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is面试题(五十六道)


    1、什么是Redis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 是一个使用 C 语言编写的,开源的(BSD许可)高性能非关系型(NoSQL)的键值对数据库。
    Redis 可以存储键和五种不同类型的值之间的映射。键的类型只能为字符串,值支持五种数据类型:字符串、列表、集合、散列表、有序集合。
    与传统数据库不同的是 Redis 的数据是存在内存中的,所以读写速度非常快,因此 redis 被广泛应用于缓存方向,每秒可以处理超过 10万次读写操作,是已知性能最快的Key-Value DB。另外,Redis 也经常用来做分布式锁。除此之外,Redis 支持事务 、持久化、LUA脚本、LRU驱动事件、多种集群方案。

    2、Redis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 读写性能优异, Redis能读的速度是110000次/s,写的速度是81000次/s。
    • 支持数据持久化,支持AOF和RDB两种持久化方式。
    • 支持事务,Redis的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同时Redis还支持对几个操作合并后的原子性执行。
    • 数据结构丰富,除了支持string类型的value外还支持hash、set、zset、list等数据结构。
    • 支持主从复制,主机会自动将数据同步到从机,可以进行读写分离。

    缺点

    • 数据库容量受到物理内存的限制,不能用作海量数据的高性能读写,因此Redis适合的场景主要局限在较小数据量的高性能操作和运算上。
    • Redis 不具备自动容错和恢复功能,主机从机的宕机都会导致前端部分读写请求失败,需要等待机器重启或者手动切换前端的IP才能恢复。
    • 主机宕机,宕机前有部分数据未能及时同步到从机,切换IP后还会引入数据不一致的问题,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
    • Redis 较难支持在线扩容,在集群容量达到上限时在线扩容会变得很复杂。为避免这一问题,运维人员在系统上线时必须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这对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3、为什么要用 Redis /为什么要用缓存
    主要从“高性能”和“高并发”这两点来看待这个问题。

    高性能:
    假如用户第一次访问数据库中的某些数据。这个过程会比较慢,因为是从硬盘上读取的。将该用户访问的数据存在数缓存中,这样下一次再访问这些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了。操作缓存就是直接操作内存,所以速度相当快。如果数据库中的对应数据改变的之后,同步改变缓存中相应的数据即可!

    高并发:
    直接操作缓存能够承受的请求是远远大于直接访问数据库的,所以我们可以考虑把数据库中的部分数据转移到缓存中去,这样用户的一部分请求会直接到缓存这里而不用经过数据库。

    4、为什么要用 Redis 而不用 map/guava 做缓存?
    缓存分为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以 Java 为例,使用自带的 map 或者 guava 实现的是本地缓存,最主要的特点是轻量以及快速,生命周期随着 jvm 的销毁而结束,并且在多实例的情况下,每个实例都需要各自保存一份缓存,缓存不具有一致性。
    使用 redis 或 memcached 之类的称为分布式缓存,在多实例的情况下,各实例共用一份缓存数据,缓存具有一致性。缺点是需要保持 redis 或 memcached服务的高可用,整个程序架构上较为复杂。

    5、Redis为什么这么快
    1、完全基于内存,绝大部分请求是纯粹的内存操作,非常快速。数据存在内存中,类似于 HashMap,HashMap 的优势就是查找和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
    2、数据结构简单,对数据操作也简单,Redis 中的数据结构是专门进行设计的;
    3、采用单线程,避免了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和竞争条件,也不存在多进程或者多线程导致的切换而消耗 CPU,不用去考虑各种锁的问题,不存在加锁释放锁操作,没有因为可能出现死锁而导致的性能消耗;
    4、使用多路 I/O 复用模型,非阻塞 IO;
    5、使用底层模型不同,它们之间底层实现方式以及与客户端之间通信的应用协议不一样,Redis 直接自己构建了 VM 机制 ,因为一般的系统调用系统函数的话,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去移动和请求;

    6、为何使用单线程?
    官方答案
    因为 Redis 是基于内存的操作,CPU 不会成为 Redis 的瓶颈,而最有可能是机器内存的大小或者网络带宽。既然单线程容易实现,而且 CPU 不会成为瓶颈,那就顺理成章地采用单线程的方案了。
    详细原因
    1)不需要各种锁的性能消耗
    Redis 的数据结构并不全是简单的 Key-Value,还有 List,Hash 等复杂的结构,这些结构有可能会进行很细粒度的操作,比如在很长的列表后面添加一个元素,在hash当中添加或者删除一个对象。这些操作可能就需要加非常多的锁,导致的结果是同步开销大大增加。

    2)单线程多进程集群方案
    单线程的威力实际上非常强大,每核心效率也非常高,多线程自然是可以比单线程有更高的性能上限,但是在今天的计算环境中,即使是单机多线程的上限也往往不能满足需要了,需要进一步摸索的是多服务器集群化的方案,这些方案中多线程的技术照样是用不上的。

    所以单线程、多进程的集群不失为一个时髦的解决方案。

    7、缓存三大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缓存穿透:查询数据不存在
    1)缓存空值
    2)key 值校验,如布隆筛选器 ref 分布式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详解(初版)

    缓存击穿:缓存过期,伴随大量对该 key 的请求
    1)互斥锁
    2)热点数据永不过期
    3)熔断降级

    缓存雪崩:同一时间大批量的 key 过期
    1)热点数据不过期
    2)随机分散过期时间

    8、先删后写还是先写后删?

