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开机过程
在小区搜索之前,需要完成PLMN的选定,再去搜索小区相关信息。
PLMN: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是一个标识,由MCC和MNC组成。比如中国电信46011,460是MCC,11是MNC;。两个标识都是2~3位。
那终端是如何搜索PLMN的呢?如果单纯穷举法的话,学算法的同学就不会陌生,那是相当耗时的。所以对PLMN的优先级,有如下定义:
⑴RPLMN(Registered PLMN 已登记PLMN):已登记PLMN。是终端在上次关机或脱网前登记上的PLMN。在3GPP 2003年第TSG TP-21次会议上决定,将该参数从USIM卡上删掉,而将其保存在终端的内存中。
⑵EPLMN(Equivalent PLMN 等效PLMN):为与终端当前所选择的PLMN处于同等地位的PLMN,其优先级相同。
⑶EHPLMN(EquivalentHome PLMN 等效本地PLMN):为与终端当前所选择的PLMN处于同等地位的本地PLMN。其实:EHPLMN和EPLMN就好比是中移动的新建的158网络,而PLMN就好比是原来的135~139网络。
⑷HPLMN(Home PLMN 归属PLMN):为终端用户归属的PLMN。也就是说,终端USIM卡上的IMSI号中包含的MCC和MNC与HPLMN上的MCC和MNC是一致的,对于某一用户来说,其归属的PLMN只有一个。
⑸VPLMN(Visited PLMN 访问PLMN):为终端用户访问的PLMN。其PLMN和存在SIM卡中的IMSI的MCC,MNC是不完全相同的。当移动终端丢失覆盖后,一个VPLMN将被选择。
⑹UPLMN(User Controlled PLMN 用户控制PLMN):是储存在USIM卡上的一个与PLMN选择有关的参数。
⑺OPLMN(Operator Controlled PLMN 运营商控制PLMN):是储存在USIM 卡上的一个与PLMN选择有关的参数。
⑻FPLMN(Forbidden PLMN禁用PLMN):为被禁止访问的PLMN,通常终端在尝试接入某个PLMN被拒绝以后,会将其加到本列表中。
⑼APLMN(Approve PLMN 可捕获PLMN):为终端能在其上找到至少一个小区,并能读出其PLMN标识信息的PLMN。
终端开始搜索的时候,也是按照以上顺序去选定PLMN的。所以对于一个新的终端,刚开机后搜索的时候势必会长些。因为要全频段搜索。而一旦驻留到某个PLMN后,下次再次搜索进入的时候,因为有了先验信息,就会迅速许多。
另一方面,PLMN的搜索,还分为自动搜索和手动搜索,每个智能手机上都能看到这样的选择。自动搜索基本是按照上面的搜索,手动搜索是全频段搜索,这个时候会把所有搜到的PLMN都列出来,包括禁用的,然后用户按照自己的选择,手工选择去驻留。
而上述过程,基本上是在读取SIB1后,就能得到PLMN。而后便是小区选择过程,这是终端行为,从SIB1中得到的参数,根据算法,做进一步的计算,就最终选择一个小区,并且驻留。
2.小区搜索过程
选定可用频段后,接下来就是进行小区搜索。小区搜索的目的是进行时间同步,在LTE中称为帧时钟同步;还有就是识别出小区ID。小区搜索通过若干下行信道实现,包括同步信道(SCH)、广播信道(BCH)和参考信号。
通过SCH识别小区ID和下行同步,然后解调BCH信号,从BCH信道中解调系统带宽,系统帧号,PHICH配置信息。
3、SCH相关内容
SCH信号结构
在LTE早期研究中考虑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分级SCH,即通过不同SCH信号获得同步和小区ID;另一种是不分级SCH。
采用SCH分级结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相比不分级SCH结构,分级SCH结构可以在SINR差的情况下获得更快的小区搜索速度,而不分级的SCH结构虽然在SINR好的情况下有更快的速度,但随着SINR变差,搜索性能严重下降,难以提供稳定的接入性能。
另外,在UTRA系统中也是采用分级SCH方案,是3GPP比较熟悉的方案。
SCH时隙位置
由于开机时,终端上不知道CP的配置,所以在SCH时隙位置的选择上,选择在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这样就不受CP长短的限制,SCH在时隙内的发送时就总是固定的。这样,主要UE完成了SCH检测就得到了时隙同步。
SCH频域位置
SCH总是在小区带宽的中心位置发送。无论小区带宽多大,对于初始小区搜索,SCH的发送带宽总是1.25MHz。最初也有对较大的系统带宽采用更大的SCH带宽以取得更加的搜索性能的方案,之所以采用1.25MHz,是因为可以实现快速、低复杂度、低开销的小区搜索。相关仿真实验表明,相对带宽发送,只是将相同功率集中在1.25MHz内发送SCH,取得的性能是相似的。
SCH的发送次数
SCH发送次数需要取舍,如果太多,可支持各种移动速度和各种环境下的同步,对于系统间切换也可以有更好的支持,但系统开销过大;如果LTE系统在一个10ms帧内只发送一次SCH,GSM(4.6ms)系统在进行跨系统测量时,很容易错误LTE系统的SCH。
最后作为折中,LTE确定在一个10ms中发送两次SCH(包含PSCH和SSCH)。
PSCH和SSCH的复用方式
1)FDM复用
在早期的研究中,曾考虑PSCH和SSCH进行FDM复用,即在系统带宽中央的1.25MHz频段内的子载波一半用于PSCH,另一半用于SSCH,PSCH和SSCH交叉放置。
持FDM复用方式的主要理由:在一个符号内,可以使用PSCH对SSCH进行相干检测;FDM开销略小于TDM方式;FDM可以降低终端的接收缓存容量;可以避免CP大小的影响
2)TDM复用
最大的就是简单,需要解决的是SSCH的CP检测问题,经过深入研究,认为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此确定使用TDM方式。
TDM方式也可以有多种方式,PSCH与SSCH分开方式,PSCH和SSCH符号相邻。
关于相干检测到的问题,通过将SSCH放在PSCH的前一个符号,有利于SSCH相干检调。
4.小区搜索流程
小区ID检测
由于SCH采用的分级结构,及特殊的时隙位置设置,可以保证在PSCH获得检测后即可获得5ms同步。然后进行SSCH检测,进而获得帧同步,小区ID组和BCH天线配置。现在我们知道PSCH获得5ms的同步,即获得了小区参考信号组内的具体小区ID,但是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最终选取了PSCH序列数量与组内ID数量一致,即PSCH一个序列对应一个组内ID(0\1\2)。
最终确定小区id的检测充分利用SCH分级结构,分级检测,降低序列长度、检测次数!
