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成本绩效报告
B、绩效衡量图表
C、资源生产力分析
D、趋势分析统计数据
绩效报告包括进度、成本等重要信息。是绩效报告过程的输出。
A、它是用来量度与监测项目成本绩效的按时间分段预算
B、许多项目,可能有多个成本基准,以便度量项目成本绩效的各个方面
C、它是成本估算阶段的产物
D、现金流预测是度量支出的成本基准之一
A、重新修订进度计划
B、给项目团队加薪,开表彰大会
C、重新进行成本预算
D、找出与最初计划产生差别的原因
A、进度超前
B、进度落后
C、成本超支
D、成本节约
CV\CPI;SV\SPI,小于 0\1 就不是好事——超支、落后;大于 0\1 是好事——节约、提前,记住这句话,做题就不会错。
A、当项目的具体工作无法确定时,无法进行成本预算
B、成本基准计划可以作为度量项目绩效的依据
C、管理储备是为范围和成本的潜在变化而预留的预算,因此需要体现在项目成本基线里
D、成本预算过程完成后,可能会引起项目管理计划的更新
A、项目甲
B、项目乙
C、项目丙
D、项目甲和项目乙。
项目甲:SV=900-1200=-300;CV=900-700=200 项目乙:SV=700-1200=-500;CV=700-900=-200
项目丙:SV=900-1200=-300;CV=900-100=-100。综上来看,SV 相对好的是项目甲和项目丙,但项目甲 CV 是正数,肯定好于项目丙,
所以选项目甲答案 A。
A、审计成本
B、沉没成本
C、直接成本
D、间接成本
A、EAC=AC+(BAC-EV)/CPI
B、EAC=AC+ETC
C、EAC=AC+BAC—EV
D、EAC=AC+EV
EAC=AC+ETC(典型),ETC =(BAC - EV)/CPI ;所以EAC= AC + (BAC-EV)/CPI
A、类比估算法
B、自下而上估算法
C、蒙特卡罗分析
D、参数模型
类比估算:又称自上而下估算法,实质上是专家判断法
步骤:上层管理人员收集以往项目的有关历史资料——会同成本专家对当前项目的总成本进行估算——将上层估算按 WBS 层次传递给相邻下一层管理人员,让其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和活动进行成本估算——继续向下传递,直至基层人员
适用范围:进行类比的以往项目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非常趋同;当项目的资料难以得到时(项目细节掌握少) 优点:简单易行,花费少;缺点(局限性):由于项目的独特性,此方法的估算准确性可能较差
A、成本一般用货币单位(人民币、美元、欧元、日元)来表示
B、针对项目使用的所有资源来估算计划活动成本
C、一般不考虑关于风险应对方面的信息
D、估算完成每项计划活动所需的资源的近似成本
A、按时间分段计算,用做度量和监督成本绩效的基准
B、成本基准反映整个项目生命期的实际成本支出
C、按时段汇总估算的成本编制而成
D、通常以 S 曲线的形式表示
A、项目 1,项目 1
B、项目 3,项目 2
C、项目 4,项目 4
D、项目 2,项目 4
分别计算一下各项目的 CV 和 SPI,如下表。项目 4 的 CV 和 SPI 都最小。
1:CV=EV-AV ;CV = 10000-11000=-1000; SPI = EV/PV=10000/10000=1
2:CV=EV-AV ;CV = 6000-7200=-1200; SPI = EV/PV=6000/7000=0.67
3:CV=EV-AV ;CV = 8000-8000=-0; SPI = EV/PV=8000/8000=1
4:CV=EV-AV ;CV = 5000-7000=-2000; SPI = EV/PV=5000/10000=0.5
A、战术成本和战略成本
B、管理成本和项目成本
C、拖延成本和滞留成本
D、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45)
A、-300 元;项目提前完成
B、+200 元;项目提前完成
C、+8000 元;项目按时完成
D、-200 元;项目比原计划滞后
(46)
A、0.20;实际成本与计划的一致
B、0.80;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要低
C、0.80;实际成本超出了计划成本
D、1.25;实际成本超出了计划成本
SV = EV-PV = 2000-2200 = -200 < 0 ,项目进度比原计划滞后。
CPI = EV/AC = 2000/2500 = 0.8 < l ,实际成本超出。
A.成本总计、管理储备、参数模型和支出合理化原则用于成本预算
