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基础概要


    1. 命令提示符

    [root@localhost ~]#  
    
    • 1

    (1)root: 指的是当前登录的用户名,root代表超级管理员。用哪个用户账号登录的,这里就显示登录的用户名。
    (2)@:是连接符。
    (3)localhost :指的是主机名。
    (4)~ :当前所在的是家目录; /:当前所在的是根目录。
    (5)#:超级用户提示符,说明当前登录的是超级用户; $:普通用户的提示符,说明当前登录的是普通用户。

    2. 系统关机和重启命令

    (1)shutdown命令:

    1. shutdown -h now:立即关机;
    2. shutdown -h 10:10分钟后关机;
    3. shutdown -h 20:35:在时间为20:35时候关机;
    4. shutdown -P:广播关机通知,一分钟后关机;
    5. shutdown -c:取消延时关机;
    6. shutdown -r now:重启系统;

    (2)init命令:

    1. init 0:立即关机;
    2. init 6:立即重启;

    (3)telinit命令:

    1. telinit 0:立即关机;
    2. telinit 6:立即重启;

    (4)halt命令:

    1. halt -p 或者 halt- -poweroff:立即关机;
    2. halt --reboot:立即重启;

    (5)poweroff命令:

    1. poweroff:立即关机;
    2. poweroff --reboot:立即重启;

    (6)reboot命令:

    1. reboot :立即重启;
    2. reboot -p:立即重启系统,通过poweroff --reboot重启系统;
    3. reboot -f:强制重启;

    3. 权限管理

    Linux 是多用户、多任务的模式。一个普通用户是无法进入其他用户的工作目录。
    (1)文件和目录的权限组成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代表可读,数字权限值是:4
    w:代表可写,数字权限值是:2
    x:代表可执行,数字权限值是:1
    +:代表添加某个权限
    -:代表删除某个权限
    =:代表赋予给定权限并取消其他所有权限

    drwxr-xr-- 2 root root 4096 Jun 28 22:13 test
    1.第一位代表文件类型:d:代表目录;-:代表普通文件;l:代表软连接;b:块设备和其他外围设备,是特殊类型的文件。
    2.文件类型后三位代表所属主权限,'rwx'指的是文件所有者具有读、写、执行的权限。
    3.所属主权限后面三位代表所属组权限,'r-x'指的是与文件所有者同一组的用户具有读和执行的权限,没有写的权限。
    4.所属组权限后三位代表其他用户权限,'r--'指的是不与文件所有者同一组的其他用户只有读,没有写和执行的权限。
    5.其他用户权限后面的数字'2'代表硬链接的个数。
    6.硬链接个数后面紧接着的'root'代表所属主。
    7.所属主后面的'root'代表的是所属组。
    8.所属组后面的'4096'代表文件大小。
    9.文件大小后面的'Jun 28 22:13'代表最后修改时间。
    10.最后修改时间后面的'test'代表文件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4. 常用目录

    (1)/:处于Linux文件系统树形结构的最顶端,我们称它为Linux文件系统的root,它是Linux文件系统的入口。所有的目录、文件、设备都在/之下,它是Linux文件系统最顶层的唯一的目录;一般建议在根目录下面只有目录,不要直接存放文件;根目录是linux系统启动时系统第一个载入的分区,所以启动过程中用到的文件应该都放在这个分区中,其中/etc、/bin、/dev、/lib、/sbin这5个子目录都应该要与根目录连在一起,不可独立成为某个分区。
    (2)/bin:存放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的linux基本操作命令;(目录中多是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
    (3)/dev:设备文件目录,虚拟文件系统,主要存放所有系统中device的相关信息,不论是使用的或未使用的设备,只要有可能使用到,就会在/dev中建立一个相对应的设备文件;设备文件分为2种类型: 字符设备文件和块设备文件(目录中基本上都是设备文件,如硬盘设备文件/dev/sda)
    /dev/console:系统控制台,也就是直接和系统连接的监视器;
    /dev/hd:IDE设备文件;
    /dev/sd:sata、usb、scsi等设备文件;
    /dev/fd:软驱设备文件;
    /dev/tty:虚拟控制台设备文件;
    /dev/pty:提供远程虚拟控制台设备文件;
    /dev/null:所谓"黑洞",所有写入该设备的信息都将消失,如当想要将屏幕上的输出信息隐藏起来时,只要将输出信息输入到/dev/null中即可;
    (4)/home:默认存放用户的宿主目录(除了root用户)
    (5)/lost+found:当系统在运行时,有时会无法避免宕机、断电或不正常重启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系统重新启动时,发现某些文件写入未完成或其他问题产生,一般会使用fsck进行文件修复,而这些被修复或救回的文件,就会被放在这个目录下,只要是一个文件系统,系统就会自动在该文件系统所在的目录下建立"lost+found"目录。
    (6)/sbin:系统管理相关的二进制文件存放在这个目录下,一些可执行文件普通用户只具备较小的权限;(多数管理命令默认只有管理员可以使用)。
    (7)/srv:默认为空,主要用于存放一些软件的配置文件,某些软件可能会把配置文件默认存放在这个目录下,多数都是/etc目录下,此目录没有被具体的定义。
    (8)/usr:安装除操作系统本身外的一些应用程序或组件,一般可以认为linux系统上安装的应用程序默认都安装在此目录中。
    (9)/boot:存放开机启动加载程序的核心文件;(如kernel和grup)。
    (10)/etc:主机、系统或网络配置文件存放目录;
    (11)/lib:需要共享的函数库与kernel模块,系统kernel启动所使用的函数库,或者当执行一些在/bin和/sbin中的命令时使用的函数库;
    (12)/media:移动存储设备默认挂载点;(如光盘)。
    (13)/mnt:临时挂载用的设备挂载点;(如磁盘分区,网络共享)。
    (14)/opt:额外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目录,有些软件包我们可以将它安装在该目录中;(一般为空,某些应用软件安装需要这个目录)。
    (15)/root:管理员root的宿主目录。
    (16)/sys:虚拟文件系统,被建立在内存中,是在2.6版的kernel之后才被加入到正式的文件系统中,以分类的方式将系统的信息存放在这个目录中,以方便linux用户通过不同的分类找出系统相关的信息。
    (17)/tmp:临时文件存放区域;(默认被设置了粘滞位)。
    (18)/var:动态文件或数据存放目录,默认日志文件都存放在这个目录下,一般建议把此目录单独划分一个分区;
    (19)/tftpboot:远程启动tftpserver的根目录,这个目录只有安装了tftp-server软件后才会产生;
    (20)/misc:自动挂载服务目录,对应autofs服务;
    (21)/proc:虚拟文件系统,此目录是kernel加载后,在内存里面建立的一个虚拟目录,有专属的文件系统,主要提供系统一些实时的信息,此目录下不能建立和删除文件。(某些文件可以修改)

  • 相关阅读:
    AUTOSAR配置工具开发教程 – 改造篇(方法创建)
    隐私计算头条周刊(9.4-9.10)
    DAY5-深度学习100例-卷积神经网络(CNN)天气识别
    HTML与CSS的初步解析及实践案例
    数字化转型之数字资产知识库(springboot+es+vue+neo4j)
    Android热修复2(ASM技术的运用)
    庖丁解牛:NIO核心概念与机制详解 06 _ 连网和异步 I/O
    IOC操作Bean管理(基于注解方式)
    Spring定时任务+webSocket实现定时给指定用户发送消息
    【JMeter入门】—— JMeter介绍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33807380/article/details/12549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