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低代码”的宣传其实已经很久很广泛了,但是争议从来都没有停止。
看了一些期刊和文章,系统了解了下“低代码”这个东西,整理成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启示,同时也欢迎各位在评论区指正探讨。
Forrester对于低代码概念的阐述更偏向于其核心价值,从中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要点:
(1)能够实现业务应用的快速交付,而且是颠覆性的快:
Forrester在2016年的一份调研显示,大部分公司反馈低代码平台帮助他们把开发效率提升了5-10倍,而且这个提升倍数还能继续上涨。
(2)能够降低业务应用的开发成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Wikipedia则更多关注的是对低代码功能上的阐述,同样提炼出几个要点:
基于上述的定义和分析,不难总结出如下这3条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核心能力:
要对低代码这一定义做详细区分,就要涉及另外两个概念:高代码、零代码。因为低代码就是相对于高代码和零代码的一个中间概念。
高代码指开发者需要代码能力,通过代码实现产品和功能。低代码和高代码之间的关系,可以类比为视频和图文:
当下,视频成为主流信息获取方式,Gartner的预测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到2024年,所有应用程序开发活动当中的65%将通过低代码的方式完成,同时75%的大型企业将使用至少四种低代码开发工具进行应用开发。
但同样,就像是视频永远无法取代文章一样,低代码也永远无法彻底取代纯代码开发方式。
所以那些宣扬“低代码将取代程序员”言论的人,纯纯是在偷换概念。
零代码就是完全不需要写代码的应用开发平台,相当于低代码的一个子集。
零代码旨在尽可能降低应用开发门槛,让人人都能成为开发者,包括完全不懂代码的业务分析师、用户运营,甚至是产品经理。
由于现在低代码&零代码产品在宣传过程中着重强调“公民开发”这一概念,我们随便点开一篇相关文章章,必定会有一句:“人人都是开发者,无需代码基础也能轻松搭建系统......”。
因此,外行人就会想当然推出以下结论:
人人都是开发者=人人都能写代码=程序员将被低代码产品替代=搞噱头=胡扯。
但从专业角度出发,“开发不等于写代码”,它只是基于业务构建协同流程。
要知道,即使非常专业的开发者,在技术分工精细化的趋势下(前端/后端/算法/运维)企业也很难做到独立开发和运维整套复杂应用。
而低代码/零代码可以通过统一语言来减少业务和技术人员的沟通成本,使得各种角色在统一平台紧密协助,这才是低代码颠覆性意义的根本所在。
而当前市面上很多通用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也都兼具一定程度的零代码能力;比如低代码领域领头羊Mendix,既提供了简单易用的零代码Web IDE - Mendix Studio,也包括一个功能更强大的低代码桌面IDE - Mendix Studio Pro。
对于一个行业而言,判断它当前的表现是否够好,或者未来是否有潜力做到更好,可以从以下这三个方面进行衡量:
文章可以忽悠,但市场不会说谎:
总结一下就是两点:
理论上来说,低代码是完全对标传统纯代码的通用开发模式,应该有能力支撑所有可能的业务场景。但理论也只是理论,不可能完全取代现实。
相对垂直性软件,低代码平台的行业属性相对较弱,但是由于各行业需求痛点和转型路径不同,低代码在各行业的渗透率不同,所应用的场景也各不相同。
艾瑞咨询对低代码行业渗透现状做了调研,得出制造业在聚焦生产流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渗透率最高,为20%左右。
而从泛场景来说,低代码目前可以达到的比较成的场景主要有OA/进销存/CRM等等,详细的可以去这里看:所有场景
低代码虽然是一个新兴概念,但这个行业本身并不算很新(前文也有提到),这些年以来早就积累了不少资深的荣耀王者。最典型的就是gartner魔力象限的代表厂商。
同时,低代码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和资本热点,近几年也不断有更多的新玩家在加入这个刺激战场。比如阿里云栖大会、架构师峰会等很多技术峰会上都看到了低代码的专场;钉钉落地“低代码”应用等。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份艾瑞咨询的《生态聚合-中国低代码行业生态发展洞察报告》,有需要的自行领取。「 点我领取 」
参考资料:https://developer.aliyun.com/ask/38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