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将大量的命令合并到一个请求中去,而不是每个请求一下,减少了IO
一次请求/响应服务器能实现处理新的请求即使旧的请求还未被响应。这样就可以将多个命令发送到服务器,而不用等待回复,最后在一个步骤中读取该答复。
简单案例
先订阅后推送
两个客户端开启事务,谁先执行事务,主要看谁先执行exec
在事务中的命令,不会呗立马执行,会被放在队列中,直道执行exec才会正在的执行事务中的命令
案例:
先开启了第一张图的事务,在开启了第二张图的事务,但是我先执行了第二张图 exec命令, 直接把k1删掉了,第一张图执行事务的时候就找不到这个key
watch 主要是用于监听key,如果在监听过程中,监听的key被改变了,就不会执行该事务了
案例:
如图:监听了k2,在监听过程中,第二张图的事务先进行了执行。然后第一张图的事务操作就不会在执行
缓存穿透是指当用户在查询一条数据的时候,而此时数据库和缓存却没有关于这条数据的任何记录,而这条数据在缓存中没找到就会向数据库请求获取数据。用户拿不到数据时,就会一直发请求,查询数据库,这样会对数据库的访问造成很大的压力。
解决方法:
原理如图:
安装过程
地址:布隆过滤器
yum install unzip
unzip *.zip
make
//复制配置文件到自己想要的目录
cp redisbloom.so /etc/redis/
redis-server --loadmodule /etc/redis/redisboom.so
编译的时候遇到如下图的问题
网上找了很多相关的解决办法,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换个版本安装
本文安装了 2.2.17版本 make编译的时候就不会报错了
在redis.conf 中有两个熟悉
- maxmemory //表示最大的内存
- maxmemory-policy noeviction //表示当达到最大的内存的时候,淘汰冷数据的策略
noeviction表示的是达到最大内存,就报错,来保证数据不会丢失,一般是用redis 作为数据库采用这个策略
allkeys-lru 表示的是从所有key中回收一部分key
volatile-lru 从快要过期的key中回收一部分key
allkeys-random 随机从所有key中回收一部分key
volatile-random 随机从快过期的key中回收一部分key
volatile-ttl: 直接回收快过期的key
就是保证抽样的样本key中 只有少于25%的key过期
定时随机测试设置keys的过期时间。所有这些过期的keys将会从密钥空间删除。
具体就是Redis每秒10次做的事情:
1.测试随机的20个keys进行相关过期检测。
2. 删除所有已经过期的keys。
3. 如果有多于25%的keys过期,重复步奏1.
参考博客:redis持久化
RDB 具有时点性,默认redis采用RDB模式,将内存数据库保存在dump.rdb文件中去
save 900 1 //900 秒内至少有一个改动
save 300 10 // 300秒内至少有10个改动
save 60 10000 //60秒内至少有10000个改动
Redis借助了linux系统的写时复制(Copy-On-Write)技术,在生成快照的同时,仍然可以接收命令处理数据。简单来说,bgsave线程是由主线程fork生成的子线程,可以共享主线程所有的内存数据。bgsave线程运行后,开始读取主线程的内存数据,也就是redis的内存数据,将内存数据写入到dump.rdb文件中。此时,如果主线程处理的命令都是读操作,则bgsave线程不受影响。如果主线程处理了写操作,则会对该命令操作的数据复制一份,生成副本,bgsave线程会把这个副本写入到dump.rdb文件中,而在这个过程中,主线程仍可执行命令。
就是利用linux的写时复制,利用fork创建子进程bgsave,bgsave复制一份主进程,指向到主进程的数据,当主进程发生读请求时,对bgsave不会产生影响,当主进程产生增删改请求时,bgsave 会把这些命令存入到dump.rdb文件中
比较项 | save | bgsave |
---|---|---|
IO类型 | 同步 | 异步 |
是否阻塞命令 | 是 | 否(fork 是会短暂阻塞) |
复杂度 | O(n) | O(n) |
优点 | 不会消耗额外内存 | 不阻塞操作 |
缺点 | 阻塞操作 | 会消耗额外内存 |
缺点:
将redis 的操作的指令以追加的形式存到appendonly.aof
appendonly yes
appendfsync always:每次执行写命令都会刷盘,非常慢,也非常安全。
appendfsync everysec:每秒刷盘一次,兼顾性能和安全。
appendfsync no:将刷盘操作交给系统,很快,不安全。
推荐使用everysec,该策略下,最多会丢1秒的数据。
应为appendonly.aof文件中存储的是执行命令,所以会产生很多没用的命令,因此,redis会定期根据最新的内存数据生成新的aof文件。
如下两个配置可以控制aop文件重写的频率:
#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 aof文件至少达到了64m才会触发重写
#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 距离上次重写增长了100%才会再次触发重写
AOF也可以手动触发重写:bgrewriteof
重启 Redis 时,我们很少使用 RDB来恢复内存状态,因为会丢失大量数据。我们通常使用 AOF 日志重
放,但是重放 AOF 日志性能相对 RDB来说要慢很多,这样在 Redis 实例很大的情况下,启动需要花费很
长的时间。 Redis 4.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一个新的持久化选项——混合持久化。
开启混合持久化
aof‐use‐rdb‐preamble yes
如果开启了混合持久化,AOF在重写时,不再是单纯将内存数据转换为RESP命令写入AOF文件,而是将重写这一刻之前的内存做RDB快照处理,并且将RDB快照内容和增量的AOF修改内存数据的命令存在一起,都写入新的AOF文件,新的文件一开始不叫appendonly.aof,等到重写完新的AOF文件才会进行改名,覆盖原有的AOF文件,完成新旧两个AOF文件的替换。
于是在 Redis 重启的时候,可以先加载 RDB 的内容,然后再重放增量 AOF 日志就可以完全替代之前的AOF 全量文件重放,因此重启效率大幅得到提升。
混合持久化AOF文件结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