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理解服务器和浏览器客户端之间传递的是什么——HTML,CSS,JavaScript的文件以及数据载体json(xml)等文件,而文件都是静态,之所以动态是应为浏览器运行脚本之后产生的动态。这也是为什么JavaScript是脚本语言。
一开始,Web App 直接由若干 HTML,CSS, JS 组成,每一个页面需要特殊的逻辑,因此随着App规模的扩大,后端网站目录下的代码文件就越来越多,而且,彼此之间是没有同步的,比如你改了站点的布局风格。那么你很可能需要改动成百上千的HTML文件,这谁能忍?
聪明的工程师们想到,既然如此多的HTML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何不使用代码生成代码?于是后端模板语言诞生了,这可是前端狗的一大痛点啊,于是人们开始广泛使用模板语言代替手写HTML。我认为,模板语言的成功源于它成功地减少了前端工程师的工作量。
后端模板渲染的思路应该是源自“如何管理数以千计的存储于后端的前端页面的版本一致?”这个问题的。通过代码生成代码,本质上是编译,他们基于HTML等基础语言作了更高层次的抽象封装,增强了易用性。各种模板语言大同小异,但大多都有模板中的模板这样的性质来完成继承这样的面向对象特性,用后端的思想来说,返回的页面中其实每个页面都是大同小异,其中只是html 发生少许变化,因此将页面抽象 ,根据业务数据渲染出不同特性的新的html返回浏览器。
当时工程师们没有考虑前端渲染的一大原因是 以JavaScript为代表的前端技术尚未崛起。后面随着谷歌 Google V8 引擎发布, JavaScript随之崛起 前端工程师们也开始考虑借鉴后端模板的思想,引入模板概念,也是后面各大框架中的组件(Component) 。减少向服务器请求重复的页面,特别是在Node.js出现以后 JS 工程师维护后端的成本大大降低。在这之中兴起了Angular,React,Vue ,他们对自己在Web App 的定位也不一样。 具体情况可以自己去了解,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
互联网早期,用户使用浏览器浏览的都是一些没有复杂逻辑的、简单的页面,这些页面都是在后端将html拼接好的然后将之返回给前端完整的html文件,浏览器拿到这个html文件之后就可以直接解析展示了,而这也就是所谓的服务器端渲染了。而随着前端页面的复杂性提高,前端就不仅仅是普通的页面展示了,而可能添加了更多功能性的组件,复杂性更大,另外,彼时ajax的兴起,使得业界就开始推崇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即后端不提供完整的html页面,而是提供一些api使得前端可以获取到json数据,然后前端拿到json数据之后再在前端进行html页面的拼接,然后展示在浏览器上,这就是所谓的客户端渲染了,这样前端就可以专注UI的开发,后端专注于逻辑的开发。
客户端渲染和服务器端渲染的最重要的区别就是**究竟是谁来完成html文件的完整拼接,**如果是在服务器端完成的,然后返回给客户端,就是服务器端渲染,而如果是前端做了更多的工作完成了html的拼接,则就是客户端渲染。
客户端渲染路线:
1. 请求一个html -> 2. 服务端返回一个html -> 3. 浏览器下载html里面的js/css文件 -> 4. 等待js文件下载完成 -> 5. 等待js加载并初始化完成 -> 6. js代码终于可以运行,由js代码向后端请求数据( ajax/fetch ) -> 7. 等待后端数据返回 -> 8. 客户端从无到完整地,把数据渲染为响应页面
服务端渲染路线:
1. 请求一个html -> 2. 服务端请求数据( 内网请求快 ) -> 3. 服务器初始渲染(服务端性能好,较快) -> 4. 服务端返回已经有正确内容的页面 -> 5. 客户端请求js/css文件 -> 6. 等待js文件下载完成 -> 7. 等待js加载并初始化完成 -> 8. 客户端把剩下一部分渲染完成( 内容小,渲染快 )
原本由服务器执行的渲染任务转移给了客户端,这在大量用户访问的时候大大减轻后端的压力。让后端专注做后端应该做的事情,性能将大大提高,因为服务器做的事情确实减小了,而现在随着客户端软硬件的发展,也能处理好大多数的渲染工作了。
将整个UI逻辑交给客户端以后,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用户可能会劫持UI,使得他们能够看到一些不该看到的界面。这似乎违反了安全的原则。但是“一切在前端谈安全都是耍流氓”,后端不能轻信一切从前端传来的数据,切记一定要做好过滤与验证。只要使用SSL、屏蔽XSS、后端不出漏洞,想伪造身份劫持App还是难以做到的。
不谈业务场景而盲目选择使用何种渲染方式都是耍流氓。比如企业级网站,主要功能是展示而没有复杂的交互,并且需要良好的SEO,则这时我们就需要使用服务器端渲染;而类似后台管理页面,交互性比较强,不需要seo的考虑,那么就可以使用客户端渲染。
另外,具体使用何种渲染方法并不是绝对的,比如现在一些网站采用了首屏服务器端渲染,即对于用户最开始打开的那个页面采用的是服务器端渲染,这样就保证了渲染速度,而其他的页面采用客户端渲染,这样就完成了前后端分离。
如果进行了前后端分离,那么前端就是通过js来修改dom使得html拼接完全,然后再显示,或者是使用SPA,这样,SEO几乎没有。那么这种情况下如何做SEO优化呢?
我们可以自行提交sitemap,让蜘蛛主动去爬取,但是遇到了sitemap中的url,达到指定页面之后只有元js怎么办呢?这是我们可以使用标签来进行简单的优化,比如打印出当前页面信息的一些关键的信息点,但是正常用户并不需要这些,会造成额外的负担,且前端可以判断是否支持JavaScript,而后段不行,只好根据百度的spider做UA(用户代理)判断,使用phantomjs或者nginx代理,来对spider访问的页面进行特殊的处理,达到被收录的效果。但这种效果还是不好。。。
而目前的react和vue都提供了SSR,即服务器端渲染,这也就是提供SEO不好的解决方式了。
实际上,时至今日,前后端分离一定是必然或者趋势,因为早期在web1.0时代的网页就是简单的网页,而如今的网页越来越朝向app前进,而前后端分离就是实现app的必然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认为html、css、JavaScript组成了这个app,然后浏览器作为虚拟机来运行这些程序,即浏览器成为了app的运行环境,成了客户端,总的来说就是当前的前端越来越朝向桌面应用或者说是手机上的app发展了,而比如说电脑上的qq可以服务器端渲染吗?肯定不能!所以前后端分离也就成了必然。而我们目前接触额前端工程化、编译(转译)、各种MVC/MVVM框架、依赖工具、npm、bable、webpack等等看似很新鲜、创新的东西实际上都是传动桌面开发所形成的概念,只是近年来前端发展较快而借鉴过来的。
在高并发下,所有公司的应用都会出现并发瓶颈,笔者所理解的分布离 ,从物理分离,物理分离考虑到服务器本身磁盘的读写有限 ,将前端项目交给I/0处理优势的node 处理 ,前端项目和后端的项目直接在物理机上分离 ,让node访问其他物理机的后台接口,拿到数据进行页面渲染,返回给浏览器,node 所在的前端项目 ,完全处理路由 和 权限资源 ,静态资源的分发,达到真正的分离 ,后端完全无状态提供数据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