    • 先删缓存后写 DB
      产生脏数据的概率较大(若出现脏数据,则意味着再不更新的情况下,查询得到的数据均为旧的数据)。

    比如两个并发操作,一个是更新操作,另一个是查询操作,更新操作删除缓存后,查询操作没有命中缓存,先把老数据读出来后放到缓存中,然后更新操作更新了数据库。于是,在缓存中的数据还是老的数据,导致缓存中的数据是脏的,而且还一直这样脏下去了。

    • 先写 DB 再删缓存
      产生脏数据的概率较小,但是会出现一致性的问题;若更新操作的时候,同时进行查询操作并命中,则查询得到的数据是旧的数据。但是不会影响后面的查询。
      比如一个是读操作,但是没有命中缓存,然后就到数据库中取数据,此时来了一个写操作,写完数据库后,让缓存失效,然后之前的那个读操作再把老的数据放进去,所以会造成脏数据。

    解决方案
    1)缓存设置过期时间,实现最终一致性;
    2)使用 Cannel 等中间件监听 binlog 进行异步更新;
    3)通过 2PC 或 Paxos 协议保证一致性。

    9、Redis的应用场景
    总结一

    计数器

    可以对 String 进行自增自减运算,从而实现计数器功能。Redis 这种内存型数据库的读写性能非常高,很适合存储频繁读写的计数量。

    缓存

    将热点数据放到内存中,设置内存的最大使用量以及淘汰策略来保证缓存的命中率。

    会话缓存

    可以使用 Redis 来统一存储多台应用服务器的会话信息。当应用服务器不再存储用户的会话信息,也就不再具有状态,一个用户可以请求任意一个应用服务器,从而更容易实现高可用性以及可伸缩性。

    全页缓存(FPC)

    除基本的会话token之外,Redis还提供很简便的FPC平台。以Magento为例,Magento提供一个插件来使用Redis作为全页缓存后端。此外,对WordPress的用户来说,Pantheon有一个非常好的插件 wp-redis,这个插件能帮助你以最快速度加载你曾浏览过的页面。

    查找表

    例如 DNS 记录就很适合使用 Redis 进行存储。查找表和缓存类似,也是利用了 Redis 快速的查找特性。但是查找表的内容不能失效,而缓存的内容可以失效,因为缓存不作为可靠的数据来源。

    消息队列(发布/订阅功能)

    List 是一个双向链表,可以通过 lpush 和 rpop 写入和读取消息。不过最好使用 Kafka、RabbitMQ 等消息中间件。

    分布式锁实现

    在分布式场景下,无法使用单机环境下的锁来对多个节点上的进程进行同步。可以使用 Redis 自带的 SETNX 命令实现分布式锁,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官方提供的 RedLock 分布式锁实现。

    其它

    Set 可以实现交集、并集等操作,从而实现共同好友等功能。ZSet 可以实现有序性操作,从而实现排行榜等功能。

    总结二

    Redis相比其他缓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支持多种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说明string字符串,最简单的k-v存储hashhash格式,value为field和value,适合ID-Detail这样的场景。list简单的list,顺序列表,支持首位或者末尾插入数据set无序list,查找速度快,适合交集、并集、差集处理sorted set有序的set

    其实,通过上面的数据类型的特性,基本就能想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了。

    string——适合最简单的k-v存储,类似于memcached的存储结构,短信验证码,配置信息等,就用这种类型来存储。

    hash——一般key为ID或者唯一标示,value对应的就是详情了。如商品详情,个人信息详情,新闻详情等。

    list——因为list是有序的,比较适合存储一些有序且数据相对固定的数据。如省市区表、字典表等。因为list是有序的,适合根据写入的时间来排序,如:最新的***,消息队列等。

    set——可以简单的理解为ID-List的模式,如微博中一个人有哪些好友,set最牛的地方在于,可以对两个set提供交集、并集、差集操作。例如:查找两个人共同的好友等。

    Sorted Set——是set的增强版本,增加了一个score参数,自动会根据score的值进行排序。比较适合类似于top 10等不根据插入的时间来排序的数据。

    10、什么是Redis持久化?
    持久化就是把内存的数据写到磁盘中去,防止服务宕机了内存数据丢失。

    11、Redis 的持久化机制是什么?各自的优缺点?
    Redis 提供两种持久化机制 RDB(默认) 和 AOF 机制:
    RDB:是Redis DataBase缩写快照
    RDB是Redis默认的持久化方式。按照一定的时间将内存的数据以快照的形式保存到硬盘中,对应产生的数据文件为dump.rdb。通过配置文件中的save参数来定义快照的周期。

    优点:

    1、只有一个文件 dump.rdb,方便持久化。
    2、容灾性好,一个文件可以保存到安全的磁盘。
    3、性能最大化,fork 子进程来完成写操作,让主进程继续处理命令,所以是 IO 最大化。使用单独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主进程不会进行任何 IO 操作,保证了 redis 的高性能
    4.相对于数据集大时,比 AOF 的启动效率更高。
    缺点:

    1、数据安全性低。RDB 是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持久化,如果持久化之间 redis 发生故障,会发生数据丢失。所以这种方式更适合数据要求不严谨的时候)
    2、AOF(Append-only file)持久化方式: 是指所有的命令行记录以 redis 命令请 求协议的格式完全持久化存储)保存为 aof 文件。

    12、AOF:持久化
    AOF持久化(即Append Only File持久化),则是将Redis执行的每次写命令记录到单独的日志文件中,当重启Redis会重新将持久化的日志中文件恢复数据。
    当两种方式同时开启时,数据恢复Redis会优先选择AOF恢复。
    优点:
    1、数据安全,aof 持久化可以配置 appendfsync 属性,有 always,每进行一次 命令操作就记录到 aof 文件中一次。
    2、通过 append 模式写文件,即使中途服务器宕机,可以通过 redis-check-aof 工具解决数据一致性问题。
    3、AOF 机制的 rewrite 模式。AOF 文件没被 rewrite 之前(文件过大时会对命令 进行合并重写),可以删除其中的某些命令(比如误操作的 flushall))
    缺点:
    1、AOF 文件比 RDB 文件大,且恢复速度慢。
    2、数据集大的时候,比 rdb 启动效率低。
    优缺点是什么?
    AOF文件比RDB更新频率高,优先使用AOF还原数据。
    AOF比RDB更安全也更大
    RDB性能比AOF好
    如果两个都配了优先加载AOF