B.成本基准计划是用来衡量差异和未来项目绩效的
C.成本预算过程对现在的项目活动及未来的运营活动分配资金
D.成本基准计划计算的是项目的预计成本
A、项目日常开支的速度和生产率
B、项目日常开支的速度和工期拖延
C、项目补贴和加班
D、原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
排除法。A\B\C 项目经理应是可控的。相对来说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项目经理较难控制(实际上可能不是绝对的,所以用排除法比较好)
A、项目进度管理计划
B、项目管理计划
C、项目成本绩效报告
D、风险事件
项目成本绩效报告不是成本估算的输入。
成本估算的输入:
1.成本管理计划
2.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3.范围基准
4.项目进度计划
5.风险登记册
6.事业环境因素
7、组织过程资产
A、类比法
B、确定资源费率
C、工料清单法
D、挣值分析法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最早完工看进度,EV/PV 丁最大。这种题其实也简单看一下就可以得出答案,因为 PV 是一样的, 看 EV 谁大就可以了。
A、成本节省、进度超前
B、成本节省、进度落后
C、成本超支、进度超前
D、成本超支、进度落后
还是记住那句话,大于 0 或 1 是好事:成本节省,进度提前,小于 0 或 1 不是好事:成本超支,进度落后。
A、Ⅰ
B、Ⅱ
C、Ⅲ
D、Ⅳ
最早完工看进度,EV/PV,项目Ⅱ最大,所以项目Ⅱ应最早完工。这种题其实也简单看一下就可以得出答案,因为 PV 是一样的,看 EV 谁大就可以了。
A、330
B、492
C、600
D、738
1、 列出各要素: 总预算 BAC=1230 万;目前已支出 AC=900 万;实际完工 60%,则 EV=1230*60%=738 万; 该阶段的费用预算:PV=850 万
2、 剩余的工作还需ETC=()BAC-EV)/CPI(按目前的状况继续发展,所以要除CPI)=(1230-738)/(EV/AC=738/900)=600 万。
①可行性研究费用 ②项目投标费用 ③监理费用 ④需求开发费用
⑤设计费用 ⑥实施费用 ⑦验收费用
A、①②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⑦
C、④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
系统集成,软件上线项目过程一般有:需求、设计、开发,实施、上线验收,这些成本一般纳入项目成本。可行性研究费用和项目投标费用一般在立项之前,这个不能纳入项目成本。监理费用一般由业主方来出钱,不纳入项目成本。
A、50
B、100
C、200
D、400
列出各要素:AC=200,EV=100,PV=400,BAC=800 故 CPI=EV/AC=100/200=0.5
SPI=EV/PV=100/400=0.25
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 题目没有问在完工时的成本超出预算多少, 如果是这样问, 那简单:
EAC=BAC/CPE=800/0.5=1600,然后用 1600-800=800,即超预算 800 元。
这里问的是第 4 年的成本超支,因为按此趋势,项目完工需要 16 年,即(计划工期/SPI)=4/0.25=16, 因此到第 4 年的时候,项目没完工。所以要算第 4 年末成本超支,需知道 EV 和 AC,EV=200 万(两年完成
100 万, 那四年完成就是 200 万), AC=400 万( 两年完成 200 万, 四年就完成 400 万), 或:
EV=PV*SPI=800*0.25=200, AC=EV/CPI=200/0.5=400(根据公式推导,计算结果一样的) 所以成本超支=200-400=-200 万,超支 200 万。
A、50%
B、25%
C、12.5%
D、10%
【解析】这题和上面那题题干差不多的。但这个问的是 CPI,所以直接算 CPI,简单很多: CPI = EV/AC=100/200=50%。
A、项目范围说明书
B、工作分解结构
C、项目资金需求
D、项目进度计划
【解析】资金需求是成本预算的输出。
(38)
A、项目成本偏差为负,且项目处于超支状态
B、项目成本偏差为正,且项目处于超支状态
C、项目成本偏差为负,且项目处于成本节约状态
D、项目成本偏差为正,且项目处于成本节约状态
(39)
A、成本绩效指数小于 1,且实际发生的成本是预算成本的 2 倍
B、成本绩效指数大于 1,且实际发生的成本是预算成本的一半
