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能测试监控指标及分析调优


    一、哪些因素会成为系统的瓶颈?

    1、CPU,如果存在大量的计算,他们会长时间不间断的占用CPU资源,导致其他资源无法争夺到CPU而响应缓慢,从而带来系统性能问题,例如频繁的FullGC,以及多线程造成的上下文频繁的切换,都会导致CPU繁忙,一般情况下CPU使用率<75%比较合适。
    2、内存,Java内存一般是通过jvm内存进行分配的,主要是用jvm中堆内存来存储Java创建的对象。内存的读写速度非常快,但是内存空间又是有限的,当内存空间被占满,对象无法回收时,就会导致内存溢出或内存泄漏。
    3、磁盘I/O,磁盘的存储空间要比内存存储空间大很多,但是磁盘的读写速度比内存慢,虽然现在引入SSD固态硬盘,但是还是无法跟内存速度相比。
    4、网络,带宽的大小,会对传输数据有很大影响,当并发量增加时,网络很容易就会成为瓶颈。
    5、异常,Java程序,抛出异常,要对异常进行捕获,这个过程要消耗性能,如果在高并发的情况下,持续进行异常处理,系统的性能会受影响。
    6、数据库,数据库的操作一般涉及磁盘I/O的读写,大量的数据库读写操作,会导致磁盘I/O性能瓶颈,进而导致数据库操作延迟。
    7、当在并发编程的时候,经常会用多线程操作同一个资源,这个时候为了保证数据的原子性,就要使用到锁,锁的使用会带来上下文切换,从而带来性能开销,在JDK1.6之后新增了偏向锁、自旋锁、轻量级锁、锁粗化、锁消除。

    二、哪些指标做为衡量系统的性能

    1、RT响应时间,包括如下
    1.1 数据库响应时间,即数据库操作的时间
    1.2 服务端响应时间,服务端包括Nginx分发的请求所消耗的时间及服务端程序执行所消耗的时间。
    1.3 网络响应时间,网络传输,网络硬件需要对传输的请求进行解析所消耗的时间
    1.4 客户端响应时间,一般Web、App客户端,消耗时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客户端存在大量的逻辑处理,消耗的时间有能能就会变长。
    2、TPS吞吐量
    2.1 磁盘吞吐量
    IOPS(Input/Output Per Second)每秒的输入输出量,这种是单位时间内系统能处理的I/O请求数量,I/O请求通常为读或写数据操作请求,关注随机读写性能,适用于随机读写频繁的应用,如小文件存储,邮件服务器。
    数据吞吐量,这种是单位时间可以传输的数据量,对于大量顺序读写频繁的应用,传输大量连续数据,例如视频编辑。
    2.2 网络吞吐量
    指网络传输时没有丢帧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数据速率。网络吞吐量不仅跟带宽有关系,还跟CPU处理能力、网卡、防火墙、以及I/O等紧密联系,吞吐量的大小由网卡的处理能力、内部程序算法以及带宽大小决定。
    3、资源使用率
    3.1 CPU使用率,首先可以先了解CPU的基本信息,包括物理CPU的个数、单个CPU的核数,然后可以通过命令查看使用率,vmstat、mpstat、top
    3.2 内存使用率,free -m、vmstat、top
    3.3 磁盘I/O, iostat、 iotop、
    3.4 网络I/O,netstat、ifconfig、tcpstat、

    三、性能测试注意的问题

    1、我们在做性能测试的时候,系统的运行会越来越快,后面的访问速度比我们第一次访问的速度快了好几倍,这是因为Java语言编译的顺序是,.java文件先编译为.class文件,然后通过解释器将.class的字节码转换成本地机器码后,才能运行。为了节约内存和执行效率,代码最初被执行时,解释器会率先解释执行这段代码。随着代码被执行的次数增多,虚拟机发现某个方法或代码运行的特别频繁,就被认定为热点代码(Hot Spot Code)。为了提高热点代码的执行效率,在运行时虚拟机将会通过即时编译器(JIT)把这些代码编译成为本地平台相关的机器码,然后储存在内存中,之后每次运行代码时,直接从内存中获取。这样就会导致第一次系统运行慢,后面访问的速度快几倍。
    2、在做性能测试的时候,每次测试处理的数据集都是一样的,但是结果却有差异,这是因为测试时,伴随着很多不稳定因素,比如机器其他进程的影响、网络波动以及每个阶段JVM垃圾回收的不同等。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测试,将测试结果求平均,只要保证平均值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且波动不是很大,这种情况,性能测试就算通过。

