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由两个元素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的二元组称为序偶,记做
<
x
,
y
>
由定义可见,两个序偶
<
a
,
b
>
=
<
c
,
d
>
=
定义:设A,B是两个集合,称集合
A
×
B
=
{
<
x
,
y
>
∣
(
x
∈
A
)
∧
(
y
∈
B
)
}
A\times B=\{
定义:
由n个元素
a
1
,
a
2
,
.
.
.
,
a
n
a_1,a_2,...,a_n
a1,a2,...,an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的n元组称为n重有序组,记做
<
a
1
,
a
2
,
.
.
.
,
a
n
>
设 A 1 , A 2 , . . . , A n A_1,A_2,...,A_n A1,A2,...,An是n个集合,称集合
A
1
×
A
2
×
…
…
×
A
n
=
{
<
a
1
,
a
2
,
.
.
.
,
a
n
>
∣
a
i
∈
A
i
,
i
=
1
,
2
,
3
,
.
.
.
,
n
}
A_1\times A_2\times ……\times A_n=\{
设A, B为两个非空集合,称 A × B A \times B A×B的任意子集R为从A到B的一个二元关系,简称关系(relation)。其中,A称为关系R的前域,B称为关系R的后域。如果 A = B A=B A=B,则称R为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
几种重要的关系:
有限集合的二元关系的数量:
当集合A,B都是有限集时, A × B A\times B A×B共有 ∣ A ∣ × ∣ B ∣ |A|\times |B| ∣A∣×∣B∣ 个不同的元素,这些元素将会产生 2 ∣ A ∣ × ∣ B ∣ 2^{|A|\times |B|} 2∣A∣×∣B∣ 个不同的子集。即,从A到B的不同关系共有 2 ∣ A ∣ × ∣ B ∣ 2^{|A|\times |B|} 2∣A∣×∣B∣个。
定义:设R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则A为关系R的前域,B为关系R的后域。
令:
C
=
{
x
∣
x
∈
A
,
∃
y
∈
B
,
<
x
,
y
>
∈
R
}
C= \{x|x∈A,\exists y∈B,< x,y>∈R\}
C={x∣x∈A,∃y∈B,<x,y>∈R} ,
D
=
{
y
∣
y
∈
B
,
∃
x
∈
A
,
<
x
,
y
>
∈
R
}
D=\{y|y∈B,\exists x∈A,
称C为R的定义域(domain),记为 C = d o m R C= domR C=domR;D为R的值域(range),记为 D = r a n R D= ranR D=ranR;
fldR = d o m R ∪ r a n R domR∪ranR domR∪ranR为R的域( field)。
关系是一种特殊的集合,因此集合的两种基本表示法(枚举法和叙述法) ,可以用到关系的表示中。
A = B A=B A=B
关系运算用上述的两种方式进行较为困难,使用关系矩阵比较简便。
定义:设
A
=
{
a
1
,
a
2
,
.
.
.
,
a
n
}
,
B
=
{
b
1
,
b
2
,
.
.
.
,
b
m
}
A= \{a_1,a_2, ... ,a_n\}, B= \{b_1,b_2,... ,b_m\}
A={a1,a2,...,an},B={b1,b2,...,bm},R是从A到B的一个二元关系,称矩阵
M
R
=
(
m
i
j
)
n
×
m
M_R = (m_{ij})_{n\times m}
MR=(mij)n×m 为关系R的关系矩阵(relation matrix) ,其中:
{
1
<
a
i
,
b
j
>
∈
R
0
<
a
i
,
b
j
>
∉
R
(
1
≤
i
≤
m
,
1
≤
j
≤
n
)
\begin{cases}1\ < a_i,b_j>∈R\\0\
关系是一种特殊的集合,因此集合的所有基本运算(并、交、差、补),都可以应用到关系中,并且同样满足集合的所有运算定律。
定义:设A,B,C是3三个集合,R是从A到B的关系,S是从B到C的关系(即
R
:
A
→
B
,
S
:
B
→
C
R:A→B,S:B→C
R:A→B,S:B→C),则R与S的复合关系(合成关系)(composite relation)RoS是从A到C的关系,并且:
R
o
S
=
{
<
x
,
z
>
∣
(
x
∈
A
)
∧
(
z
∈
C
)
∧
(
∃
y
)
(
y
∈
B
∧
x
R
y
∧
y
S
z
)
}
R o S=\{
——R的后域是S的前域