    13、如何选择合适的持久化方式
    一般来说, 如果想达到足以媲美PostgreSQL的数据安全性,你应该同时使用两种持久化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当 Redis 重启的时候会优先载入AOF文件来恢复原始的数据,因为在通常情况下AOF文件保存的数据集要比RDB文件保存的数据集要完整。
    如果你非常关心你的数据, 但仍然可以承受数分钟以内的数据丢失,那么你可以只使用RDB持久化。
    有很多用户都只使用AOF持久化,但并不推荐这种方式,因为定时生成RDB快照(snapshot)非常便于进行数据库备份, 并且 RDB 恢复数据集的速度也要比AOF恢复的速度要快,除此之外,使用RDB还可以避免AOF程序的bug。
    如果你只希望你的数据在服务器运行的时候存在,你也可以不使用任何持久化方式。

    14、Redis持久化数据和缓存怎么做扩容?
    如果Redis被当做缓存使用,使用一致性哈希实现动态扩容缩容。
    如果Redis被当做一个持久化存储使用,必须使用固定的keys-to-nodes映射关系,节点的数量一旦确定不能变化。否则的话(即Redis节点需要动态变化的情况),必须使用可以在运行时进行数据再平衡的一套系统,而当前只有Redis集群可以做到这样。

    15、String 类型的底层实现?
    为了将性能优化到极致,Redis 作者为每种数据结构提供了不同的实现方式,以适应特定应用场景。以最常用的 String 为例,其底层实现就可以分为 int、embstr 以及 raw 这三种类型。这些特定的底层实现在 Redis 中被称为编码(Encoding),可以通过 OBJECT ENCODING [key] 命令查看。
    Redis 中所有的 key 都是字符串,这些字符串是通过一个名为简单动态字符串(SDS) 的抽象数据类型实现的。

    struct sdshdr{
         //记录buf数组中已使用字节的数量
         //等于 SDS 保存字符串的长度
         int len;
         //记录 buf 数组中未使用字节的数量
         int free;
         //字节数组,用于保存字符串
         char buf[];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6、说说 SDS 带来的好处?
    我们知道 Redis 是使用 C 语言写的,那么相比使用 C 语言中的字符串(即以空字符 \0 结尾的字符数组),自己实现一个 SDS 的好处是什么?
    1)常数复杂度获取字符串长度
    由于 len 属性的存在,我们获取 SDS 字符串的长度只需要读取 len 属性,时间复杂度为 O(1)。
    2)杜绝缓冲区溢出
    3)减少修改字符串的内存重新分配次数
    4)二进制安全
    5)兼容部分 C 字符串函数
    一般来说,SDS 除了保存数据库中的字符串值以外,还可以作为缓冲区(Buffer):包括 AOF 模块中的 AOF 缓冲区以及客户端状态中的输入缓冲区。

    17、Redis 实现的链表有哪些特性?
    链表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C 语言内部是没有内置这种数据结构的实现,所以 Redis 自己构建了链表的实现。

    typedef struct list{
         //表头节点
         listNode *head;
         //表尾节点
         listNode *tail;
         //链表所包含的节点数量
         unsigned long len;
         //节点值复制函数
         void (*free) (void *ptr);
         //节点值释放函数
         void (*free) (void *ptr);
         //节点值对比函数
         int (*match) (void *ptr,void *key);
    }list;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前置节点
           struct listNode *prev;
           //后置节点
           struct listNode *next;
           //节点的值
           void *value;  
    }listNod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1)双端:链表具有前置节点和后置节点的引用,获取这两个节点时间复杂度都为 O(1)。

    2)无环:表头节点的 prev 指针和表尾节点的 next 指针都指向 NULL,对链表的访问都是以 NULL 结束。

    3)带长度计数器:通过 len 属性获取链表长度的时间复杂度为 O(1)。

    4)多态:链表节点使用指针来保存节点值,可以保存各种不同类型的值。

    18、Redis 是如何实现字典的?
    字典又称为符号表或者关联数组、或映射(Map),是一种用于保存键值对的抽象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dictht{
         //哈希表数组
         dictEntry **table;
         //哈希表大小
         unsigned long size;
         //哈希表大小掩码,用于计算索引值
         //总是等于 size-1
         unsigned long sizemask;
         //该哈希表已有节点的数量
         unsigned long used;
     
    }dicth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哈希算法
    Redis计算哈希值和索引值方法如下:

    # 1、使用字典设置的哈希函数,计算键 key 的哈希值
    hash = dict->type->hashFunction(key);
    # 2、使用哈希表的sizemask属性和第一步得到的哈希值,计算索引值
    # 根据情况不同, ht[x] 可以是 ht[0] 或者 ht[1]
    index = hash & dict->ht[x].sizemask;
    
    • 1
    • 2
    • 3
    • 4
    • 5

    当字典被用作数据库的底层实现,或者哈希键的底层实现时,Redis 使用 MurmurHash2 算法来计算键的哈希值。这种算法的优点在于,即使输入的键是有规律的,算法仍能给出一个很好的随机分布性,并且算法的计算速度也非常快。
    ref哈希算法
    扩容和收缩
    当哈希表保存的键值对太多或者太少时,就要通过 rerehash(重新散列)来对哈希表进行相应的扩展或者收缩。具体步骤如下:
    1)如果执行扩展操作,会基于原哈希表创建一个大小等于 ht[0].used * 2n 的哈希表(也就是每次扩展都是根据原哈希表已使用的空间扩大一倍创建另一个哈希表)。相反如果执行的是收缩操作,每次收缩是根据已使用空间缩小一倍创建一个新的哈希表。
    2)重新利用上面的哈希算法,计算索引值,然后将键值对放到新的哈希表位置上。
    3)所有键值对都迁徙完毕后,释放原哈希表的内存空间。
    触发扩容条件
    1)服务器目前没有执行 BGSAVE 命令或者 BGREWRITEAOF 命令,并且负载因子等于 1。
    2)服务器目前正在执行 BGSAVE 命令或者 BGREWRITEAOF 命令,并且负载因子等于 5。
    (其中 负载因子 = 哈希表已保存节点数量 / 哈希表大小。)

