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玛”是统计学上的专有名词,是指在某个流程中,变异(variation)程度的度量值,以σ(读作sigma)这个希腊字母表示。
至于“六是什么意思?”参考以下视频可知,如果公司只有两个西格玛,就表示每100万次操作机会中,会有约30万次误差数(DPMO,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把事情做对的机率仅70%。
以此类推,当公司做到六西格玛,就可说是近乎完美地达成顾客要求,亦即每百万次操作中,仅有3.4次误差数,达到99.9997%的良率。
当一部车被描述为具有六西格玛的质量水平等级时,并不是指100万辆车中只有3.4辆是瑕疵品,而是指一部车在机会均等下,出现瑕疵的“关键质量特性”(CTQ,critical-to-quality characteristics)为:每百万个机会中出现3.4个瑕疵。
六西格玛的想法,首重聆听顾客的声音,以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然后再针对重要的顾客需求,转换为“关键质量特性”(CTQ),亦即先从外部顾客的角度来决定CTQ。
接着从内部角度,观察哪些流程或制程会影响CTQ;最后再找出会影响流程(y)的因素(x),并借由x的改善,对y造成改变,从而改善CTQ,满足顾客需求。六西格玛的焦点放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y=f(x)上。
在完整的六西格玛中,质量改善只是工具,绝非目的;六西格玛最终目的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增加企业利润。例如,某汽车制造商的业绩很差,检讨后结论是车子马力太小,所以投下几百万研发新引擎,并提高售价,以节省成本,结果销售额更低。究其原因是,客户根本不在乎马力,只想要车上装有饮料架,而成本只要50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改善不是六西格玛的终极目标,因为如果不是顾客需要的改善,质量再好也徒劳无功。六西格玛专注于财务绩效,项目必须先确认具有财务上的效果,才可执行。六西格玛下了这样的定义:
六西格玛是从会影响“顾客满意度”或“公司营运策略”的事项中,挑选出最重要的,寻求改善机会。然后,应用解决问题的工具,来达成策略性的组织成果。
因此,六西格玛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透过对顾客需求的了解,事实与资料的分析,以及企业流程管理的改善与创新,希望能为企业获取全面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