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网络架构和Netty系列-网络模型


    Java IO规范

    规范名称描述地址
    JSR-51用于可扩展I / O,快速缓冲的二进制和字符I / O,正则表达式,字符集转换以及改进的文件系统接口的APIhttps://jcp.org/en/jsr/detail?id=51
    JSR-203用于文件系统访问,可伸缩的异步I / O操作,套接字通道绑定和配置以及多播数据报的APIhttps://jcp.org/en/jsr/detail?id=203

    网络基础架构

    C/S信息传输流程

    完成一次网络通信,大致要经过以下5个步骤。

    (1)客户端产生数据,存放于客户端应用的内存中,然后调用接口将自己内存中的数据发送/拷贝给操作系统内存。

    (2)客户端操作系统收到数据后,按照客户端应用指定的规则(即协议),调用网卡并发送数据。

    (3)网络传输数据。

    (4)服务端应用调用系统接口,想要将数据从操作系统内存拷贝到自己的内存中。

    (5)服务端操作系统收到指令后,使用与客户端相同的规则(即协议)从网卡读取数据,然后拷贝给服务端应用。

    TCP/IP五层模型详解

    左侧: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

    右侧:从不同维度分为OSI七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层运行的常见设备如下图

    TCP五层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物理层

    物理层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平信号,电平即“电压平台”,指的是电路中某一点电压的高低状态,在网络信号中高电平用数字“1”表示,低电平用数字“0”表示

    2 数据链路层

    由于单纯的电平信号“0”和“1”没有任何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将电平信号进行分组处理,多少位一组、每组什么意思,这样数据才有具体的含义。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就是定义电平信号的分组方式

    2.1.以太网协议

    数据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基于MAC地址的广播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只能在局域网内广播。早期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组方式,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

    2.2.Ethernet

    以太网由一组电平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作“帧”,每一数据帧由报头Head和数Data两部分组成

    Head:固定18字节,其中发送者/源地址6字节,接收者/目标地址6字节,数据类型6字节。

    Data:最短46字节,最长1500字节。数据包的具体内容格式为:Head长度+Data长度=最短64字节,最长1518字节

    2.3.MAC地址

    Head中包含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的由来:Ethernet规定接入Internet的设备必须配有网卡,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便是指网卡的地址,即MAC地址。

    MAC地址:每块网卡出厂时都被印上一个世界唯一的MAC地址,它是一个长度为48位的二进制数,通常用12位十六进制数表示(前6位是厂商编号,后6位是流水线号)

    2.4.Broadcast广播

    有了MAC地址,同一网络内的两台主机就可以通信了(一台主机通过ARP协议获取另外一台主机的MAC地址),下面是以太网通信数据帧的详细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C1按照固定协议格式以广播的方式发送以太网包给PC4,然而,PC2、PC3、PC5都会收到PC1发来的数据包,拆开后如果发现目标MAC地址不是自己就会丢弃,如果是自己就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网络层

    如果所有的通信都采用以太网的广播方式,那么一台机器发送的数据包全世界都会收到,这就不仅仅是效率低的问题了,这会是一种灾难。

    全世界的大网络由一个个小的彼此隔离的局域网组成,以太网包只能在一个局域网内发送,一个局域网是一个广播域,跨广播域通信只能通过路由转发。

    由此得出结论:必须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哪些计算机属于同一广播域。如果是就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如果不是就采用路由的方式发送(向不同广播域/子网分发数据包),MAC地址是无法区分的,网络层就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网络层的作用就是引入一套新的地址来区分不同的广播域/子网,这套地址叫作网络地址。

    3.1 IP

    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叫作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联协议),它定义的地址称为IP地址。广泛采用v4版本即IPv4,规定网络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IP地址通常写成四段十进制数,例如172.16.10.1,其取值范围为:0.0.0.0~255.255.255.255

    3.2.子网掩码

    所谓“子网掩码”,就是表示子网络特征的一个参数。

    根据“子网掩码”就能判断任意两个IP地址是否处于同一个子网络。方法是将两个IP地址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运算(两个数位都为1,运算结果为1,否则为0),然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就表明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中,否则就不在