    19、什么是渐近式 rehash?
    扩容和收缩操作不是一次性、集中式完成的,而是分多次、渐进式完成的。 如果保存在 Redis 中的键值对只有几个几十个,那么 rehash 操作可以瞬间完成,但是如果键值对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那么要一次性的进行 rehash,势必会造成 Redis 一段时间内不能进行别的操作。所以 Redis 采用渐进式 rehash。

    这样在进行渐进式 rehash 期间,字典的删除查找更新等操作可能会在两个哈希表上进行,第一个哈希表没有找到,就会去第二个哈希表上进行查找。但是进行增加操作,一定是在新的哈希表上进行的。

    20、有序集合 Zset 的底层实现?
    zset 是 Redis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其底层是基于跳表(skip list) 实现的。
    跳表是一种随机化的数据结构,基于并联的链表,实现简单,插入、删除、查找的复杂度均为 O(logN)。简单说来跳表也是链表的一种,只不过它在链表的基础上增加了跳跃功能,正是这个跳跃的功能,使得在查找元素时,跳表能够提供 O(logN) 的时间复杂度。
    跳表为了避免每次插入或删除带来的额外操作,不要求上下相邻两层链表之间的节点个数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而是为每个节点随机出一个层数(level)。而且新插入一个节点不会影响其它节点的层数。因此,插入操作只需要修改插入节点前后的指针,而不需要对很多节点都进行调整。

    21、Zset 为何不使用红黑树等平衡树?
    1)跳跃表范围查询比平衡树操作简单。 因为平衡树在查询到最小值的时还需要采用中序遍历去查询最大值。 而跳表只需要在找到最小值后,对第一层的链表遍历即可。
    2)平衡树的删除和插入需要对子树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跳表只需要修改相邻的节点即可。
    3)跳表和平衡树的查询操作都是O(logN)的时间复杂度。
    4)从整体上来看,跳表算法实现的难度要低于平衡树。

    22、Redis持久化策略选择
    1、 如果Redis中的数据完全丢弃也没有关系(如Redis完全用作DB层数据的cache),那么无论是单机,还是主从架构,都可以不进行任何持久化。
    2、 在单机环境下(对于个人开发者,这种情况可能比较常见),如果可以接受十几分钟或更多的数据丢失,选择RDB对Redis的性能更加有利;如果只能接受秒级别的数据丢失,应该选择AOF。
    3、 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配置主从环境,slave的存在既可以实现数据的热备,也可以进行读写分离分担Redis读请求,以及在master宕掉后继续提供服务。

    23、Redis常见性能问题和解决方案:
    1、 Master最好不要写内存快照,如果Master写内存快照,save命令调度rdbSave函数,会阻塞主线程的工作,当快照比较大时对性能影响是非常大的,会间断性暂停服务
    2、 如果数据比较重要,某个Slave开启AOF备份数据,策略设置为每秒同步一
    3、 为了主从复制的速度和连接的稳定性,Master和Slave最好在同一个局域网
    4、 尽量避免在压力很大的主库上增加从
    5、 主从复制不要用图状结构,用单向链表结构更为稳定,即:Master <- Slave1 <- Slave2 <- Slave3…这样的结构方便解决单点故障问题,实现Slave对Master的替换。如果Master挂了,可以立刻启用Slave1做Master,其他不变。

    24、为什么Redis需要把所有数据放到内存中?
    Redis为了达到最快的读写速度将数据都读到内存中,并通过异步的方式将数据写入磁盘。
    所以Redis具有快速和数据持久化的特征,如果不将数据放在内存中,磁盘I/O速度为严重影响Redis的性能。
    在内存越来越便宜的今天,Redis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如果设置了最大使用的内存,则数据已有记录数达到内存限值后不能继续插入新值。

    25、Redis集群方案应该怎么做?都有哪些方案?
    1、 codis。
    目前用的最多的集群方案,基本和twemproxy一致的效果,但它支持在 节点数量改变情况下,旧节点数据可恢复到新hash节点。
    2、 Redis cluster3.0自带的集群,特点在于他的分布式算法不是一致性hash,而是hash槽的概念,以及自身支持节点设置从节点。具体看官方文档介绍。
    3、 在业务代码层实现,起几个毫无关联的Redis实例,在代码层,对key 进行hash计算,然后去对应的Redis实例操作数据。 这种方式对hash层代码要求比较高。

    26、Redis 的回收策略(淘汰策略)
    volatile-lru: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 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volatile-ttl: 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 server.db[i].expires) 中挑选将要过期的数据淘汰
    volatile-random: 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 server.db[i].expires) 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allkeys-lru: 从数据集( server.db[i].dict) 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allkeys-random: 从数据集( server.db[i].dict) 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no-enviction( 驱逐) : 禁止驱逐数据
    注意这里的 6 种机制,volatile 和 allkeys 规定了是对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淘汰数据还是从全部数据集淘汰数据, 后面的 lru、ttl 以及 random 是三种不同的淘汰策略, 再加上一种 no-enviction 永不回收的策略。
    使用策略规则:
    1、 如果数据呈现幂律分布,也就是一部分数据访问频率高,一部分数据访问频率 低, 则使用 allkeys-lru
    2、 如果数据呈现平等分布, 也就是所有的数据访问频率都相同, 则使用allkeys-random

