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主要任务是将分组从源端传递到目的端,为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传输单位:数据报
数据报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分组是将数据报分割后的数据
功能一:路由选择与分组转发;通过路由选择算法,选择合适的传输路径
功能二:异构网络互联;处在不同网络的主机,可以通过路由器实现通信
功能三:拥塞控制;整个链路负载过大,网络处于拥塞状态,就会丢弃分组
通过路由器,可以将大量主机互联
常见例子就是电话网络
A和B两个人打电话,直接通过网线建立连接
特点:独占资源(A B两个人打电话不会有第三个人参与)
优点:通信时延少(数据直达);有序传输;没有冲突;实时性强(随时通信)
缺点:建立连接的时间长;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灵活性差;无差错控制
报文:应用层发送的数据
在链路中间通过交换设备进行数据转发
优点:无需建立连接;交换设备转发数据,动态分配电路;线路可靠性,利用率高;多目标服务
缺点:交换设备存储数据,有时间损耗;报文大小不定,要求链路有较大空间
在报文转发的基础上,可以将大的数据段切割成小的数据
优点:无需建立连接;交换设备转发数据,动态分配电路;线路可靠性,利用率高;多目标服务
缺点:要浪费空间,用于记录分组顺序,来实现顺序传输
数据报方式为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
不事先为分组的传输确定路径,每个分组独立的决定传输路径
虚电路方式为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
事先为分组的传输确定路径,每个分组传输路径相同
虚电路:一条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路径(逻辑电路),路径上所有结点都要维持这条虚电路的建立;都维持一张虚电路表,每一项记录了一个打开的虚电路信息
使用数据报服务,网络层实现不可靠传输,交由传输层进行差错控制,实现可靠传输
IP协议是TCP/IP协议之一,也是重要的互联网标准之一
从一般概念来说,将网络互联起来就需要一些中间设备
1、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称为转发器
2、数据链路层使用的设备称为网桥或者桥接器
3、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称为路由器
4、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称为网关
整个互联网是一个网络,IP地址就是给互联网的每一个主机(或者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IP地址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第一个字段是网络号,标识主机(或路由器)连接的网络
一个网络号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必须是唯一的;第二个字段是主机号,标识该主机(或路由器),一个主机号在它面前的网络号里必须是唯一的
所以:一个IP地址在整个互联网内是唯一的
同一个局域网的所有主机,网络号是相同的,主机号是不同的
IP地址被分为5类,最常用的是A B C三类
为了方便我们读取,使用点分十进制的方法表示一个IP地址,每一个字节转化为10进制,使用.分隔
1、A类地址的网络号为8位,但是第一位被默认0,只有7位可用
但是规定:1、IP地址网络号的全0表示“this”,意思是本网络;2、网络号为01111111(127),称为回环地址,是一个虚拟的网络地址;
所谓的回环地址,通俗的讲,就是我们在主机上发送给127
开头的IP地址的数据包会被发送的主机自己接收,根本传不出去;也就是直接被本机的IP层获取,不会经过分用
而127.0.0.1
当然也是个回环地址。只不过127.0.0.1
经常被默认配置为本机IP地址
2、A类地址的主机号占3个字节,但规定:
1、全0的主机号字段表示该IP是本主机所连接到的单个网络地址(例如:一个主机的IP地址为5.6.7.8,则该主机所在网络地址就是5.0.0.0)
2、主机号全1表示该网络的所有主机;称为广播地址,给同一个链路中相互连接的所有主机发送数据
分类IP地址的缺点
1、使用分类的IP地址,A类一个网络号下,主机号有2^24-2个,B类一个网络号下,主机号有2^16-2个……,然而,一个企业,可能申请到了一个B类网络,但是这个企业也没有6万多台设备,这就造成了地址的浪费
2、两级IP地址不够灵活:申请IP地址要申请
基于分类IP地址的缺点,有了子网划分
子网号的划分,是由企业决定的;这个三级IP地址在外看来和二级IP地址一致
子网掩码
现在路由器R1可以接受目的地址是145.13.*.*的数据,数据报145.13.3.10已经到了路由器,要怎么到子网145.13.3.0呢?