    3.3.IP数据包

    IP数据包也分为Head和Data两部分,无须为IP数据包定义单独的栏位,直接放入以太网包的Data部分即可。Head(IP头部):长度为20~60字节。Data(IP数据):最长为65515字节。而以太网数据包的Data部分,最长只有1500字节。因此,如果IP数据包超过1500字节,它就需要分割成几个以太网数据包,分开发送。

    3.4.ARP

    计算机通信方式是广播的方式。所有上层的数据包到最后都要封装到以太网头,然后通过以太网协议发送。在谈及以太网协议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到,通信基于MAC地址的广播方式实现的,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包时,获取自身的MAC地址是容易的,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需要通过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来实现。

    4 传输层

    网络层的IP地址帮我们区分子网,以太网层的MAC地址帮我们找到主机

    那么我们通过IP地址和MAC地址找到了一台特定的主机,如何标识这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

    端口就是应用程序与网卡关联的编号。那么传输层就是用来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机制的

    4.1 TCP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可靠传输协议,TCP数据包没有长度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长,但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通常TCP数据包的长度不会超过IP数据包的长度,以确保单个TCP数据包不必再分割

    |以太网头部|IP头部|TCP头部|数据|

    4.2 UDP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不可靠传输协议,“报头”部分总共有8字节,总长度不超过65535字节,正好放进一个IP数据包

    |以太网头部|IP头部|UTP头部|数据|

    4.3 TCP

    报文结构TCP报文是TCP层传输的数据单元,也叫作报文段

    下面对报文内容做详细介绍。

    (1)端口号:用来标识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应用进程。

    ● 源端口:源端口和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报文的返回地址。

    ● 目的端口:目的端口指明接收方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接口。TCP报头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同IP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唯一确定一条TCP连接。

    端口从0-65535

    常见的端口有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送协议:80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21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送协议:25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53

    (2)序号和确认号:TCP可靠传输的关键部分。序号是本报文段发送的数据组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在TCP传送的流中,每一个字节都有一个序号。例如: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300,此报文段数据部分共有100字节,则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400。所以序号确保了TCP传输的有序性。

    因为一个请求会被拆分成多个数据包,所以TCP需要序号来分段传输

    如果当前序号为300,包含100个字节,那么下一个报文的序号就是400,以此保证TCP传输的有序性

    ==确认号 ,即ACK,指明下一个期待收到的字节序号,表明该序号之前的所有数据已经正确无误地收到。确认号只有当ACK标志为1时才有效。==比如建立连接时,SYN报文的ACK标志为0。

    (3)数据偏移/头部长度:4位。由于头部可能含有可选项内容,TCP报头的长度是不确定的,报头不包含任何任选属性则长度为20字节,4位头部长度属性所能表示的最大值为1111,转化成十进制为15,15×32/8=60,故报头最大长度为60字节。头部长度也叫数据偏移,是因为头部长度实际上指示了数据区在报文段中的起始偏移值。(4)保留:为将来定义新的用途保留,现在一般设置为0。(5)标志位:URG、ACK、PSH、RST、SYN、FIN,共6个,每一个标志位都表示一个控制功能,具体含义如下表所示。

    (5)标志位:URG、ACK、PSH、RST、SYN、FIN,共6个,每一个标志位都表示一个控制功能,具体含义如下表所示。

    (6)窗口:滑动窗口大小,用来告知发送端接收端的缓存大小,以此控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从而达到流量控制。窗口大小是一个16位属性,因而窗口大小最大为65535。

    (7)校验和:奇偶校验,此校验和针对整个TCP报文段,包括TCP头部和TCP数据,以16位属性进行计算所得。由发送端计算和存储,并由接收端进行验证。

    (8)紧急指针:只有当URG标志为1时紧急指针才有效。紧急指针是一个正的偏移量,和顺序号属性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TCP的紧急方式是发送端向另一端发送紧急数据的一种方式。

    (9)选项和填充:最常见的可选属性是最长报文大小,又称为MSS(Maximum Segment Size),每个连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个报文段(为建立连接而设置SYN标志为1的那个段)中指明这个选项,它表示本端所能接收的最大报文段的长度。选项长度不一定是32位的整数倍,所以要加填充位,即在这个属性中加入额外的零,以保证TCP头部长度是32位的整数倍。