    27、AOF常用配置总结
    下面是AOF常用的配置项,以及默认值;前面介绍过的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1、 appendonly no:是否开启AOF
    2、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AOF文件名
    3、 dir ./:RDB文件和AOF文件所在目录
    4、 appendfsync everysec:fsync持久化策略
    5、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AOF重写期间是否禁止fsync;如果开启该选项,可以减轻文件重写时CPU和硬盘的负载(尤其是硬盘),但是可能会丢失AOF重写期间的数据;需要在负载和安全性之间进行平衡
    6、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文件重写触发条件之一
    7、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文件重写触发提交之一
    8、 aof-load-truncated yes:如果AOF文件结尾损坏,Redis启动时是否仍载入AOF文件
    11、都有哪些办法可以降低 Redis 的内存使用情况呢?
    如果你使用的是 32 位的 Redis 实例,可以好好利用 Hash,list,sorted set,set 等集合类型数据, 因为通常情况下很多小的 Key-Value 可以用更紧凑的方式存放到一起。

    28、Redis的过期键的删除策略
    我们都知道,Redis是key-value数据库,我们可以设置Redis中缓存的key的过期时间。Redis的过期策略就是指当Redis中缓存的key过期了,Redis如何处理。

    过期策略通常有以下三种:

    定时过期:每个设置过期时间的key都需要创建一个定时器,到过期时间就会立即清除。该策略可以立即清除过期的数据,对内存很友好;但是会占用大量的CPU资源去处理过期的数据,从而影响缓存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惰性过期:只有当访问一个key时,才会判断该key是否已过期,过期则清除。该策略可以最大化地节省CPU资源,却对内存非常不友好。极端情况可能出现大量的过期key没有再次被访问,从而不会被清除,占用大量内存。
    定期过期:每隔一定的时间,会扫描一定数量的数据库的expires字典中一定数量的key,并清除其中已过期的key。该策略是前两者的一个折中方案。通过调整定时扫描的时间间隔和每次扫描的限定耗时,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使得CPU和内存资源达到最优的平衡效果。
    (expires字典会保存所有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的过期时间数据,其中,key是指向键空间中的某个键的指针,value是该键的毫秒精度的UNIX时间戳表示的过期时间。键空间是指该Redis集群中保存的所有键。)
    Redis中同时使用了惰性过期和定期过期两种过期策略。

    29、我们知道通过expire来设置key 的过期时间,那么对过期的数据怎么处理呢?
    除了缓存服务器自带的缓存失效策略之外(Redis默认的有6中策略可供选择),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自定义的缓存淘汰,常见的策略有两种:
    定时去清理过期的缓存;
    当有用户请求过来时,再判断这个请求所用到的缓存是否过期,过期的话就去底层系统得到新数据并更新缓存。
    两者各有优劣,第一种的缺点是维护大量缓存的key是比较麻烦的,第二种的缺点就是每次用户请求过来都要判断缓存失效,逻辑相对比较复杂!具体用哪种方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场景来权衡。

    30、Redis的内存淘汰策略有哪些
    Redis的内存淘汰策略是指在Redis的用于缓存的内存不足时,怎么处理需要新写入且需要申请额外空间的数据。
    全局的键空间选择性移除
    noeviction: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
    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这个是最常用的)
    allkeys-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
    设置过期时间的键空间选择性移除
    volatile-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
    volatile-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
    volatile-ttl: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有更早过期时间的key优先移除。
    总结
    Redis的内存淘汰策略的选取并不会影响过期的key的处理。内存淘汰策略用于处理内存不足时的需要申请额外空间的数据;过期策略用于处理过期的缓存数据。

    31、Redis的内存用完了会发生什么?
    如果达到设置的上限,Redis的写命令会返回错误信息(但是读命令还可以正常返回。)或者你可以配置内存淘汰机制,当Redis达到内存上限时会冲刷掉旧的内容。

    32、Redis如何做内存优化?
    可以好好利用Hash,list,sorted set,set等集合类型数据,因为通常情况下很多小的Key-Value可以用更紧凑的方式存放到一起。尽可能使用散列表(hashes),散列表(是说散列表里面存储的数少)使用的内存非常小,所以你应该尽可能的将你的数据模型抽象到一个散列表里面。比如你的web系统中有一个用户对象,不要为这个用户的名称,姓氏,邮箱,密码设置单独的key,而是应该把这个用户的所有信息存储到一张散列表里面

    33、Redis线程模型
    Redis基于Reactor模式开发了网络事件处理器,这个处理器被称为文件事件处理器(file event handler)。它的组成结构为4部分:多个套接字、IO多路复用程序、文件事件分派器、事件处理器。因为文件事件分派器队列的消费是单线程的,所以Redis才叫单线程模型。

    • 文件事件处理器使用 I/O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程序来同时监听多个套接字, 并根据套接字目前执行的任务来为套接字关联不同的事件处理器。
    • 当被监听的套接字准备好执行连接应答(accept)、读取(read)、写入(write)、关闭(close)等操作时, 与操作相对应的文件事件就会产生, 这时文件事件处理器就会调用套接字之前关联好的事件处理器来处理这些事件。

    虽然文件事件处理器以单线程方式运行, 但通过使用 I/O 多路复用程序来监听多个套接字, 文件事件处理器既实现了高性能的网络通信模型, 又可以很好地与 redis 服务器中其他同样以单线程方式运行的模块进行对接, 这保持了 Redis 内部单线程设计的简单性。

    33、哨兵的介绍

    sentinel,中文名是哨兵。哨兵是 redis 集群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件,主要有以下功能:

    集群监控:负责监控 redis master 和 slave 进程是否正常工作。
    消息通知:如果某个 redis 实例有故障,那么哨兵负责发送消息作为报警通知给管理员。
    故障转移:如果 master node 挂掉了,会自动转移到 slave node 上。
    配置中心:如果故障转移发生了,通知 client 客户端新的 master 地址。

    哨兵用于实现 redis 集群的高可用,本身也是分布式的,作为一个哨兵集群去运行,互相协同工作。
    故障转移时,判断一个 master node 是否宕机了,需要大部分的哨兵都同意才行,涉及到了分布式选举的问题。
    即使部分哨兵节点挂掉了,哨兵集群还是能正常工作的。