C、成本绩效指数小于 1,且实际发生的成本是预算成本的一半
D、成本绩效指数大于 1,且实际发生的成本是预算成本的 2 倍
【解析】CV = EV-AC =100- 200= -100 < 0,因此成本偏差为负,项目处于超支状态。
CPI= EV/AC =100/200 = 0.5 <1,因此成本绩效指数小于,且实际发生的成本是预算成本的 2 倍。
A、资源计划过程
B、成本估计过程
C、成本预算过程
D、合同评审过程
【解析】合同评审过程,完全不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①是竣工时的费用超出,EV=BAC 时表示项目完工。②是监测点时的偏差CV,此时项目未完工;③ 是监测点时的 SV;④是工期拖期。
A、可以在项目章程中找到项目预算,项目章程刚刚做完
B、在计划编制阶段完成之前,项目预算和基准计划是不能最终确定的
C、项目计划将不包括项目预算和基准计划,这是个小项目
D、在制定项目计划之前不可能完成估算
【解析】B 对。成本预算及基准是规划要完成的。D 讲的是估算,不对题。
A、低于预算
B、超出预算
C、符合预算
D、提供的信息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挣值分析,必须掌握,经常考。
AC=1550000,EV=1690000,PV=2110000
CV(成本偏差)=EV-AC>0,表示成本节约。
A、在完成活动定义前完成资源计划
B、保证一个资源分配矩阵被准备好并用作控制工具
C、通过活动资源估计和成本估计来准确地调整资源计划
D、将资源计划用作挣值的输入值
【解析】因为题目里重点讲了人力(资源)和成本,所以排除法的话,C 讲了活动资源估计和成本估计,靠边。
A、最高
B、最低
C、核心
D、第三
【解析】最低层就是工作包上进行,工作包是成本估算、测量和控制的依据。
A、需要添加额外资金以弥补初始预算
B、当协商劳动合同时,潜在劳动力价格会发生波动
C、确定发生了预算的问题但没有估计完全
D、当客户要求项目高质量完成时
首先排除 B\D。A 是添加额外资金,不是在使用储备金,也排除。所以 C。题目中未说明是管理储备或应急储备,储备用于应对已知的未知(应急储备),或未知的情况(管理储备),没有估计完全, 应是应急储备。
A、识别和分析项目成本构成科目
B、成本估算
C、成本预算
D、成本审计
成本估算的步骤:
(1)识别并分析成本的构成科目
(2)根据已识别的项目成本构成科目,估算每一科目的成本大小
(3)分析成本估算结果,找出各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成本,协调各种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A、对项目进行赶工或快速跟进
B、重新评估风险分析结果和应急资金
C、要求对项目预算做变更
D、使用不对项目收费的资源
【解析】未预料到的变更,未知的情况。考虑看有没有储备金。用排除法比较容易得到答案 B。
A、超前的时间
B、拖后的时间
C、超额完成的任务量
D、拖欠的任务量
实际进度点(EV)位于 PV 曲线的左侧,也就是在图的上面,所以 EV>PV,即进度提前。垂直表示任务量(成本),不是时间。这题的疑问点是题干中“实际进度点”的说法有点怪,不过通常对比是会用 EV和 PV 比,而不是AC。另外四个选项里也有点奇怪,垂直距离其实就是 EV-PV,应该就是 SV,SV 大于 1,是进度提前了,这个应该是超额完成的工作的价值,所以还是推荐 C。
A、10
B、12
C、19
D、21
题目特别说明当期计划进度的 70%,所以 EV=30*70%=21(项目进行到第 30 个工作日,一日一万, 所以用当前的 PV:30 来乘以 70%),计算结果约等于 21【ETC=(40-21)/(21/23)】,答案为 D。也有部分参考答案为 A,用总预算 40 万来算EV,但不符合当期计划进度的说明。
A、Ⅰ
B、Ⅱ
C、Ⅲ
D、Ⅳ
最早完工看进度,EV/PV,项目Ⅱ最大,所以项目Ⅱ应最早完工。这种题其实也简单看一下就可以得出答案,因为 PV 是一样的,看 EV 谁大就可以了。
A、对成本费用的趋势及可能达到的水平所作的分析和推断
B、预先规定计划期内项目施工的耗费和成本要达到的水平
C、确定各个成本项比预计要达到的目标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度
D、在项目过程中,对形成成本的要素进行监督和调节
【解析】看到控制,想到是跟踪、分析、监督、控制、调节。D 更接近。
A、根据预算,前三个月的计划成本为 30 万元,实际花费也是 30 万元,说明项目的成本控制的还不错, 只是进度上有滞后