    (10)数据部分:TCP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是可选的。在一个连接建立和一个连接终止时,双方交换的报文段仅有TCP头部。如果一方没有数据要发送,也使用没有任何数据的头部来确认收到的数据。在处理超时的许多情况中,也会发送不带任何数据的报文段。

    4.4 TCP交互流程

    传输连接包括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

    传输连接管理就是对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过程的管控,使其能正常运行,以达到这些目的:使通信双方能够确知对方的存在、可以允许通信双方协商一些参数(最大报文段长度、最大窗口大小等)、能够对运输实体资源进行分配(缓存大小等)。

    TCP完成数据传输的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1)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端的SYN包(ack=x+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1),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y+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TCP完成数据传输的四次挥手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释放数据报文头部,FIN=1,其序列号为seq=u(等于前面已经传送过来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客户端进入FIN_WAIT_1(终止等待1)状态。TCP规定,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

    第二次挥手: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发出确认报文,ACK=1,ack=u+1,并且带上自己的序列号seq=v,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CLOSE_WAIT(关闭等待)状态。TCP服务器通知高层的应用进程,客户端向服务器方向的连接就被释放了,这时候处于半关闭状态,即客户端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端依然要接收。这个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整个CLOSE_WAIT状态持续的时间。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客户端就进入FIN_WAIT_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在这之前还需要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最后的数据)。

    第三次挥手: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FIN=1,ack=u+1,由于在半关闭状态,服务器很可能又发送了一些数据,假定此时的序列号为seq=w,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_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ack=w+1,而自己的序列号是seq=u+1,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_WAIT(时间等待)状态。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的时间,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Transmit Control Block,传输控制模块)后,才进入CLOSED状态。

    5 应用层

    在日常操作中,用户使用的都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都工作在应用层。互联网是开放的,大家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数据多种多样,必须规定好数据的组织形式。应用层的功能就是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

    应用层协议的基本组成结构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1 DNS协议

    DNS是英文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的缩写,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现在顶级域名TLD(Totel Lead Domination)分为三大类:国家顶级域名nTLD、通用顶级域名gTLD和基础结构域名。域名服务器分为四种类型: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本地域名服务器和权限域名服务器。DNS使用TCP和UDP端口53。当前,对于每一级域名长度的限制是63个字符,域名总长度则不能超过253个字符。

    5.2 HTTP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面向事务的应用层协议。它是互联网上能够可靠地交换信息的重要基础。HTTP使用面向连接的TCP作为运输层协议,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5.3 FTP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FTP提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类型与格式,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FTP基于TCP工作。

    5.4 SMTP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规定了在两个相互通信的SMTP进程之间应如何交换信息。SMTP通信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邮件传送和连接释放。

    5.5 POP3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邮件读取协议)通常被用来接收电子邮件。

    5.6 Telnet协议

    Telnet协议是一个简单的远程终端协议,也是互联网的正式标准,又称为终端仿真协议。

    网络通信之Socket

    Socket是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一个抽象层,它把TCP/IP层复杂的操作抽象为几个简单的接口供应用层调用。

    我们知道IP层的IP地址可以唯一标识主机,而TCP层的协议和端口号可以唯一标识主机的一个进程,可以用IP地址+协议+端口号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一个进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ocket是一种从打开,到完成读、写操作,最后关闭的模式,服务器和客户端各自维护一个“文件”,在建立连接打开文件后,可以向自己的文件写入内容供对方读取或者读取对方的内容,通信结束时关闭文件。

  • 相关阅读:
    标准的听觉检测环境应满足哪些条件?
    【901. 股票价格跨度】
    外贸员的日常工作分享
    子连接中的参数传递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时间周期
    Python 协程详解
    Vue3 + Vite2 项目实战复盘总结(干货!)
    【华为OD机试真题 python】九宫格按键输入法【2022 Q4 | 200分】
    Kettle入门教程
    小小开发板承载万千创新可能,小熊派的云上奇遇记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xianghanscce/article/details/125493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