    34、哨兵的核心知识

    • 哨兵至少需要 3 个实例,来保证自己的健壮性。
    • 哨兵 + redis 主从的部署架构,是不保证数据零丢失的,只能保证 redis 集群的高可用性。
    • 对于哨兵 + redis 主从这种复杂的部署架构,尽量在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都进行充足的测试和演练。

    35、节点间的内部通信机制

    基本通信原理
    集群元数据的维护有两种方式:集中式、Gossip 协议。redis cluster 节点间采用 gossip 协议进行通信。

    分布式寻址算法
    hash 算法(大量缓存重建)
    一致性 hash 算法(自动缓存迁移)+ 虚拟节点(自动负载均衡)
    redis cluster 的 hash slot 算法

    优点
    无中心架构,支持动态扩容,对业务透明
    具备Sentinel的监控和自动Failover(故障转移)能力
    客户端不需要连接集群所有节点,连接集群中任何一个可用节点即可
    高性能,客户端直连redis服务,免去了proxy代理的损耗

    缺点
    运维也很复杂,数据迁移需要人工干预
    只能使用0号数据库
    不支持批量操作(pipeline管道操作)
    分布式逻辑和存储模块耦合等

    36、Redis是单线程的,如何提高多核CPU的利用率?
    可以在同一个服务器部署多个Redis的实例,并把他们当作不同的服务器来使用,在某些时候,无论如何一个服务器是不够的, 所以,如果你想使用多个CPU,你可以考虑一下分片(shard)。

    37、为什么要做Redis分区?
    分区可以让Redis管理更大的内存,Redis将可以使用所有机器的内存。如果没有分区,你最多只能使用一台机器的内存。分区使Redis的计算能力通过简单地增加计算机得到成倍提升,Redis的网络带宽也会随着计算机和网卡的增加而成倍增长。

    38、你知道有哪些Redis分区实现方案?

    • 客户端分区就是在客户端就已经决定数据会被存储到哪个redis节点或者从哪个redis节点读取。大多数客户端已经实现了客户端分区。
    • 代理分区 意味着客户端将请求发送给代理,然后代理决定去哪个节点写数据或者读数据。代理根据分区规则决定请求哪些Redis实例,然后根据Redis的响应结果返回给客户端。redis和memcached的一种代理实现就是Twemproxy
    • 查询路由(Query routing) 的意思是客户端随机地请求任意一个redis实例,然后由Redis将请求转发给正确的Redis节点。Redis Cluster实现了一种混合形式的查询路由,但并不是直接将请求从一个redis节点转发到另一个redis节点,而是在客户端的帮助下直接redirected到正确的redis节点。

    39、Redis分区有什么缺点?

    • 涉及多个key的操作通常不会被支持。例如你不能对两个集合求交集,因为他们可能被存储到不同的Redis实例(实际上这种情况也有办法,但是不能直接使用交集指令)。
    • 同时操作多个key,则不能使用Redis事务.
    • 分区使用的粒度是key,不能使用一个非常长的排序key存储一个数据集(The partitioning granularity is the key, so it is not possible to shard a dataset with a single huge key like a very big sorted set)
    • 当使用分区的时候,数据处理会非常复杂,例如为了备份你必须从不同的Redis实例和主机同时收集RDB / AOF文件。
    • 分区时动态扩容或缩容可能非常复杂。Redis集群在运行时增加或者删除Redis节点,能做到最大程度对用户透明地数据再平衡,但其他一些客户端分区或者代理分区方法则不支持这种特性。然而,有一种预分片的技术也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40、Redis回收进程如何工作的?
    1.一个客户端运行了新的命令,添加了新的数据。
    2.Redis检查内存使用情况,如果大于maxmemory的限制, 则根据设定好的策略进行回收。
    3.一个新的命令被执行,等等。
    4.所以我们不断地穿越内存限制的边界,通过不断达到边界然后不断地回收回到边界以下。

    如果一个命令的结果导致大量内存被使用(例如很大的集合的交集保存到一个新的键),不用多久内存限制就会被这个内存使用量超越。

    41、什么是 Redis 的 Pipeline?
    在出现 Pipeline 之前,我们梳理一下 Redis 客户端执行一条命令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发送命令-〉命令排队-〉命令执行-〉返回结果。
    这个过程称为 Round trip time(简称RTT, 往返时间),mget 和 mset 有效节约了 RTT,但大部分命令(如 hgetall 并没有 mhgetall)不支持批量操作,需要消耗 N 次 RTT ,这个时候需要 pipeline 来解决这个问题。

    42、原生批命令 (mset, mget) 与 Pipeline 区别?
    1)原生批命令是原子性的,而 pipeline 是非原子操作。
    2)原生批命令一命令多个 key, 但 pipeline 支持多命令(存在事务),非原子性。
    3)原生批命令是服务端实现,而 pipeline 需要服务端与客户端共同完成。

    43、Redis 6 为何引入多线程?
    随着目前行业内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场景,有些公司动不动就上亿的交易量,因此需要更大的 QPS。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在分布式架构中对数据进行分区并采用多个服务器,但该方案有非常大的缺点,比如:
    1)要管理的 Redis 服务器太多,维护代价大;
    2)某些适用于单个 Redis 服务器的命令不适用于数据分区;
    3)数据分区无法解决热点读/写问题;
    4)数据偏斜,重新分配和放大/缩小变得更加复杂等等。

    从 Redis 自身角度来说,因为读写网络的 read/write 系统调用占用了 Redis 执行期间大部分 CPU 时间,瓶颈主要在于网络的 IO 消耗, 优化主要有两个方向:
    1)提高网络 IO 性能,典型的实现比如使用 DPDK 来替代内核网络栈的方式;
    2)使用多线程充分利用多核,典型的实现比如 Memcached。

    协议栈优化的这种方式跟 Redis 关系不大,支持多线程是一种最有效最便捷的操作方式。所以总结起来,Redis 支持多线程主要就是两个原因:

    可以充分利用服务器 CPU 资源,目前主线程只能利用一个核;
    多线程任务可以分摊 Redis 同步 IO 读写负荷。

    44、多线程如何开启以及配置?
    Redis 6 的多线程默认是禁用的,只使用主线程。如需开启需要修改 redis.conf 配置文件中的 io-threads-do-reads yes。
    开启多线程后,还需要设置线程数,否则是不生效的。同样修改 redis.conf 文件中的 io-threads [n] 配置。
    关于线程数的设置,官方有一个建议:4 核的机器建议设置为 2 或 3 个线程,8 核的建议设置为 6 个线程,线程数一定要小于机器核数。还需要注意的是,线程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官方认为超过了 8 个基本就没什么意义了。

    45、Redis 多线程的实现机制?
    大致流程如下:
    1)主线程负责接收建立连接请求,获取 socket 放入全局等待读处理队列;
    2)主线程处理完读事件之后,通过 RR(Round Robin) 将这些连接分配给这些 IO 线程;
    3)主线程阻塞等待 IO 线程读取 socket 完毕;
    4)主线程通过单线程的方式执行请求命令,请求数据读取并解析完成,但并不执行;
    5)主线程阻塞等待 IO 线程将数据回写 socket 完毕;
    6)解除绑定,清空等待队列。
    该设计的特点:
    1)IO 线程要么同时在读 socket,要么同时在写,不会同时读或写。
    2)IO 线程只负责读写 socket 解析命令,不负责命令处理。

    46、多线程是否会导致线程安全问题?
    从上面的实现机制可以看出,Redis 的多线程部分只是用来处理网络数据的读写和协议解析,执行命令仍然是单线程顺序执行。所以我们不需要去考虑控制 key、lua、事务,LPUSH/LPOP 等等的并发及线程安全问题。

    47、Redis 主从复制的实现?
    主从复制可以根据需要分为全量同步的增量同步两种方式。

    全量同步
    Redis 全量复制一般发生在 slave 的初始阶段,这时 slave 需要将 master 上的数据都复制一份,具体步骤如下:
    1)slave 连接 master,发送 SYNC 命令;
    2)master 接到 SYNC 命令后执行 BGSAVE 命令生产 RDB 文件,并使用缓冲区记录此后执行的所有写命令;
    3)master 执行完 BGSAVE 后,向所有的 slave 发送快照文件,并在发送过程中继续记录执行的写命令;
    4)slave 收到快照后,丢弃所有的旧数据,载入收到的数据;
    5)master 快照发送完成后就会开始向 slave 发送缓冲区的写命令;
    6)slave 完成对快照的载入,并开始接受命令请求,执行来自 master 缓冲区的写命令;
    7)slave 完成上面的数据初始化后就可以开始接受用户的读请求了。
    增量同步
    增量复制实际上就是在 slave 初始化完成后开始正常工作时 master 发生写操作同步到 slave 的过程。增量复制的过程主要是 master 每执行一个写命令就会向 slave 发送相同的写命令,slave 接受并执行写命令,从而保持主从一致。

    48、哨兵模式故障迁移流程?
    1)首先是从主服务器的从服务器中选出一个从服务器作为新的主服务器。
    选点的依据依次是:
    网络连接正常 -> 5 秒内回复过 INFO 命令 -> 10*down-after-milliseconds 内与主连接过的 -> 从服务器优先级 -> 复制偏移量 -> 运行id较小的。
    2)选出之后通过 slaveif no ont 将该从服务器升为新主服务器;
    3)然后再通过 slaveof ip port 命令让其他从服务器复制该信主服务器。
    缺点

    • 主从服务器的数据要经常进行主从复制,这样会造成性能下降
    • 当主服务器宕机后,从服务器切换成主服务器的那段时间,服务是不可用的

    49、Cluster 模式的原理?
    其实现原理就是一致性 Hash。Redis Cluster 中有一个 16384 长度的槽的概念,他们的编号为 0、1、2、3 …… 16382、16383。这个槽是一个虚拟的槽,并不是真正存在的。正常工作的时候,Redis Cluster 中的每个 Master 节点都会负责一部分的槽,当有某个 key 被映射到某个 Master 负责的槽,那么这个 Master 负责为这个 key 提供服务。
    至于哪个 Master 节点负责哪个槽,这是可以由用户指定的,也可以在初始化的时候自动生成(redis-trib.rb脚本)。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 Redis Cluster 中,只有 Master 才拥有槽的所有权,如果是某个 Master 的 slave,这个slave只负责槽的使用,但是没有所有权。

    50、什么是一致性 Hash 以及解决什么问题?
    一致性 hash 其实是普通 hash 算法的改良版,其 hash 计算方法没有变化,但是 hash 空间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线性的变成了环。
    缓存 key 通过 hash 计算之后得到在 hash 环中的位置,然后顺时针方向找到第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就是存放 key 的节点。
    由此可见,一致性 hash 主要是为了解决普通 hash 中扩容和宕机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虚拟节点来解决数据倾斜的问题:就是在节点稀疏的 hash 环上对物理节点虚拟出一部分虚拟节点,key 会打到虚拟节点上面,而虚拟节点上的 key 实际也是映射到物理节点上的,这样就避免了数据倾斜导致单节点压力过大导致节点雪崩的问题。

    51、Cluster 的分片机制?
    为了使得集群能够水平扩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整个数据集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到多个节点上。对于客户端请求的 key,根据公式 HASH_SLOT=CRC16(key) mod 16384,计算出映射到哪个分片上。而对于 CRC16 算法产生的 hash 值会有 16bit,可以产生 2^16-=65536 个值。
    Redis 集群提供了灵活的节点扩容和收缩方案。在不影响集群对外服务的情况下,可以为集群添加节点进行扩容也可以下线部分节点进行缩容。可以说,槽是 Redis 集群管理数据的基本单位,集群伸缩就是槽和数据在节点之间的移动。

