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 是从 vi 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代码补全、编译及错误跳转等方便编程的功能特别丰富,在程序员中被广泛使用。
简单的来说, vi 是老式的字处理器,不过功能已经很齐全了,但是还是有可以进步的地方。 vim 则可以说是程序开发者的一项很好用的工具。
基本上 vi/vim 共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输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线命令模式(Last line mode)。 这三种模式的作用分别是:
用户刚刚启动 vi/vim,便进入了命令模式。
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而非输入字符。比如我们此时按下i,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
若想要编辑文本:启动Vim,进入了命令模式,按下i,切换到输入模式。
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因此仍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i就进入了输入模式。
在输入模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按键:
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
,输入字符ENTER
,回车键,换行BACK SPACE
,退格键,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DEL
,删除键,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方向键
,在文本中移动光标HOME/END
,移动光标到行首/行尾Page Up/Page Down
,上/下翻页Insert
,切换光标为输入/替换模式,光标将变成竖线/下划线ESC
,退出输入模式,切换到命令模式在命令模式下按下:(英文冒号)就进入了底线命令模式。
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可用的命令非常多。
在底线命令模式中,基本的命令有(已经省略了冒号):
按ESC键可随时退出底线命令模式。
简单的说,我们可以将这三个模式想成底下的图标来表示:
首先,进入Linux命令行,输入:
vim hello.java
这表示使用vim新建一个空白的hello.java文件,成功执行后界面如下:
输入字符 i
,进入插入模式,开始写代码:
键入ESC
,输入:
进入底线命令模式,输入wq
保存并退出即可
yy
复制游标所在的那一行(常用)nyy
n 为数字。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yy
则是复制 20 行(常用)p, P
p
为将已复制的数据在光标下一行贴上,P
则为贴在游标上一行 (常用)dd
剪切游标所在的那一整行(常用),用 p/P
可以粘贴ndd
n 为数字。剪切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dd
则是剪切 20 行(常用),用 p/P
可以粘贴/word
向光标之下寻找一个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输入n可以查找下一个G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最后一行(常用)nG
n 为数字。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n 行。例如 20G
则会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20 行(可配合 :set nu
)20 shift + G
快捷键快速跳转到第20行gg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一行,相当于 1G
啊! (常用)u
复原前一个动作。(常用):w
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档案中(常用):w!
若文件属性为『只读』时,强制写入该档案。不过,到底能不能写入, 还是跟你对该档案的档案权限有关啊!:q
离开 vi (常用):q!
若曾修改过档案,又不想储存,使用 ! 为强制离开不储存档案。:wq
储存后离开,若为 :wq!
则为强制储存后离开 (常用):set nu
显示行号,设定之后,会在每一行的前缀显示该行的行号:set nonu
与 set nu
相反,为取消行号!注意一下啊,那个惊叹号 (
!
) 在 vi 当中,常常具有『强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