一文搞懂动态规划系列(第二篇)746. 使用最小花费爬楼梯
    复盘归因,提高交付质量的秘诀
    【Java】replace替换方法
    OpenCV学习(四)——轨迹栏(调色板与不同通道图像)
    Rb(redis blaster),一个为 redis 实现 non-replicated 分片的 python 库
    pytest + yaml 框架 - 我们发布上线了
    在Bat To Exe Converter,修改为当异常结束或终止时,程序重新启动执行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757333/article/details/12646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