B、如果该项目按此成本效率执行下去,到整个项目完成时,实际花费的成本将超过预算 50%
C、如果该项目不采取任何措施继续执行下去,实际的完工工期将会超期 1个月
D、该项目目前的绩效状况不理想,但只要继续采用挣值分析的方法对项目进行监控,将会有效的防止成本超支
A、根据预算,前三个月的计划成本为 30 万元,实际花费也是 30 万元,说明项目的成本控制的还不错,只是进度上有滞后
分析:成本偏差 CV=EV-AC=20-30,小于 0,超支了。所以答案不对
B 如果该项目按此成本效率执行下去,到整个项目完成时,实际花费的成本将超过预算 50%
分析:正确。可用 BAC/CPI 得出 EAC 为 150 万(因为答案里有“按此成本效率执行下去” ),或 AC30+
(BAC100-EV20)/CPI(20/30)=150 万,结果是一样的。150 万-100 万,超支 50 万,即 50%
C、如果该项目不采取任何措施继续执行下去,实际的完工工期将会超期 1 个月
分析:没有具体的依据,而且即使按趋势算也不对(3 个月完成两项,那么完成 10 项工作需要 15 个月,超
期就 5 个月了)
D、该项目目前的绩效状况不理想,但只要继续采用挣值分析的方法对项目进行监控,将会有效的防止成本超支
分析:答案 D 前半句似乎对,但挣值分析方法是用于分析,无法防止超支,只有采取了具体的纠正措施后, 才有可能防超支。
A、正确理解和使用成本控制信息
B、具有成本愿望和成本意识
C、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
D、成本控制是个人活动
【解析】成本控制不是个人活动,D 不对。
A、管理储备
B、成本偏差
C、进度偏差
D、超出的成本
【解析】管理储备在成本基准外,在项目预算内。
A、PV=4200 EV=3000 BAC=5200
B、PV=4200 EV=3300 BAC=4600
C、PV=3600 EV=3300 BAC=5200
D、PV=3600 EV=3000 BAC=4600
PV :计划工作预算成本,监控点时间之前所有工作预算之和=400+1000+1200+400+600=3600
EV:已完成工作预算成本=400+1000+1200+400+300(根据 50-50 原则,开始即算完成一半,见图中横坐标往上倒数第二个有红色圈的框,600 的一半即 300)=3300
BAC,全部加起来: 400+1000+1200+400+600+600+1000=5200
补充知识:估算工作完成的三个法则:
A、成本控制可提前识别可能引起项目成本基准变化的因素,并对其影响
B、成本控制的关键是经常并及时分析项目成本绩效
C、成本控制的单位一般为项目的具体活动
D、进行成本控制是要防范因成本失控产生的各种可能风险
•识别可能引起项目成本基准计划发生变动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以保证该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A 正确。
•以工作包为单位,监督成本的实施情况,发现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偏差,查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 作好实际成本的分析评估工作。C 是错误的,不是具体活动。
•对发生成本偏差的工作包实施管理,有针对性的釆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成本基准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同时要确保所有的相关变更都准确的记录在成本基准计划中。
•将核准的成本变更和调整后的成本基准计划通知项目的相关人员。
•防止不正确的、不合适的或未授权的项目变动所发生的费用被列入项目成本预算。
•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应该与项目范围变更、进度计划变更、质量控制等紧密结合,防止因单纯控制成本而引起项目范围、进度和质量方面的问题,甚至出现无法接受的风险。D 是正确的。
有效成本控制的关键是经常及时的分析成本绩效,尽早发现成本差异和成本执行的无效率,以便在情况变坏之前能够及时采取纠正措施。B 是正确的。
(57)
A、44
B、54
C、60
D、50
(58)
A、46.7
B、40.7
C、45
D、46
总预算=13+23+8+2*3+10=60(总预算包括 10 万元管理储备);
ETC 计算如下:
AC=20 EV=50*30%=15;ETC=(BAC-EV)/(EV/AC)=(50-15)/(15/20)=46.6666 约等于 46.7。