    四、定位性能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自下而上的策略分析排查

    当我们进行压测之后,我们会输出一份性能测试报告,其中包括,RT、TPS、TP99,被压服务器的CPU、内存、I/O,以及JVM的GC频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发现性能瓶颈。我们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分析。
    1、首先从操作系统层面,查看系统的CPU、内存、I/O、网络的使用率是否异常,再通过命令查找异常日志,最后通过日志分析,找到导致瓶颈的问原因。
    2、还可以从Java应用的JVM层面,查看JVM的垃圾回收频率以及内存分配情况是否存在异常,分析垃圾回收日志,找到导致瓶颈的原因。
    3、如果系统和JVM层面都没有出现异常情况,然后可以从应用服务业务层查看是否存在性能瓶颈,例如,Java编程问题,读写数据库瓶颈等。

    五、优化性能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自上而下的策略进行优化

    整体的调优顺序,我们可以从业务调优到编程调优,最后再到系统调优
    1、应用层调优
    首先是优化代码,代码问题往往会因为消耗系统资源而暴漏出来,例如代码导致内存溢出,使JVM内存用完,而发生频繁的FullGC,导致CPU偏高。
    其次是优化设计,主要是优化业务层和中间件层代码,例如可以采用代理模式,放在频繁调用的创建对象的场景里,共享一个创建对象,减少创建对象的消耗。
    再次是优化算法,选择合适的算法降低时间复杂度。
    2、中间件调优
    MySQL调优
    1)、表结构与索引优化。
    主要是对数据库设计、表结构设计以及索引设置维度进行的优化,设计表结构的时候,考虑数据库的水平与垂直的拓展能力,提前规划好将来数据量、读写量的增长,规划好分库分表方案。对字段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优先选用较小的数据结构。
    2)、SQL语句优化。
    主要是对SQL语句进行的优化,使用explain来查看执行计划,来查看是否使用了索引,使用了哪些索引。也可以使用Profile命令分析语句执行过程中各个分步的耗时。
    3)、MySQL参数优化。
    主要是对MySQL服务的配置进行优化,例如连接数的管理,对索引缓存、查询缓存、排序缓存等各种缓存大小进行优化
    4)、硬件及系统配置。
    对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设置进行优化,例如调整操作系统参数、禁用swap、增加内存、升级固态硬盘。
    3、系统调优
    首先是操作系统调优,Linux操作的内核参数设置可以进行调优,已达到提供高性能的目的。
    其次,JVM调优,设置合理的JVM内存空间,以及垃圾回收算法来提高性能,例如,如果业务逻辑会创建大对象,我们就可以设置,将大的对象直接放到老年代中,这样可以减少年轻代频发发生YongGC,减少CPU的占用时间。
    4、调优的策略
    首先是时间换取空间,有的时候系统对查询速度要求不高,对存储空间要求较高,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用时间换取空间。
    其次是空间换取时间,用存储空间提升访问速度,典型的就是MySQL的分库分表策略,MySQL表单数据存储千万以上的时候,读写性能就会下降,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数据进行拆分,以达到查询的时候,每个表的数据是少量的,以达到提升性能的目的。
    5、兜底策略
    系统调优后,仍然还会存在性能问题,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兜底策略,
    首先是限流,对系统的入口设置最大访问限制,同时采取断熔措施,返回没有成功的请求。
    其次是横向扩容,当访问量超过某一个阈值时,系统可以自动横向增加服务。

  • 相关阅读:
    Java数据结构——第八节-二叉树(全)(2.1万字)
    js html生成图片
    聊聊ChatGLM-6B的源码分析
    BAT023:将当前目录同名文件(不包括扩展名)整理到以其命名的文件夹内
    vue2以ElementUI为例构建notify便捷精美提示
    Vis.js教程(一):基础教程
    基于javaweb的电影院管理系统
    突破“三个九”!离子阱量子计算再创新高
    一拖三快充线(USB-C转三充)的解决方案--LDR6020P
    C++入门(上)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30353203/article/details/12642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