小区ID数量设置
从支持多小区组网的能力上讲,小区ID数量当然越多越好。但是,大量ID数量必须有足够数量的高性能SCH序列以支持快速、准确的小区ID搜索。
在wcdma中,小区ID数量是512个,LTE基本延续这一设置,但是具体数量有差别!LTE中采用了ID分组的方法,而每个小区ID组包含3个小区ID,小区数量应该为3的倍数,因此初步确定为510个。结合下行扰码数量应该为6的倍数,所以最终微调为504个!
SCH序列设计
1)PSCH序列的设计
PSC数量的选择需要在PSCH同步性能和复杂度与SSCH相干检测性能之间进行权衡。经过融合和妥协最后决定系统采用3个PSC序列,每个小区选用其中的一个。也就是说,这3个PSC序列和一个小区ID组内的3个小区ID是一一对应的,通过检测接收信号和这3个PSC序列的相关性,就可以判别是3个小区ID中的哪一个。
最终PSC选择用ZC序列,序列长度为62个。
PSC序列的频域结构如下图所示,除DC子载波外,PSC占用系统带宽的中央1.08MHz,除左右各5个空闲子载波用于提供干扰保护外,ZC序列映射到其余62个子载波上。
2)SSCH序列的设计
a)SSCH数量
SSCH序列的数量,取决于UE需要通过SSCH辨别的假定的数量。
UE需要通过SSCH辨别的内容包括:小区组数量;帧时钟;广播信道的发送分级配置。经过研究帧时钟可以通过SSCH检测隐性传输,不需要考虑。
这样,需要通过SSC确定的假定数量=168(小区ID组)xN(用户广播信道发送分级的天线数量)。N的可能值有以下几种:
N=1,广播信道是否采用发送分集,及采用何种发送分集方法都是确定的。
N=2,告知UE是否采用发送分集,但一旦采用发送分集,分集方法是确定的。
N=3,告知UE发射天线数量(不超过4),对于某一种天线数量,分集方法是确定的。
经过讨论,发送分集的方法应与发射天线数量绑定,在2天线情况下采用SFBC,在4天线情况下采用SFBC+FSTD。这样,只需要增加1bit就可以指示PBCH的发射分集方法。因此,取N=2,即SSC需要指示的总的假定数量为340。
b)SSCH序列的选择
SSC序列由两个二进制序列级联而成,10ms内两个SSC采用不同的序列,以确定帧时钟。序列是一个31位的M序列经过循环移位得到一组序列,然后从中选取两个序列(称为SSC短码)。这个短码对由一个和PSC对应的二进制扰码加扰,以抑制不同小区之间的SSC互干扰。
这两个SSC短码被映射到SSCH占用的62个子载波上,可能的映射方式包括Localized和交错(Interleaved)映射两种。最终研究,采用InterLeaved方式可以取得更佳的频率分集增益。
在一个无线帧内,子帧0和子帧10的SSCH采用不同的SSC短码排序(SSC1-SSC2/SSC2-SSC1),这样通过一个SSCH符号的检测就可以获得帧同步。
BCH设计
在PBCH和DBCH上广播的信息分别是主消息块(MIB)和系统信息块(SIB)。需要在BCH中传送的系统广播信息包括以下几种:
下行系统带宽;
天线配置;
系统帧号(SFN):支持切换前的邻小区测量。
PHICH的时域长度;
1)PBCH的结构
PBCH传送的TTI(PBCH信息的更新周期)为40ms,关于在40ms周期内传送几次PBCH,经过讨论最终确定为4次,位于每一个无线帧的第1子帧,这4个PBCH中的每一个都应能够独立解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UE的信道条件足够好,则只要在40ms内接收一个子帧就可以解调。由于PBCH的TTI为40ms,还需要获得40ms时钟,经过研究决定采用盲检测方法获得。
BCH所映射到的资源单元的总数相较于BCH传输块的大小是很大的。这意味着编码中包含了大量的重复编码,即BCH传输有很大的处理增益。这样做到目的是可以使得邻小区终端也能接收并能正确解调BCH数据。
注:SFN位长为10bit,取值从0-1023的循环,在PBCH中广播前8为,剩下两位根据该帧在PBCH周期窗口位置确定,第一个子帧为00,第二个为01,第三个为10,第四个为11。SFN中帧编号分两部分,这样做的目的是缩短bit长度,充分利用PBCH盲检测获得后两位。
2)PBCH带宽
无论小区带宽为多少,均将BCH信道额传输限定在中间的72个子载波上,其原因在于终端在接收BCH信道的时候可能还不知道下行小区的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