定义:设A,B是两个集合,R是A到B的关系,则从B到A的关系 R − 1 = { < b , a > ∣ < a , b > ∈ R } R^{-1}=\{|∈R\} R−1={<b,a>∣<a,b>∈R}称为R的逆关系(inverse relation) ,运算“-1” 称为逆运算(inverse operation)。
求逆运算在三种表示法中的体现:
设A、B、C和D是任意四个集合,R、S和T分别是从A到B,B到C和C到D的二元关系, I A I_A IA和 I B I_B IB分别是A和B上的恒等关系,则
证明方法:
证明两个关系相等,即证明两个集合相等;证明两个集合相等,也即证明两个集合相互包含。
以结合律为例,证明两个集合相等:
设A,B,C是三个集合,R, S分别是从A到B和从B到C的关系,则有:
(
R
∘
S
)
−
1
=
S
−
1
∘
R
−
1
(R\circ S)^{-1}=S^{-1}\circ R^{-1}
(R∘S)−1=S−1∘R−1
只要运算满足结合律,那么一定可以定义该运算的幂运算。
关系的复合运算满足结合律,因此可以定义关系的复合运算的幂运算。
设R是集合A上的关系,则R的n次幂,记为 R n R^n Rn,定义如下:
R n R^n Rn仍是A上的关系,表示R多次自我复合的结果:
由前例可见, R n R^n Rn的基数并非随着n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呈递减趋势
当 n ≥ ∣ A ∣ n\geq |A| n≥∣A∣时,则 R n ⊆ ∪ i = 1 ∣ A ∣ R i R^n\sube \cup_{i=1}^{|A|}R^i Rn⊆∪i=1∣A∣Ri
定理:设A是有限集合,且
∣
A
∣
=
n
|A|=n
∣A∣=n,R是A上的关系,则:
∪
i
=
1
∞
R
i
=
∪
i
=
1
n
R
i
\cup_{i=1}^\infty R^i = \cup_{i=1}^n R^i
∪i=1∞Ri=∪i=1nRi
关系的性质可以对关系进行分类。
定义:
设R是集合A上的关系,
对于关系矩阵上的体现,会体现在对角线上:
总结
设R是A上的关系:
存在既是对称也是反对称的关系,也存在既不是对称也不是反对称的关系。
定义:设R是集合A上的关系,对任意的
x
,
y
,
z
∈
A
x,y,z\in A
x,y,z∈A,如果$
对于关系图上的传递性的表现:有a->b, b->c一定有a->c
关系矩阵:
对具体集合上的具体关系,我们可根据关系图和关系矩阵等方法来判定关系的性质,但对于抽象集合上的抽象关系,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从集合运算的观点,给出相应的判定定理。
设R是集合A上的关系,则:
一个关系可能满足多种性质:
一个关系可能多种性质都不满足:
关系既可做各种集合基本运算,又可做关系特有的复合运算和求逆运算。具有特殊性质的关系通过各类运算后产生的新关系是否仍然保持原有的特殊性质呢?这就是关系性质的保守性问题。
一个关系可能不具备某一个特殊性质。但是,如果希望它有我们希望它具备的某一个性质,应该如何操作呢?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一些元素,使得关系具备我们想要的性质。例如,对给定集合A= {1, 2, 3}上的关系R= {< 1,1 >, < 1,2 >, < 2,1 >},它不具有自反性。根据自反性的定义,在关系R中添加< 2,2>, < 3,3 >这两个元素后,所得到的新关系 R ′ R^{'} R′就具有自反性。另外还可以添加<2,2>, ❤️,3>, <1,3>,得到的新关系 R ′ ′ R^{''} R′′仍然具有自反性。
如何在给定关系中添加最少的元素,使其具有需要的特殊性质,这就是关系的闭包问题。
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可以通过添加元素得到,但是对于反自反性,反对称性,无法通过添加元素得到,只能通过删除元素得到。这里不考虑删除元素得到关系性质的情况。
设R是集合A上的关系,若存在A上的另一个关系 R ′ R' R′,满足:
利用关系图求闭包
定理:
设
R
R
R 是集合
A
A
A 上的关系, 则
(1)
r
(
R
)
=
R
∪
I
A
r(R)=R \cup I_{A}
r(R)=R∪IA;
(2)
s
(
R
)
=
R
∪
R
−
1
s(R)=R \cup R^{-1}
s(R)=R∪R−1;
(3)
t
(
R
)
=
⋃
i
=
1
∞
R
i
t(R)=\bigcup_{i=1}^{\infty} R^{i}
t(R)=⋃i=1∞Ri, 若
∣
A
∣
=
n
|A|=n
∣A∣=n ,则
t
(
R
)
=
⋃
i
=
1
n
R
i
t(R)=\bigcup_{i=1}^{n} R^{i}
t(R)=⋃i=1n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