因为子网划分是企业内部的事情,划分方式多种多样,一个IP数据报的首部是无法包含子网信息的,那么我们如何得到子网地址呢?
这就需要到了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IP地址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全为1,主机号全为0
相关例题
消除了传统的A B C类和划分子网的概念
CIDR记法:IP地址后加入'/',然后写网络前缀的位数
例如:128.14.32.0/20:表示网络前缀是20位,那么主机号占12位
对应的子网掩码(也称为地址掩码):网络前缀全为1,主机号全为0
构成超网
将多个子网聚合成一个较大的子网,称为构成超网
方法:将网络前缀缩短
可以减少路由器中路由器转发表的空间和路由查找时的次数
最长前缀匹配:使用CIDR时,查找路由表可能得到多个匹配结果,选择网络前缀最长的路由,因为前缀越长,地址号越少,路由越具体
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构成;首部前一部分是20字节的固定长度;后一部分是可选字段
当数据过大,就要将数据分片,下列三个数据实现了分包、组包
网络层封装数据,加入IP数据报,数据链路层负责让数据封装为帧,帧头和帧尾存入硬件地址
ARP协议:根据网络层获取的IP地址,解析出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硬件地址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ARP高速缓存,里面有本局域网上的每个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端和服务端通过广播方式进行交互,基于UDP
动态分配IP地址:主机只要进入了DHCP服务器的范围,DHCP服务器就会给主机分配IP地址
ICMP协议支持主机或者路由器,在传输出现问题的时候,返回差错报文
公共IP地址是在互联网上注册的,我们在访问网络的时候,就需要公有IP地址,否则我们是无法访问互联网的
公共IP地址也是唯一的,在世界上都不会有重复
对于IPV4而言,之前我们认为32字节,也就是4,294,967,296,可以标识世界上的任意一个主机,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电脑,平板等都需要IP地址,如果这些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IP,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就出现了私有IP
IPV4地址中预留出了3个IP地址段,作为私有IP地址;供家庭,学校,企业等内部使用
私有IP地址不会在互联网上公开注册,所以我们是无法通过私有IP地址访问网络的
但是,如果我们确实有私有IP地址,想要访问网络,就需要将私有IP地址转化为公共IP地址,这就是NAT技术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在专用网连接到因特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安装了NAT软件的路由器称为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全球IP地址
使用了私有IP,我们就可以使用私有IP标识大部分的主机,通过NAT技术,NAT路由器将私有IP替换为NAT路由器所持有的公有IP地址,借助这个公有IP地址,私有IP也可以访问网络
IPv4的IP地址数显然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了,就有了IPV6的出现
IPV6所做的改进:
6.跳数限制:占8位;等同于IPV4的TTL,限制数据报在网络的传输次数
一般形式 冒号十六进制记法:将两个字节的值使用16进制表示,中间用冒号分隔
压缩形式:对0的压缩,也就是可以将0001写作1;
或者将连续的0使用::表示(零压缩);FF05:0:0:0:0:0:0:B3,写作FF05::B3
零压缩表示法在一个地址只可以出现一次
单播:一对一的传输,可以作为发送地址和接收地址
多播(组播):发送数据报到一个网络内的所有主机,作为目的IP
任播:任播的终端是一批主机,但是一般传输给最近的主机,作为目的IP
多播就只发送一份,通过路由器实现复制;而单播在发送时就发送60份
双栈协议
一台设备上同时启动IPV4协议栈和IPV6协议栈
路由器:LAN端和WAN端是IPV4,IPV6,路由器会实现转化
主机:同时用于IPV4,IPV6地址,具备同时处理这两个协议的功能
隧道技术
使用隧道协议传输的数据可以是不同协议的数据,隧道协议会将其重新封装然后通过隧道发送(IPV4数据报会封装IPV6的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