    52、Cluster 集群的扩容流程?
    当一个 Redis 新节点运行并加入现有集群后,我们需要为其迁移槽和数据。首先要为新节点指定槽的迁移计划,确保迁移后每个节点负责相似数量的槽,从而保证这些节点的数据均匀。
    1)首先启动一个 Redis 节点,记为 M4。
    2)使用 cluster meet 命令,让新 Redis 节点加入到集群中。新节点刚开始都是主节点状态,由于没有负责的槽,所以不能接受任何读写操作,后续给他迁移槽和填充数据。
    3)对 M4 节点发送 cluster setslot { slot } importing { sourceNodeId } 命令,让目标节点准备导入槽的数据。
    4)对源节点,也就是 M1,M2,M3 节点发送 cluster setslot { slot } migrating { targetNodeId } 命令,让源节点准备迁出槽的数据。
    5)源节点执行 cluster getkeysinslot { slot } { count } 命令,获取 count 个属于槽 { slot } 的键,然后执行步骤 6)的操作进行迁移键值数据。
    6)在源节点上执行 migrate { targetNodeIp} " " 0 { timeout } keys { key… } 命令,把获取的键通过 pipeline 机制批量迁移到目标节点,批量迁移版本的 migrate 命令在 Redis 3.0.6 以上版本提供。
    7)重复执行步骤 5)和步骤 6)直到槽下所有的键值数据迁移到目标节点。
    8)向集群内所有主节点发送 cluster setslot { slot } node { targetNodeId } 命令,通知槽分配给目标节点。为了保证槽节点映射变更及时传播,需要遍历发送给所有主节点更新被迁移的槽执行新节点。

    53、Cluster 集群收缩流程?
    收缩节点就是将 Redis 节点下线,整个流程需要如下操作流程。
    1)首先需要确认下线节点是否有负责的槽,如果是,需要把槽迁移到其他节点,保证节点下线后整个集群槽节点映射的完整性。
    2)当下线节点不再负责槽或者本身是从节点时,就可以通知集群内其他节点忘记下线节点,当所有的节点忘记改节点后可以正常关闭。

    54、客户端如何路由?
    既然 Redis 集群中的数据是分片存储的,那我们该如何知道某个 key 存在哪个节点上呢?即我们需要一个查询路由,该路由根据给定的 key,返回存储该键值的机器地址。
    常规的实现方式便是采用如下图所示的代理方案,即采用一个中央节点(比如HDFS中的NameNode)来管理所有的元数据,但是这样的方案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代理节点很容易成为访问的瓶颈,当读写并发量高的时候,代理节点会严重的拖慢整个系统的性能。
    Redis 并没有选择使用代理,而是客户端直接连接每个节点。Redis 的每个节点中都存储着整个集群的状态,集群状态中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每个桶的负责节点。在具体的实现中,Redis 用一个大小固定为 CLUSTER_SLOTS 的 clusterNode 数组 slots 来保存每个桶的负责节点。

    typedef struct clusterNode {
        ...
        unsigned char slots[CLUSTER_SLOTS/8];
        ...
    } clusterNode;
    
    typedef struct clusterState {
        // slots记录每个桶被哪个节点存储
        clusterNode *slots[CLUSTER_SLOTS];
        ...
    } clusterStat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在集群模式下,Redis 接收任何键相关命令时首先计算键对应的桶编号,再根据桶找出所对应的节点,如果节点是自身,则处理键命令;否则回复 MOVED 重定向错误,通知客户端请求正确的节点,这个过程称为 MOVED 重定向。重定向信息包含了键所对应的桶以及负责该桶的节点地址,根据这些信息客户端就可以向正确的节点发起请求。

    55、集群的故障发现与迁移?
    故障发现
    当集群内某个节点出现问题时,需要通过一种健壮的方式保证识别出节点是否发生了故障。Redis 集群内节点通过 ping/pong 消息实现节点通信,消息不但可以传播节点槽信息,还可以传播其他状态如:主从状态、节点故障等。因此故障发现也是通过消息传播机制实现的。 主要环节包括:

    主观下线(PFAIL-Possibly Fail)
    集群中每个节点都会定期向其他节点发送ping消息,接收节点回复pong消息作为响应。如果在cluster-node-timeout时间内通信一直失败,则发送节点会认为接收节点存在故障,把接收节点标记为主观下线(PFail)状态。

    客观下线(Fail)
    Redis 集群对于节点最终是否故障判断非常严谨,只有一个节点认为主观下线并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故障。当某个节点判断另一个节点主观下线后,相应的节点状态会跟随消息在集群内传播,通过Gossip消息传播,集群内节点不断收集到故障节点的下线报告。当半数以上持有槽的主节点都标记某个节点是主观下线时。触发客观下线流程。

    故障恢复
    故障节点变为客观下线后,如果下线节点是持有槽的主节点则需要在它的从节点中选出一个替换它,从而保证集群的高可用。下线主节点的所有从节点承担故障恢复的义务,当从节点通过内部定时任务发现自身复制的主节点进入客观下线时,将会触发故障恢复流程。

    56、RedLock 加锁步骤:
    1)按顺序向集群中所有 master 节点请求加锁;
    2)根据设置的超时时间来判断,是不是要跳过该 master 节点;
    3)如果大于等于半数节点( N/2+1 )加锁成功,并且使用的时间小于锁的有效期,即可认定加锁成功啦;
    4)如果获取锁失败,解锁!

  • 相关阅读:
    沉睡者IT - 十月之后「牛市」还是「熊市」
    pytorch,numpy两种方法实现nms类间+类内
    Java工程师常见面试题集锦
    向爬虫而生---Redis 探究篇4<Redis主从复制(2)>
    基于树莓派的嵌入式Linux之简单入门代码
    字符串匹配算法:KMP
    时间序列预测—双向LSTM(Bi-LSTM)
    500左右的耳机哪款降噪最好?500左右降噪最好的耳机推荐
    3.Netty中Channel通道概述
    Web学习笔记-React(路由)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mingshengda/article/details/12623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