𝑰’𝒎 𝒉𝒉𝒈, 𝑰 𝒂𝒎 𝒂 𝒈𝒓𝒂𝒅𝒖𝒂𝒕𝒆 𝒔𝒕𝒖𝒅𝒆𝒏𝒕 𝒇𝒓𝒐𝒎 𝑵𝒂𝒏𝒋𝒊𝒏𝒈, 𝑪𝒉𝒊𝒏𝒂.
(1)Pod 是 kubernetes 中你可以创建和部署的最小也是最简的单位。Pod 代表着部署的一个单位:kubernetes 中应用的一个实例,可能由一个或者多个容器组合在一起共享资源。kuberentes 管理的是 Pod 而不是直接管理容器。
(2)Pod 是一组紧密关联的容器集合,它们共享 IPC、Network 和 UTS namespace,是 Kubernetes 调度的基本单位。Pod 的设计理念是支持多个容器在一个 Pod 中共享网络和文件系统(所有 Pod 内容器都可以访问共享的 Volume,可以访问共享数据,一个pod里面共享一个ip地址,不同的容器只是对应不同的端口号),可以通过进程间通信和文件共享这种简单高效的方式组合完成服务。
(3)在 Kubernetes 集群中 Pod 有如下两种使用方式:
(4)一个node中可以有多个pod。
[root@k8s-master ~]# kubectl get pod -o wide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IP NODE NOMINATED NODE READINESS GATES
nginx-85b98978db-r7nmc 1/1 Running 0 3d 10.244.2.5 k8s-node22 <none> <none>
nginx-deployment-7c969dc4f-hn6vk 1/1 Running 0 18h 10.244.2.12 k8s-node22 <none> <none>
pod-network-test 2/2 Running 66 (44m ago) 2d19h 10.244.1.8 k8s-node11 <none> <none>
two-containers 1/2 NotReady 0 16m 10.244.2.13 k8s-node22 <none> <none>
可以看到一个node上不止一个pod,从READY中,看到 一个pod里面不止一个container
为什么Kubernetes会这么设计?
(1)原因之一:在一组容器作为一个单元的情况下,我们难以简单地对“整体”进行判断及有效地行动。比如,一个容器死亡了,此时算是整体死亡么?是N/M的死亡率么?引入业务无关并且不易死亡的Pause容器作为Pod的根容器,以它的状态代表整个容器组的状态,就简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2)原因之二:Pod里的多个业务容器共享Pause容器的IP,共享Pause容器挂接的Volume,这样既简化了密切关联的业务容器之间的通信问题,也很好地解决了它们之间的文件共享问题。
Kubernetes为每个Pod都分配了唯一的IP地址,称之为Pod IP,一个Pod里的多个容器共享Pod IP地址。Kubernetes要求底层网络支持集群内任意两个Pod之间的TCP/IP直接通信,这通常采用虚拟二层网络技术来实现,例如Flannel、Open vSwitch等,因此我们需要牢记一点:在Kubernetes里,一个Pod里的容器与另外主机上的Pod容器能够直接通信。
关于Linux的共享,就先得先知道为什么要去专门实现共享,因为Linux本身就是隔离的。就得知道namespace和cgroup。这里就单纯的简单介绍一下,因为详细内容还是挺复杂的。
Linux Namespace 是kernel 的一个功能,它可以隔离一系列系统的资源,比如PID(Process ID),User ID, Network等等。一般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想到一个命令chroot,就像chroot允许把当前目录变成根目录一样(被隔离开来的),Namesapce也可以在一些资源上,将进程隔离起来,这些资源包括进程树,网络接口,挂载点等等。
Namespace 是 Linux 内核用来隔离内核资源的方式。通过 namespace 可以让一些进程只能看到与自己相关的一部分资源,而另外一些进程也只能看到与它们自己相关的资源,这两拨进程根本就感觉不到对方的存在。具体的实现方式是把一个或多个进程的相关资源指定在同一个 namespace 中。
可能绝大多数的使用者和我一样,是在使用 docker 后才开始了解 linux 的 namespace 技术的。实际上,Linux 内核实现 namespace 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轻量级虚拟化(容器)服务。在同一个 namespace 下的进程可以感知彼此的变化,而对外界的进程一无所知。这样就可以让容器中的进程产生错觉,认为自己置身于一个独立的系统中,从而达到隔离的目的。也就是说 linux 内核提供的 namespace 技术为 docker 等容器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总结下来就是隔离资源,不同namespace之间是相互隔离的。
cgroups 是Linux内核提供的一种可以限制单个进程或者多个进程所使用资源的机制,可以对 cpu,内存等资源实现精细化的控制,目前越来越火的轻量级容器 Docker 就使用了 cgroups 提供的资源限制能力来完成cpu,内存等部分的资源控制。
容器之间是通过namespace之间去隔离的,之间的网络是隔离的,文件系统是隔离的,难道在pod当中两个容器也不能相互通信了吗?仿佛又回到了docker各个容器之间都是隔离的。
Pod要解决网络和文件系统的问题其实就要打破namespace的隔离。
怎么解决两个容器之间通信的问题呢?也即是容器之间看到的网络协议栈是一样的,在创建pod的时候会先创建infra container这个容器,启动好之后然后再将实际创建的pod加入到infra container容器当中,这个容器实现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了pod的网络,没有跑任何的业务逻辑,只是启动了一个容器罢了。其他容器的创建都让其连接至该容器的网络命名空间当中。这样一来其他容器看到的网络视图就是infra container的网络视图了。一个pod当中所有的容器看到的网络设备,网卡,ip,mac地址都看到的是同一个了,因为在一个网络命名空间。这样就解决了网络共享的问题。实际上pod的ip就是infra container的ip。(加入infra container命名空间实现网络共享,同一个网络协议栈)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富士康质检员张全蛋」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4556414/article/details/110083541
既然说 Pod 要解决这个问题,核心就在于如何让一个 Pod 里的多个容器之间最高效的共享某些资源和数据。因为容器之间原本是被 Linux Namespace 和 cgroups 隔开的,所以现在实际要解决的是怎么去打破这个隔离,然后共享某些事情和某些信息。这就是 Pod 的设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所以说具体的解法分为两个部分:网络和存储。Pause 容器就是为解决 Pod 中的网络问题而生的。
