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默认排序结果是升序。
对于直接插入排序,设A[n]是一个有n个数的待排序数组,现假设要排序的位置是i,其执行的过程为(第0号位置不适用,从1号开始):
1、首先保存第i号元素,把第i号元素放在第0号位置,充当哨兵的作用,这样可以减少循环条件,相对来说会优化一点点;
2、1— i-1位置的元素都已排好序,将第i个位置的元素与前i-1个元素依次比较,直到找到小于等于自己的元素停止,假设位置是k。
3、将第k+1—i-1位置上的所有元素后移,空出的第k+1个位置放第i个元素。
具体代码:
- //直接插入排序
- void InsertSort(int a[],int n)
- {
- int j;
- for(int i=2;i<=n;i++)
- {
- if(a[i]<a[i-1]) //当前元素比其前驱小,将a[i]插入有序表中
- {
- a[0]=a[i]; //保存当前元素,充当哨兵
- for(j=i-1;a[j]>a[0];j--) //从后往前寻找待插入位置
- {
- a[j+1]=a[j]; //向后移动
- }
- a[j+1]=a[0]; //将第i个元素插入
- }
- }
- }
空间复杂度:O(1);
时间复杂度:
最好情况:O(n); //原始表中有序,每次插入一个元素,只需要比较一次,而无需移动;
最坏情况:O(n); //原始表也是有序,但是是逆序。总的比较次数达到最大,移动次数也达到最大。
平均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每次都是从后往前移动元素,不会出现相同元素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稳定。
直接插入排序即适合顺序存储,也适合链式存储的线性表。但是链式存储只是减少了移动的次数,比较的次数仍然回达到平方的数量级,时间复杂度仍然是平方级。
但其适用于待排序元素基本有序。
折半插入排序是针对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一个小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由于在插入第i个元素时,前i-1个元素是排好序的,所以在查找这步中,我们可以使用折半查找,找到待插入位置,然后再移动。
具体代码:
- //折半插入排序
- void InsertSort(int a[],int n)
- {
- int i,j,low,high,mid;
- for(i=2;i<=n;i++)
- {
- a[0]=a[i];
- low=1,high=i-1;
- while(low<=high) //折半查找的思想,寻找待插入位置
- {
- mid=(low+high)/2;
- if(a[mid]<=a[0])
- {
- low=mid+1;
- }
- else
- high=mid-1;
- }
- for(j=i-1;j>=high+1;j--) //将low —i-1位置的元素后移
- {
- a[j+1]=a[j];
- }
- a[high+1]=a[0]; //插入到low的位置
- }
- }
时间复杂度:折半查找虽然减少了比较的次数,但是移动的次数还是没变,因此,折半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仍为O(n^2);
折半查找在处理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元素值相等的情况,当a[mid]=a[i]的时候,我们继续往后寻找合适的位置,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保证插入排序的稳定性。
希尔排序是针对直接插入排序的一种改进。因为直接排序在数组相对有序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比较小,所以希尔排序的思想就是:先将待排序表分割成若干个形如:a[i,i+d,i+2d……]的“特殊”子表,即把相隔某个增量的记录组成一个子表,对各个子表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当整个表中的元素都呈现出“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其实希尔排序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个增量,每次比较的是同一增量的元素,每轮排序完成后,增量减半,但是其基本思想就是直接插入排序。要注意希尔排序的移动的判定条件。
具体代码:
- //希尔排序
- void ShellSort(int a[],int n)
- {
- int d; //增量
- for(d=n/2;d>=1;d/=2) //不断缩短增量排序
- {
- for(int i=d+1;i<=n;i+=d) //前面元素是排好序的,从d+1开始
- {
- if(a[i]<a[i-d])
- {
- a[0]=a[i]; //这里的a[0]不是起到哨兵的作用,只是保存第i个元素
- for(int j=i-d;j>0&&a[0]<a[j];j-=d) //注意判定条件,将同一个子表中符合条件的元素后移
- {
- a[j+d]=a[j];
- }
- a[j+d]=a[0]; //插入元素
- }
- }
- }
- }
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下(当d取1时:O(n);当n在某个特定范围时,时间复杂度约为:O(n^1.3)。
通过排序过程可以看出,希尔排序是个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并且由于它需要使用增量d找到属于同一个子表的元素,所以它不能使用链表这种不具备随机访问特性的存储结构。
冒泡排序是一种基于交换的思想,每一趟排序将最大值或者最小值排到前面,每一趟结束后, 每一个位置的元素就是其最终所在的位置。
- //冒泡排序
- void BubbleSort(int a[],int n)
- {
- for(int i=0;i<n-1;i++)
- {
- bool flag=false; //表示本趟冒泡排序是否发生交换的标志
