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s的主体是仓库、库管人员,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与其它系统进行交互,如:ERP、MES、OMS等偏向于生产管理的系统。
WMS的核心功能: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管理
以WMS的视角来看主要的概念、流程如下(制造型企业):
入库申请(入库登记、预入库等):对于仓库来说,入库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入库(为谁入的库)。不可能放到库前的东西就一定、立马入库。在简化的WMS中,可能没有这一步骤,但库管对每笔入库的缘由、来源是知道的。在完整的WMS中,就以“入库申请”来体现这一点,同时入库申请也能对入库后续工作进行提前安排,如:人员安排,库区、库位安排等。
入库申请一般由入库需求人发起,推送给WMS系统。如:采购入库,由采购员在采购流程走完后,发起入库申请。有外部系统的如:采购系统、ERP等,可以在这些系统中通过采购单(审核通过后的)生成入库申请单,通过接口推送到WMS系统。如果没有外部系统,可以由WMS提供入库申请填写界面,直接在WMS中申请。
货到通知签收:一般送货人员是单独的、第三方的,货物送到目的地后,送货人应提前与收货人(采购人)进行联系,由收货人告知具体的收货仓库、地址。同时告知库管人员送货的相关信息。比较好的实现方式是,收货人发送电子预收货凭证到送货人手机上,可以是二维码、条形码(含入库申请信息、送货人相关信息)。这样就不用再通知库管人员。库管人员扫码后就知道入库申请和送货信息(送货人姓名、手机、车牌等)。
验收:库管确认入库申请、送货基本信息后(通过预收货凭证或电话沟通),开始清点、质检(数量、品类、质量、规格等),完成后确认收货。生成收货确认单(实际收到的数量、品类,除去不符合要求的)。货物可能是分批次到、分供应商送到,所以该步骤会进行多次。收货确认单可以发给供应商,收货人(如采购员,有采购系统的可以直接在采购系统内看到相关收货、入库数据)。该步骤也可以直接在入库申请单上进行签收确认,不用单独生成收货确认单。多次送货的,可以多次在入库申请单上签收。并能提供:应入库数、已签收数、已入库数,签收历史记录
入库上架:货物签收后就进行货物的入库上架。【有的可能没有收货确认单,直接质检完就进行入库登记。这里按有收货确认单来叙述(没有收货确认单直接在入库申请单上签收的也是同样的处理)。收货确认单一般和送货人的送货单接近(如快递单、发货单等),存在品名、数量单位和库存的命名不一致。送货单上的品名可能是简写,一般以供应商的角度命名的。而数量单位的使用,在验收时为了快捷,会抽查大包装内的数量规格,质量,收货确认时用的可能是大包装的数量。如到货10箱(每箱20袋)。而库存里是用的袋来计数的。另外入库还需要在系统内分配库区,货架号等操作,所以有一个收货单转库存的过程。】在系统内打开入库申请单(或收货确认单),对每条信息进行转换后作为新增库存存入系统。
具体的转换过程:名称的规范化,从系统内选取对应品名,计量单位、数量的转换,分配库区、货架。随后进行货物的分拣上架,上架的同时可以进行库存的更新操作,需要便携式设备,或者上架完后再登记入库信息。最后更新入库申请单的状态为完成。
在整个过程中,入库申请单的状态为:提交申请、货物签收(分批时可重复)、入库中(分批时可重复)、入库完成。
当全部货物签收完,就可以推送相关数据到财务进行结算付款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两类情况,1.送货缺少、有残次品。这类情况处理比较简单,直接退回。2.超送。这类情况一般需要当事人协调后处理。如:采购员和供应商协调,同意超送部分入库的话。涉及到是更改采购单、入库申请单,还是另开采购单、入库单。可以两种途径都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再做选择。如果是更改采购数量的方式,可以在签收、入库时允许入库数量大于应入库数量。即先入库后改采购数量。避免再走流程时,影响入库效率。前提是相关人员要提前协调好,如领导已经口头同意,先入库后办手续(审批)。
入库的几类场景:
采购入库
成品/半成品入库
委外加工入库
退、换货入库
退、换、还物料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