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概念 关系模型,关键码(主键和外键),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外码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概念模型——关系模型
实体型——关系模式
实体集——关系
实体——元组
属性值——分量
字段——属性
记录——元组
二维表——元组集合、关系或实例
关系中属性个数称为元数,元组个数为基数
码:由一个或几个属性组成。(注意码不一定是唯一的一个属性)。
超码: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码。包含所有候选码
候选码: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而其子集不能。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码称为候选码。 主码: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码为主码。
外码:本表中不是码,只是属性,但在外表中用作码
主属性:主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任一候选码的属性
非主属性(非码属性):除去主属性以外的属性。
基本关系的6条性质:
1)列是同质的,同列分量是同一类型,来自同一域
2)不同列可出自同一域
3)列的顺序可变
4)行的顺序可变
5)分量必须取原子值
6)任意两个元组的候选码不能取相同的值
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实际上就是记录类型。它包括:模式名,属性名,值域名以及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的集合。关系模式仅是对数据特性的描述。 (这通常在数据库中表现为一个数据表的结构)
关系模式是静态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
R(U,D,DOM,F)
R:模式名
D:域名
U:属性名
DOM:属性向域的映像集合
F:属性间数据依赖关系
(2)三类完整性规则
实体完整性规则:要求关系中组成主码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参照完整性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只能取空值或者目标关系中已经存在的值)
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由具体应用环境决定,系统提供定义和检验这类完整性的机制。
(3)关系代数 五个基本操作,四个组合操作,七个扩充操作。
关系代数的五个基本操作:并、差、笛卡尔积、投影和选择。
关系代数的四个组合操作:交、联接、自然联接和除法
关系的笛卡尔积运算:
关系R为n目,有K1个元组,关系S为m目,有K2个元组,则RXS(做笛卡尔积运算)为n+m目,k1*k2个元组
关系代数表达式及应用:
在列关系表达式时,通常有以下形式: π...(σ...(R×S))或者π...(σ...(R|X|S))
首先把查询涉及到的关系取出来,执行笛卡尔积或自然连接操作得到一张大表,再对表格进行选择与投影,当涉及到否定或者全部值时则需要用到差和除法运算。
例题:
B
自然连接,4,4
P56
2.12查询至少选修了一门且直接先行课为5号课程的学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