注意,项目总预算包括管理储备,BAC 不包括管理储备。
这题很多人的疑问在于 BAC 到底包不包括 10 万元的管理储备,到底是按 50 算还是按 60 算。BAC 不包括管理储备,所以应用 50 算。
A、成本预算过程完成后,可能会引起项目管理计划的更新
B、管理储备是为范围和成本的潜在变化而预留的预算,需要体现在项目成本基线中
C、成本基准计划可以作为度量项目绩效的依据
D、成本基准按时间分段计算,通常以S 曲线的形式表示
【解析】成本基线不包括管理储备。
A、每花费109 元人民币,只创造相当于100 元的价值
B、每花费100 元人民币,可创造相当于109 元的价值
C、项目进展到计划进度的109%
D、项目超额支出9%的成本
用排除法:CPI是成本绩效指数,所以先排除C,C讲的是进度;然后用我课上教给大家的记忆方 法,CPI大于1是好事,成本节约,所以也可以排除A,因为A不是好事;同时也可以排除D,因为D也不是好事,说的是超额支出了。
所以答案是B。但答案B有点不好理解,这里举个例子, EV为已完工作的计划价值,假设为109,AC为实际成本,假设为100,(CPI=EV/AC=109/100=1.09),其表明实际成本花费100元,创造了109元的计划价值,所以B是对的。
A、项目甲
B、项目乙
C、项目丙
D、项目甲和项目丙
题干说是成本约束,所以只需要看EV和AC即可。将甲、乙、丙三个项目的EV-AC值算出来,谁最大谁就是最有可能在成本的约束内完成。一眼就能看出是项目甲。
表 2 项目成本估算表
A、184
B、219
C、262
D、297
纯粹计算题,主要看表 2 项目成本估算表就可以,研发阶段 220 万元占项目比例 84%,所以项目总
成本=220/84%=261.90,约等于 262 万元。
A、880
B、800
C、1000
D、900
德尔菲方法是通过多轮征询获得专家对项目评估的一致见解,所以只看第三个回合的数据就行,然后将第三回合这四个专家估算的数值加总求平均数、再乘以每小时成本,得:20*40=800。
A、进度超前,成本节约
B、进度超前,成本超支
C、进度延后,成本节约
D、进度延后,成本超支
【解析】SPI>1 进度超前,CPI<1 成本超支
A、100
B、90
C、80
D、75
【解析】三点估算也是成本估算的工具与技术。用三点估算的方法计算:(120+75*4+60)/6=80。
(58 C)
A、90
B、95
C、100
D、110
(59)
A、90
B、95
C、100
D、110
(60)
A、 64
B、134
C、194.4
D、124.4
第 1 小问:成本基准=估算+应急储备=A:5 万+B:50 万+C:30 万+10 万(应急储备)+集成成本 5
万=100 万元;
第 2 小问:项目预算=成本基准+管理储备=100 万+10 万=110 万; 第 3 小问,列出各要素:
BAC=100 万(注意 BAC 不包括管理储备,管理储备不参与挣值计算)
AC=70 万
PV=60 万(实际花费超出预算 10 万元,70-10=60) 因为 SPI=EV/PV,所以 EV=SPI*PV=60*0.6=36
不加以纠偏,则是典型情况,EAC=BAC/CPI=100/(36/70)=194.4
这个题目要注意:项目实际花费 70 万元,超出预算 10 万元,这里的预算显然是 PV,不是 EV,EV 是挣值不是预算。而且如果把这个 60 当做是 EV 的话,计算结果是 100/(60/70)=116.67,答案里没有,所以可以非常确定答案 C 是没有问题的。上午考试时间充足,考试时不妨也可以这样验证一下。
另外要懂得用 SPI 的公式及值来倒推出 EV,这个是简单的数学推导。
A、成本基准
B、范围基准
C、项目资金需求
D、更新的活动成本估算
【解析】范围基准是创建WBS 的输出。
A、0.83
B、0.87
C、0.88
D、0.95
根据上表,列出:
EV=1000+3000+8000+13000*0.9=23700
AC=1000+2500+10000+15000=28500
CPI=23700/28500=0.83
A、类比估算
B、参数估算
C、自下而上估算
D、三点估算
高级教材第三版 P304:参数估算是指利用历史数据之间的统计关系和其他变量来进行项目工作的成本估算。
A、资源日历
B、风险登记册
C、协议
D、成本基准
【解析】D 成本基准是输出,而不是输入。
A、项目资金需求
B、项目文件更新
C、工作绩效信息
D、成本预测
控制成本的输出:
1.工作绩效信息
2.成本预测
3.变更请求
4.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5.项目文件更新