- for(int j=0;j<n-1-i;j++)
- {
- if(a[j]>a[j+1]) //若逆序
- {
- swap(a[j],a[j+1]); //则交换
- flag=true;
- }
- }
- if(flag==false) //本趟遍历没有发生交换,说明已经有序
- return ;
- }
- }
快速排序是基于分而治之的思想:每一次在待排序的表中选择一个数作为基准,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表划分为两个部分,每一次排完序,比基准小的元素都在左边,比基准大的元素都在右边,然后左右两边递归进行排序,直到每个部分只有一个元素或者为空位为止。
在该代码中,假设每次都以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进行划分。
具体代码:
- #include <iostream>
- using namespace std;
- int s[100];
-
- int Partition(int a[],int low,int high)
- {
- int p=a[low]; //选择基准元素
- while(low<high)
- {
- while(low<high&&a[high]>=p) //把基准后面比基准大的元素往前移
- high--;
- a[low]=a[high];
- while(low<high&&a[low]<p) //把基准前面比基准小的元素往后移
- low++;
- a[high]=a[low];
- }
- a[low]=p; //把基准放在最终位置
- return low; //返回基准位置
- }
-
- void QuickSort(int a[],int low,int high)
- {
- if(low<high)
- {
- int mid=Partition(a,low,high);
- QuickSort(a,low,mid-1); //对每次划分的前后部分分别递归处理
- QuickSort(a,mid+1,high);
- }
-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int n;
- cin>>n;
- for(int i=0;i<n;i++)
- cin>>s[i];
- QuickSort(s,0,n-1);
- for(int i=0;i<n;i++)
- {
- cout<<s[i]<<" ";
- }
- return 0;
- }
可以看出,快速排序的算法关键在于划分,那么该算法的性能也就主要取决于划分操作的好坏。快速排序需要利用递归进行,所以需要一个递归工作栈作为辅助空间。
空间复杂度就是该栈所需的空间,最好情况下是:O(logn);最坏的情况就是表基本有序或者基本逆序。空间复杂度为O(n);平均空间复杂度为:O(logn);
时间复杂度:最好的情况下:O(nlogn);最坏的情况下:O(n);
可以推算出,快排是一种不稳定的算法。
虽然快排每次排序后并不产生有序子序列,但是每次排序后都会把基准放到其最终位置上。
算法思想:每一趟排序都是在待排序元素中选取关键字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加入到有序子序列中。
具体代码:
- //简单排序
- void SelectSort(int a[],int n)
- {
- for(int i=0;i<n-1;i++) //n个元素需要n-1趟排序
- {
- int min=i;
- for(int j=i+1;j<n;j++) //每次都是寻找最小值
- {
- if(a[j]<a[min])
- min=j;
- }
- if(min!=i) //若找到最小值,交换
- swap(a[i],a[min]);
- }
- }
空间复杂度:O(1);
时间复杂度:O(n*n);
该算法不稳定,但其既适用于顺序表,又使用于链表。
堆排序是一个性能比较优秀的算法,它也是基于选择排序的思想,大顶堆:在完全二叉树中,根>=左右结点。小顶堆刚好相反。
堆排序分为:建堆和输出堆顶元素,再继续调整堆。
建堆过程(以大顶堆为例):从完全二叉树中的最后一个非终端结点,也就是第n/2个结点 开始,若该结点存在左右孩子,则判断该结点的左右孩子是否比根结点大,若是,则选择最大的一个孩子结点和根结点互换,但是互换后可能会破坏其孩子结点的堆,所以继续采用刚才方法构造下一级堆,直到以该结点为根的子树构成大顶堆为止。
排序过程(以大顶堆为例):每一趟排序将堆顶元素加入到有序子序列(与待排序元素序列中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并将待排序元素序列再次调整为大顶堆。
大顶堆的具体代码:
- #include <iostream>
- using namespace std;
- int s[100];
- //大根堆排序
- void HeadAdjust(int a[],int k,int len)
- {
- a[0]=a[k]; //先把第k个元素存着,以期后面找到合适的位置放置
- for(int i=2*k;i<=len;i*=2) //顺着k较大的子结点向下筛选
- {
- if(i<len&&a[i]<a[i+1]) //i<len保证有右孩子,在左孩子和右孩子中选一个最大
- {
- i++;
- }
- if(a[0]>=a[i]) //根结点本身就是最大
- break;
- else
- {
- a[k]=a[i]; //根结点替换为最大的孩子
- k=i; //孩子结点的大顶堆有可能被破坏,所以沿着k的孩子结点往下判断
- }
- }
- a[k]=a[0]; //被筛选结点的值放入最终位置
- }
-
- void BuiltMaxHeap(int a[],int len)
- {
- for(int i=len/2;i>=1;i--) //从最后一个非终端结点到根结点调整堆
- {
- HeadAdjust(a,i,len);
- }
- }
-
- void HeapSort(int a[],int len)
- {
- BuiltMaxHeap(a,len); //先建堆
- for(int i=len;i>1;i--) //n个元素需要进行n-1趟排序
- {
- swap(a[i],a[1]); //和堆低元素交换,将最大值后移,实现升序
- HeadAdjust(a,1,i-1);
