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览器中输入 URL 之后,它会执行以下几个流程:
执行 DNS 域名解析;
封装 HTTP 请求数据包;
封装 TCP 请求数据包;
建立 TCP 连接(3 次握手);
参数从客户端传递到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得到客户端参数之后,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再将结果封装成 HTTP 包,返回给客户端;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交互完成,断开 TCP 连接(4 次挥手);
浏览器通过自身执行引擎,渲染并展示最终结果给用户。
在网络中定位是依靠 IP 进行身份定位的,所以 URL 访问的第一步便是先要得到服务器端的 IP 地址。而得到服务器的 IP 地址需要使用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域名解析,DNS 域名解析就是通过 URL 找到与之相对应的 IP 地址。
PS:为什么不直接访问 IP 地址来请求服务器?因为 IP 地址很长,不方便记忆,而 URL 地址好记很多,所以会使用 URL 来替代 IP 地址,而 URL 就像 IP 地址的别名一样,用它可以定位到相应的 IP 地址。
DNS 域名解析的大致流程如下:
一个 HTTP 请求对象包含 4 部分内容:
它的基本格式如下:
在得到了服务器 IP 之后,紧接着会将本地的请求封装成一个 HTTP 数据包,如上图所示。
HTTP 底层是依赖 TCP/IP 协议实现的,所以在底层数据传输时,会将 HTTP 请求包进一步封装成 TCP 数据包。
HTTP 通讯的基础是 TCP 连接,TCP 连接需要 3 次握手,3 次握手就是为了验证客户端的发送能力和接收能力,以及服务器端的发生能力和接收能力,就像打电话一样,通常的通话是这样开头的:
经过以上 3 次握手就可以证明客户端的发送能力和接收能力,以及服务器端的发生能力和接收能力,这样就可以正式开始通讯了。
数据在经过 TCP 传到到服务器程序之后,又会将 TCP 的数据包转换成 HTTP 数据包(这一切都是 TCP/IP 协议的功劳),这样服务器端就可以得到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了。
服务器端拿到了客户端的请求参数之后,会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处理完成之后,再将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返回的流程和发送的流程类似,先将结果封装成 HTTP 数据包,HTTP 数据包可分为以下 4 部分:
它的基本格式如下:
状态行用于描述服务器的返回状态,它由 3 部分组成:
常见的状态码有以下几个:
响应正文就是返回给客户端的所有数据。
在经过一次请求和一次响应之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交流”就结束了,此时就可以执行 TCP 连接断开的流程了,它需要 4 次挥手:
经过了以上流程之后,TCP 的连接就断开了。
经过 TCP 交互之后,客户端也得到了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然后使用浏览器自身的执行引擎,将最终的结果展示给用户,整个执行流程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