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背景知识
现在已经有很多UML建模工具,UMLChina把它们汇总在:
http://www.umlchina.com/tools/search.aspx
那为什么还要自行研发一款建模工具呢?
UML规范提供了各种建模元素并给出了语义,但是,建模时挑选哪些元素来建模,建模是怎样的一个过程,UML规范没有规定。
图9-31 摘自UML 2.5.1规范
《软件方法》所叙述的方法学挑选了一些表示元素来表示模型,如图9-32。
图9-32 《软件方法》所选择的表示元素
建模的过程可能如图9-33。
图9-33 《软件方法》的建模过程
使用当前的建模工具如Enterprise Architect等结合方法学建模时,建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方法学知识,在建模过程中做很多思考。
在建模愿景的过程中,建模人员需要思考如何定位目标组织和老大,思考过程中,可能需要画类图来帮助定位;在画业务序列图时,建模人员需要思考如何正确描述各个系统恰当的责任,以及可能存在的改进模式;建模人员还要了解模型中存在的对应关系,把业务序列图上从外部指向目标系统业务实体的消息,映射成目标系统的用例……
《软件方法》详细描述了这些知识,但当前的各种建模工具并没有封装它们,而是依赖于建模人员的大脑——一颗掌握了方法学的大脑。
如果能把这部分知识提炼出来,封装到建模工具中,可以大大降低得到高质量模型的门槛。
遗憾的是,从建模工具目前的发展走向来看,并没有在建模方法学方面下功夫,很多精力花在:
(1)支持更多的图
(2)添加更多的项目管理功能
(3)简单映射到更多编程语言和存储平台。
图9-34是Enterprise Architect 15.1的界面截图,从中可以看到Enterprise Architect现在支持的图。图9-34左侧列表框的滚动条高度是列表框高度的1/4左右,说明支持的图是图9-34上可见部分的4倍。
图9-34 Enterprise Architect 15.1支持的图(一小部分)
一些号称“新式”的建模工具,就是把现有工具的一些简单功能搬到web上,可以在浏览器上使用——实际上就是web上的画图工具。
我把建模工具和编码工具类比如下(当然,编码也是建模的一种):
*画图工具 类似于 记事本
(一些“新一代”建模工具其实就相当于web记事本,连vscode.dev都不算)
*建模工具 类似于 编码环境
*封装方法学模板的建模工具 类似于 集成开发环境
*封装方法学智慧的建模工具 类似于 封装专家级程序员智慧的集成开发环境
我们试图制作一款封装《软件方法》所述方法学智慧的建模工具。
也就是说,我们把《软件方法》的知识作为核心域,制作一款封装《软件方法》知识的工具。可以这样说,在用这个案例学习分析设计技能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建模,还可以学习到“对建模的建模”。
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工具的研发来反哺《软件方法》。
通过对方法学的建模,找出方法学理论中存在的缺陷,使方法学的逻辑更加严密,同时,还可以看清楚哪些现有的概念是需要修正或抛弃的,这样我们就更有勇气抛弃历史包袱,去清理各种含糊或冗余的词汇。
事实上,在写作和“对建模的建模”过程中,作者已经感到受益匪浅。《软件方法》中的方法学,在下一版还将会有更大的改进。
9.2.2 领域类图
注意,此处的标题是“领域类图”,和上一个案例对应内容的标题有所不同。
在“答题抽奖”案例,我们针对优先级最高的用例“学员→回答问题”的用例规约,逐个词句提炼类、属性、关系,逐步精化。
如果建模人员的大脑中没有大局上的核心域概念及关系的轮廓,也没有现成的成熟模型可以借鉴,像“答题抽奖”这样逐个用例来探索和拼凑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建模人员对某个领域的概念及关系在大局上有相当清晰的认识,甚至曾经建造了粗略的领域模型,或者有较强的信心能在领域专家的帮助下很快达到这个水平,那么我们可以先抛开某个具体的用例,从大局来建立领域模型,然后再参照用例规约“过滤”出目标系统的分析模型。这一点,在8.2.3.1 从需求规约之外的其他素材提炼以及图8-48中,已经阐述过。
在“发糕”案例中,建模人员(作者)对软件开发方法学的领域知识非常熟悉,所以我们就不再逐个用例探索和拼凑,而是逐个子域展示出软件开发方法学的画卷。
**9.2.2.1 子域1:**组织和系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