6.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A 项目资金需求是控制成本的输入而不是输出。
A、成本估算的准确度随着项目的进度而逐渐降低
B、成本类比估算是利用历史数据之间的统计关系和其他变量进行估算
C、成本估算是需要考虑应急储备,不用考虑管理储备
D、成本估算时需要考虑项目成员学习所耗费的时间成本
成本估算时需要考虑项目成员学习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这个是学习曲线问题:如果采用项目团队成员所没有采用过的方法和技术,那么在初期项目团队成员学习过程所引起的成本应包括学习耗费的时间成本。
项目团队实施全新的项目时,也会具有学习曲线。D 正确。
A、大项目可能有多个成本基准
B、成本基准的变更需要通过变更控制程序
C、成本基准中,既包括预计的支出,也包括预计的债务
D、项目预算是成本基准与应急储备之和
项目预算是成本基准与管理储备之和。成本基准本身包括应急储备,所以 D 是错的。
A、45000
B、40100
C、42340
D、47059
EV=1000+800+2000+5000+3200*0.8+4000*0.6=13760
ETC=BAC-EV=40000-13760=26240
EAC=ETC+AC=26240+16100=42340
A、成本估算是在某特定时点,根据已知信息所做出来的成本预测
B、成本估算的准确性随着项目的进展而逐渐下降
C 、融 资 成 本 不 应 纳 入 成 本 估 算
D、项目进度发现变化但范围没有变化,对成本估算不产生影响
高级教材第 3 版P294:成本估算是在某特定时点,根据已知信息所做出的成本预测
A、成本基准不包括管理储备
B、成本基准中包括预计的支出,但不包括预计的债务
C、管理储备用来应付对会影响项目的“未知-未知”风险
D、成本基准是经过批准且按时间分段的项目预算
成本基准中包含预计的支出,也包含预计的债务。
A、48000
B、44000
C、42400
D、41200
EV=2200+2500+2500+1500*0.8+3000*0.7+2500*0.6=12000
AC=14400
EAC=BAC/CPI=40000/(12000/14400)=48000。
A、18
B、19
C、20
D、21
【解析】(17*4+15+25)/6=18
A、成本估算的作用是确定完成工作所需的成本数额
B、成本基准是经过批准且按时段分配的项目预算
C、成本预算过程依据成本基准监督和控制项目绩效
D、项目预算包含应急储备,但不包含管理储备
项目预算包含应急储备,也包含管理储备。参见高级教材 P300 倒数第三段:最后,成本基准之上增加管理储备,得到项目预算。
答案 C 参见高级教材 P298 倒数第二段:制订预算的作用是,确定成本基准,可据此监督和控制项目绩效,
C 选项写得有点问题(和书上意思太不一样了),但出处应该是在这里。推荐答案 D 更好。
A、项目 A
B、项目 B
C、项目 C
D、项目 D
直接看表就可以了。项目 B 的 EV>AC, EV>PV, 有可能提前完成且不超支。
A.范围基准、风险登记册和活动成本估算是制定预算过程的有效输入
B.资源日历中可获得项目资源种类和使用时间,以确定各阶段的资源成本
C.做项目成本预算时,需按照正态分布规律,依时间段分配成本
D.成本基准是经过批准的,包括应急储备,但不包括管理储备
正态分布是中间高两边低的小山包,C 是错误。预算是按时间分段累计的,是一条 S 曲线。
A.项目的项目总预算为 110 万元
B.项目的成本控制到位,进度上略有滞后
C.基于典型偏差计算,到项目完成时,实际花费的成本为 100 万元
D.基于非典型偏差计算,到项目完成时,实际花费成本为 117 万元
【解析】总预算为:90+10+10=110。其他是错误的。
A.80
B.81
C.82
D.83
假设最悲观成本为 X,最可能成本为Y,得:
三角分布:(X+Y+105)/3=94
β分布:(X+4Y+105)/6=94.5
求得 X=82 Y=95。所以最悲观成本为是 82。
A.80
B.85
C.90
D.95
EAC=BAC/CPI=BAC/(EV/AC)=BAC/(BAC*20)/(BAC*30%)=120 万元,求得 BAC=80,项目总预算=80+15
管理储备=95。
A. 甲
B. 乙
C.丙
D、丁
丙和丁先排除,然后看甲和乙的 CPI 和 SPI: 甲 :SPI=EV/PV=230/200=1.15;CPI=230/220=1.045 乙:SPI=EV/PV=210/200=1.05;CPI=210/200=1.05
相对来看可能甲和乙都能按时完工,但乙能更好的控制成本,所以推荐选乙。不过这两个数据太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