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行过程是怎样的?
2、如何计算 count?影响 count 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3、count 值存在哪里?涉及的数据结构是怎样的?
4、为什么 InnoDB 只能通过扫表来实现 count( * )?(见本文最后的问题)
5、全表COUNT( * )作为 table scan 类型操作的一个 case,有什么风险?
6、COUNT( )操作是否会像“SELECT * ”一样可能读取大字段涉及的溢出页?*
简单 SELELCT-SQL 的执行框架,类比 INSERT INTO … SELECT 是同样的过程
执行过程部分,分为 4 个部分:
(1)COUNT( * ) 前置流程: 从 Client 端发 SQL 语句,到 MySQL-Server 端执行 SELECT 之前,为后面的一些阐述做一铺垫。
(2)COUNT( * ) 流程: 简要给出代码层面的流程框架及 2 个核心步骤的重点调用栈部分。
(3)读取一行: 可见性及 row_search_mvcc 函数,介绍可见性如何影响 COUNT( * ) 结果。
(4)计数一行: Evaluate_join_record 与列是否为空,介绍计数过程如何影响 COUNT( * ) 结果。
如何执行到 sub_select 函数这来的:
(1)MySQL-Client 端发送 SQL 语句,根据 MySQL 通信协议封包发送。
(2)Mysql-Server 端接收数据包,由协议解析出 command 类型 ( QUERY ) 及 SQL 语句 ( 字符串 ) 。
(3)SQL 语句经过解析器解析输出为 JOIN 类的对象,用于结构化地表达该 SQL 语句。
PS: 这里的 JOIN 结构,不仅仅是纯语法结构,而是已经进行了语义处理,粗略地说,汇总了表的列表 ( table_list )、目标列的列表 ( target_list )、WHERE 条件、子查询等语法结构。
在全表 COUNT( * )-case 中,table_list = [表“t”(别名也是“t”)],target_list = [目标列对象(列名为“COUNT( * )”)],当然这里没有 WHERE 条件、子查询等结构。
(4)JOIN 对象有 2 个重要的方法: JOIN::optimize(), JOIN::exec(),分别用于进行查询语句的优化 和 查询语句的执行
(5)join->exec() 经过若干调用,将调用到 sub_select 函数来执行简单 SQL,包括 COUNT( * ) 。
(6)END of sub_select
层的流程与代码是比较简单的,集中在 sub_select 函数中,其中 2 类函数分别对应于前面”执行框架”部分所述的 2 个步骤 – 读取、计数。先给出结论如下:
(1)读取一行:从相对顶层的 sub_select 函数经过一番调用,最终所有分支将调用到 row_search_mvcc 函数中,该函数就是用于从 InnoDB 存储引擎所存储的 B±tree 结构中读取一行到内存中的一个 buf (uchar * ) 中,待后续处理使用。
这里会涉及行锁的获取、MVCC 及行可见性的问题。当然对 于 SELECT COUNT( * ) 这类快照读而言,只会涉及 MVCC 及其可见性,而不涉及行锁。详情可跳至“可见性与 row_search_mvcc 函数”部分。
(2)计数一行: 代码层面,将会在 evaluate_join_record 函数中对所读取的行进行评估,看其是否应当计入 count 中 ( 即是否要 count++ )。
简单来说,COUNT(arg) 本身为 MySQL 的函数操作,对于一行来说,若括号内的参数 arg ( 某列或整行 ) 的值若不是 NULL,则 count++,否则对该行不予计数。详情可跳至“ Evaluate_join_record 与列是否为空”部分。
这两个阶段对 COUNT( * )结果的影响如下: (两层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