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户为主:
立足受众重视社交属性
自互联网进入人们生活中以来,以社会交往为需求的传播活动就从未停止。如今,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价值弱化了,更具价值的是信息内容作为传播过程中的社会资本,这种资本是维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
短视频用户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行为参与热点事件、进行话题讨论,以此建立属于自己的“圈群”。在这种社交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人际关系,还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心理需求。
用户需求引领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马修·利伯曼曾言“我们天生就是爱社交的社会动物”[1],社交是人类的天性。
用户期望利用短视频满足社会交往的需求,就决定了短视频所具备的天然属性——社交性。
这是由于技术的介入,短视频内容生产模式由单一的线性生产转变为用户在互动分享过程中的再生产,社交性成为短视频内容呈现的基本特点。
2.技术为本:
依靠算法实现精准推送
得益于智能传播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成为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传播媒介。随着算法的应用,新闻的把关已由“人把关”的机制向“人+算法”的把关机制过渡。
短视频内容推送机制亦是如此,人在前台观看视频,算法在后台读取数据,一看一读之间,用户的特征和喜好被算法精确“锁定”。
在一切皆为数据、一切皆可测量的技术模式下,“人+算法”的把关机制在充分测量用户各项指标的基础之上,对用户进行框定,针对不同用户的兴趣爱好精确地推送差异化、个性化的短视频内容。
人们一直在追求极致和舒适的感官体验。从文字、图片的静态图像消费到影像、视频的动态消费,对于感官消费需求的增加催生着传播技术的变革。
智能传播时代,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更加依赖技术创新。
由于用户个体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利用大数据与算法技术进行内容分发,实现人与数据的互联互通,是满足用户群体分化的必然选择。
3.内容为王:
贴近生活构建传播格局
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离不开短视频内容生产主体的参与。
短视频用户作为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记录日常生活分享美好瞬间,成为短视频内容生产的重要组成主体。除了用户之外,专业化的内容生产者和机构生产的内容制作精良、内容表达丰富,包含文化意蕴。
正是这些内容生产主体的参与,通过内容价值的创造,勾连起现实与想象的空间,建构着对于日常生活、社会环境乃至民族文化的整体认知。
短视频自诞生伊始,就奠定了“以内容为主”的行业发展基调,不论以哪种方式传播,都无法动摇其作为内容主流型产业的生存发展规律。
智能传播时代,短视频内容生产主体多元、类型多样、形式丰富,短视频构建的贴近生活的场域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分享的主要“栖息地”。
这意味着短视频应充分贴近日常生活,坚持以技术为主导且具备成本效益的方式向受众提供优质内容,构建完善的传播格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