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BI开发,3000多张报表?如何做的到?


    这个商业智能BI项目大概是从 2013年开始做,到2015年的时候已经支撑到十几个业务部门,200多个用户,数据量大概是在370GB 左右,上线了2000多张商业智能BI报表。到大概2017、18年的时候,数据量大概增长到TB左右,报表增长到3000多张。

    像这样的一个商业智能BI项目,大概需要多少商业智能BI开发人员投入呢?有的人说,至少每年十来个人或者几十个人的商业智能BI开发团队,毕竟有这么多部门,这么多的业务人员,报表这么多。

    商业智能BI项目历程

    我大概来说一下,我是在2014年左右进入到这个商业智能BI项目的,整个商业智能BI开发团队实际上就四个人,两名 BI 开发、一名BA、一名项目管理,所以真正的开发人员就只有两位,我正好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大家肯定会有疑问,这几千张报表就靠这么几个人怎么可能。像我们自己的商业智能BI项目,一个业务人员每个人一个月提一个需求,就是几十上百张报表,根本就不可能做的过来。

    可视化分析报表 - 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可视化分析平台

    确实如此,大部分的商业智能BI项目是很难做到这个程度的。我大概来说下,这个项目是怎么做到的。这个商业智能BI项目开发大概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数据仓库的实现。差不多从2013年开始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数据仓库平台,当然后续也一直在不断的迭代开发。 第二个阶段,用户自助实现报表。通过商业智能BI工具的培训,让业务用户自己去开发报表。

    商业智能BI项目复盘

    这个商业智能BI项目现在来看到底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至少我当时在项目里面的时候是没有太大感觉的,因为没有比较,觉得项目本身就应该这么来做。但后来出来看了很多的商业智能BI项目,再回头看觉得当时这个项目还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商业智能BI项目指标管理

    第一,这个商业智能BI项目中,IT 和业务的边界划分的很清晰。IT 负责底层数据架构设计,业务部门自己做报表,并且不允许碰底层数据。业务所需要的任何商业智能BI分析指标必须做到全局统一,不允许业务人员自己造概念性的指标。所有指标的维护、开发、逻辑更新必须由 IT 部门来完成。

     指标标准化管理 - 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可视化分析平台

    这样做商业智能BI项目虽然牺牲掉了一定的前端业务的灵活性,但是确保了不管有多少业务用户,看到某一个指标,他们的概念都是一摸一样的。底层数据怎么来的,指标怎么设计开发,这个是IT部门的事情。所以,即使商业智能BI系统维护了成百上千个指标,也能做到各个指标不冲突,定义和概念都是高度一致的。

    我们现在也有很多商业智能BI的做法就是让业务人员自己造指标,这种方式确实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一旦商业智能BI项目中指标的量上来了,就会出现你建的指标和我建的指标虽然名称上都一样,但是完完全全是两种不同的含义。这种对于企业级的商业智能BI开发,特别是后期的维护,基本上就是灾难性的。

    2、 商业智能BI项目数据仓库

    第二,对商业智能BI项目底层数据仓库建设的重视。花大力气投入去梳理底层的数据架构,认真的、耐心的去打通各个业务系统,梳理业务关系。按照 Kimball 维度建模的方式构建了完整的星型模型、雪花型模型架构,分层也很合理,从ODS 到 TRANS 层,再到 DIMENSION 维度、FACT 事实层等。

     数据仓库 - 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可视化分析平台

    当这个模型打磨的相对通用,扩展性也足够的时候,我们对业务部门人员开放的是商业智能BI分析模型。业务人员只能看到一个个的分析模型。比如这个模型里面找不到需要的维度或者指标,没有关系,我们在充分的沟通理解完需求之后再维护上去。这样确保了商业智能BI项目中维度、指标、模型的一致性、高度的统一。

    所以,什么是商业智能BI的核心,模型是商业智能BI的核心。我们有关心最终报表长成什么样吗? 并没有。我们甚至都不知道用户会做什么样的报表,因为后面那几千张报表都是用户自己做的。每个用户手上少的有几十张,多的有上百张报表,都是自己设计开发的。

    3、商业智能BI项目业务人才

    第三,这个商业智能BI项目中参与业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很强。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在和一位美女沟通一个业务逻辑的时候,她在纸上写了一个数据公式。我看了之后觉得很吃惊,很少碰到业务人员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一个逻辑的。就问了下你是什么专业的。回答说:数学金融,很赞!这个商业智能BI项目中参与的业务人员基本上大部分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这个在后续的商业智能BI工具产品培训中,我就感觉到了。

     数据可视化大屏 - 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可视化分析平台

    以往在项目上给一些企业做商业智能BI工具产品培训的时候,大部分业务人员很难培训出来。独立的自己做报表、写些复杂的函数、看看数据结构,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很有挑战性。但是这个商业智能BI项目上,这家企业各个部门的培训,我认为非常成功。业务人员很好学,开始有什么问题还主动问下,后来熟练后自己动手查资料、查帮助文档,基本上自己就搞定了。有的时候再碰到技术问题,直接找过来教一下,后面基本上就不用怎么管了。

    在这样的商业智能BI项目中我们越往后的工作越简单。每天就监控一下ETL数据抽取情况,每天有没有正常跑完。再看看商业智能BI项目中有哪些新增的业务逻辑、指标需要开发的就开发一下。开发完成之后,把新的指标维护上去,写个文档给大家通知一下,基本上工作就完成了。

    商业智能BI项目小结

    所以,商业智能BI项目中IT 和业务的边界划分最好的一种状态就是IT负责底层数据架构和分析模型的维护,业务人员自行做可视化分析报表。在这个商业智能BI项目背后如果没有一个扎实的、高度稳健的数据仓库是不可能支撑这么多用户、这么多报表需求的。同时,业务人员自身没有很强的数据意识、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可能实现这么多的报表。

     数据可视化大屏 - 派可数据商业智能BI可视化分析平台

    什么是好的商业智能BI项目,这个就是好的项目,前期稳扎稳打,看上去投入很大,但是后期一旦建成了、落地了,每年可以为企业省下至少一个商业智能BI团队的资源投入,一年至少好几百万,并且效率上还提升了。

    好的,今天分享就到这里,你 Get 到了吗? 关注大数据商业智能BI,喜欢我们内容的朋友,欢迎关注点赞支持。

  • 相关阅读:
    2022北京营养健康展会/北京健康生活展/北京养生健康展会
    人生的思考
    扬帆牧哲—跨境电商商标注册要注意的地方
    时域中的离散时间信号01
    使用 pnpm monorepo + ts 制作个功能完善的 CLI 命令行工具
    使用Kali Linux Metasploit 复现 word宏
    Kotlin 的锁和多线程同步
    JS 类总结
    Namomo Summer Camp 2023 Day 1 题解 | JorbanS
    generative-model [ From GAN to WGAN ]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58787/article/details/12561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