- }
-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int n;
- cin>>n;
- for(int i=1;i<=n;i++)
- cin>>s[i];
- HeapSort(s,n);
- for(int i=1;i<=n;i++)
- {
- cout<<s[i]<<" ";
- }
- return 0;
- }
小顶堆的分析过程和大顶堆类似,所以,这里直接给出代码。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大顶堆的排序是升序,基于小顶堆的排序是降序。
小顶堆的具体代码:
- #include <iostream>
- using namespace std;
- int s[100];
- //小根堆排序
- void HeadAdjust(int a[],int k,int len)
- {
- a[0]=a[k]; //先把第k个元素存着,以期后面找到合适的位置放置
- for(int i=2*k;i<=len;i*=2) //顺着k小的子结点向下筛选
- {
- if(i<len&&a[i]>a[i+1]) //i<len保证有右孩子,在左孩子和右孩子中选一个最小
- {
- i++;
- }
- if(a[0]<=a[i]) //根结点本身就是最小
- break;
- else
- {
- a[k]=a[i]; //根结点替换为最小的孩子
- k=i; //孩子结点的小顶堆有可能被破坏,所以沿着k的孩子结点往下判断
- }
- }
- a[k]=a[0]; //被筛选结点的值放入最终位置
- }
-
- void BuiltMinHeap(int a[],int len)
- {
- for(int i=len/2;i>=1;i--) //从最后一个非终端结点到根结点调整堆
- {
- HeadAdjust(a,i,len);
- }
- }
-
- void HeapSort(int a[],int len)
- {
- BuiltMinHeap(a,len); //先建堆
- for(int i=len;i>1;i--) //n个元素需要进行n-1趟排序
- {
- swap(a[i],a[1]); //和堆低元素交换,将最小值后移,实现降序
- HeadAdjust(a,1,i-1);
- }
-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int n;
- cin>>n;
- for(int i=1;i<=n;i++)
- cin>>s[i];
- HeapSort(s,n);
- for(int i=1;i<=n;i++)
- {
- cout<<s[i]<<" ";
- }
- return 0;
- }
空间复杂度:O(1);
时间复杂度为:最好,最坏和平均都是O(nlogn);
可以推算出该算法是不稳定的。
归并排序的算法思想:将待排序表中的n个记录视为有n个有序的子表,但是每个子表的长度为1,然后两两归并,得到n/2向上取整个长度为1或2的有序表,继续两两归并,如此重复,直到合并为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表为止,这就是2路归并排序。
具体代码:
- #include <bits/stdc++.h>
- using namespace std;
-
- #define n 100
- int s[n];
-
- int *b=(int *)malloc(sizeof(int)*(n+1)); //辅助数组B
- int i,j,k;
- void Merge(int a[],int low,int mid,int high)
- {
- for(k=low;k<=high;k++) //先将表中数据复制到辅助数组中
- {
- b[k]=a[k];
- }
- for(i=low,j=mid+1,k=i;i<=mid&&j<=high;)
- {
- if(b[i]<=b[j])
- {
- a[k++]=b[i++];
- }
- else
- {
- a[k++]=b[j++];
- }
- }
- while(i<=mid) //其中有一个表中还有数据
- a[k++]=b[i++];
- while(j<=high)
- a[k++]=b[j++];
- }
- void MergeSort(int a[],int low,int high)
- {
- if(low<high)
- {
- int mid=(low+high)/2; //从中间划分两个子序列
- MergeSort(a,low,mid); //对左侧子序列进行递归排序
- MergeSort(a,mid+1,high); //对左侧子序列进行递归排序
- Merge(a,low,mid,high); //归并
- }
-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int m;
- cin>>m;
- for(int i=1;i<=m;i++)
- {
- cin>>s[i];
- }
- MergeSort(s,1,m);
- for(int i=1;i<=m;i++)
- cout<<s[i]<<" ";
- return 0;
- }
归并排序的核心操作是:把数组 内的两个有序序列归并为一个。
空间复杂度:O(n);虽然递归也需要空间,但是归并树可以看成是一个倒立的二叉树。递归深度<logn;
时间复杂度:O(nlogn)。
基数排序不是基于比较和移动的思想,而是基于关键字各位的大小进行排序。
基数排序的基本思想(以递减序列为例):
1、初始化:设置r个空队列,Qr-1,Qr-2,……,Q0,按照各个关键字位权重递减的次序(个、十、百),对d各关键字位分别做“分配” 和“收集”。
2、分配:顺序扫描各个元素,若当前处理的关键字位=x,则将元素插入Qx队尾。
3、收集:把Qr-1,Qr-2,……,Q0各个队列中的结点依次出队并链接。
空间复杂度:由于基数排序是用链式存储。需要辅助空间r个队列。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r)。
时间复杂度:O(d(n+r));基数排序需要进行d趟分配和收集,一趟分配需要O(n),一趟收集需要O(r)。
可以推算出:基数排序是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