Pod 里的多个容器怎么去共享网络?下面是个例子: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 Pod,其中包含了一个容器 A 和一个容器 B,它们两个就要共享 Network Namespace。在 Kubernetes 里的解法是这样的:它会在每个 Pod 里,额外起一个 Infra container 小容器来共享整个 Pod 的 Network Namespace。
Infra container 是一个非常小的镜像,大概 700KB 左右,是一个 C 语言写的、永远处于 “暂停” 状态的容器。由于有了这样一个 Infra container 之后,其他所有容器都会通过 Join Namespace 的方式加入到 Infra container 的 Network Namespace 中。
所以说一个 Pod 里面的所有容器,它们看到的网络视图是完全一样的。即:它们看到的网络设备、IP 地址、Mac 地址等等,跟网络相关的信息,其实全是一份,这一份都来自于 Pod 第一次创建的这个 Infra container。这就是 Pod 解决网络共享的一个解法。
在 Pod 里面,一定有一个 IP 地址,是这个 Pod 的 Network Namespace 对应的地址,也是这个 Infra container 的 IP 地址。所以大家看到的都是一份,而其他所有网络资源,都是一个 Pod 一份,并且被 Pod 中的所有容器共享。这就是 Pod 的网络实现方式。
由于需要有一个相当于说中间的容器存在,所以整个 Pod 里面,必然是 Infra container 第一个启动。并且整个 Pod 的生命周期是等同于 Infra container 的生命周期的,与容器 A 和 B 是无关的。这也是为什么在 Kubernetes 里面,它是允许去单独更新 Pod 里的某一个镜像的,即:做这个操作,整个 Pod 不会重建,也不会重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
[root@k8s-master ~]# docker ps | grep pause
74ad370baad8 registry.aliyuncs.com/google_containers/pause:3.6 "/pause" 6 hours ago Up 6 hours k8s_POD_coredns-6d8c4cb4d-nqxpc_kube-system_c4471296-3f3b-427f-9bc8-3c04fb0c39d9_15
f4f5c8754301 registry.aliyuncs.com/google_containers/pause:3.6 "/pause" 6 hours ago Up 6 hours k8s_POD_coredns-6d8c4cb4d-wqrvz_kube-system_a8c5b699-1975-4df4-97f6-2c4afc6fcf33_14
1278cf054e8f registry.aliyuncs.com/google_containers/pause:3.6 "/pause" 6 hours ago Up 6 hours k8s_POD_kube-flannel-ds-f2s7q_kube-flannel_d706103e-c298-4fc8-aaba-b922d8e1a406_3
3f88e2d55d35 registry.aliyuncs.com/google_containers/pause:3.6 "/pause" 6 hours ago Up 6 hours k8s_POD_kube-proxy-pt6bp_kube-system_4ea48f14-9c94-4176-9e30-c1abcc75d4f9_3
3c02c3476762 registry.aliyuncs.com/google_containers/pause:3.6 "/pause" 6 hours ago Up 6 hours k8s_POD_etcd-k8s-master_kube-system_22ab7a56e143c3744d97e50cfbb349fe_3
478e3ab8d898 registry.aliyuncs.com/google_containers/pause:3.6 "/pause" 6 hours ago Up 6 hours k8s_POD_kube-scheduler-k8s-master_kube-system_15086819666e30db9a1ae213350c3f24_3
9d93da7c2cdc registry.aliyuncs.com/google_containers/pause:3.6 "/pause" 6 hours ago Up 6 hours k8s_POD_kube-controller-manager-k8s-master_kube-system_2c3ad0e37c5de9d3c21807581aa87e6d_3
34f126b9b8a5 registry.aliyuncs.com/google_containers/pause:3.6 "/pause" 6 hours ago Up 6 hours k8s_POD_kube-apiserver-k8s-master_kube-system_8ed280f6defcfb993b8d22d42916f8fd_3
如何实现一个pod里面两个容器去共享一些数据呢?我们使用官网的一个例子,具体之后PVC等共享,我们之后出一个文章专门研究起来,这里只是让你知道,可以共享。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two-containers
spec:
restartPolicy: Never
volumes:
- name: shared-data
emptyDir: {} # 声明共享的是一个空的文件夹
containers:
- name: nginx-container
image: nginx
volumeMounts:
- name: shared-data
mountPath: /usr/share/nginx/html # 挂载到容器里面的/usr/share/nginx/html这个目录
- name: debian-container
image: debian
volumeMounts:
- name: shared-data
mountPath: /pod-data # 挂载到容器里面的/pod-data路径
command: ["/bin/sh"]
args: ["-c", "echo Hello from the debian container > /pod-data/index.html"] # 手动往/pod-data里面存放一个文件
创建pod
kubectl apply -f volumes-share.yaml
如何查看是否成功呢?
kubectl exec -it two-containers -c nginx-container -- /bin/bash
进入到nginx-container这个容器中去,如果成功就可以看到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这个里面的内容。
cat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Hello from the debian conta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