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影响系统健壮性的一些因素


    最近一直在苦恼,为什么我们的程序存在这么多的问题。抛开用户提出的新需求,抛开用户觉得开始设计的不合理,就单说明确需求与设计的前提下,做出的产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bug,并且感觉像个无底洞一样,已经上线许久了,还时不时的还会出现一些bug,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bug,隐藏的很深,犯的错极其低级,而且在这种环境下,已经产生了一大批的数据,抓狂不!!!

    (刚写到这里,也想等有时间再写一写,思考思考,产品的一些规则,如何能够被很好的记录下来。)

    之前在网上看到了一档节目【程序员吐槽大会】,一名叫水彧的中间件程序员,他说了一段儿对我来说很励志的段子:你看我们代码,虽然近看密密麻麻一片,你站远了看,满屏幕只有两个字-自信!如果有人来质疑我们的代码,我们也有一句统一回复:请先看一下文档;再质疑就是:请仔细看一下文档;如果你还质疑,那就是:请熟读并背诵文档!!!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写的代码,往往就是,测试:你这个有问题啊!开发:好的,我先看一下代码;完全没有自信的样子。而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写出这么让自己不自信的代码的呢?我想了想,原因其实有很多,下面就列出一些来,好让以后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解决这些问题。

    1,基本功差。从一种语言的变量开始、类型转换、运算符、条件语句、循环语句、面向对象特性、线程等等,没有一个良好的掌握,那么产生bug的可能性就极高;

    用Java举个例子,比如:定义了Controller、Service,在Service实现类当中,因为调用一个方法时,产生了两个需要的返回值,其中一个return了,而另一个通过全局变量来实现临时存储,然后下一步读取来用,而忽略了Service实例的单一性,导致如果多个请求一起来的时候,这个值可能会取的是另一个值。这种隐患,当开发人员,在开发和做单元测试的时候,往往自己是测不出来的,如果测试人员也没有做出覆盖性测试,好吧,那么这个bug,就会在上线后产生一定的后果。

    2,逻辑覆盖不全,比较复杂的业务逻辑下,条件可能会有很多种可能性,各个功能块之间关系也是特别强,互相调用,传参。如果没有采用良好的设计模式,或者清晰的模块划分时,很可能写的逻辑,只覆盖到了某些方面,而另一些方面就会在极端情况下产生bug。

    再举个简单点的例子,之前遇到过一个项目,逻辑层次大致是:项目=》任务=》分组=》表单=》字段,那么这些数据在移动端展示的时候,如果配置时,有部分改动,对用户有影响时,需要给出提示,记录上的提示是标识一个红点,到详情页的时候,需要把改动的详细信息都列出来。那么从直观上讲,就需要一层一层的判断,是谁改变了,改变了什么,这些改变是否需要给出提示,改动语言的组织等等。真正写的时候,如果也是平铺直叙的写,会发现有一大堆的逻辑,很容易把自己搞晕,最后出一大堆的bug。可能在写代码之前还画了流程图,呵呵,那也无济于事,后期的维护也很费劲。

    3,没有充足的日志。首先说,一个项目,如果没有日志,那肯定是不行的,而有日志,记录的不完整,也是不行的,那记得太多,日志空间占用太大,还要考虑考虑,所以合适程度,需要做好度量。日志,通常分为系统日志和操作日志。系统日志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底层抛出,上层捕捉的机制来实现,而往往有些代码,try{……}catch(){什么都没有},有意无意的把异常给吃掉了;日志等级划分不明确,调试日志写到了错误日志里面;没有调试日志的开关,写的日志太多;日志写了,不好获取到,或者没有很好的组织,特别像多线程中的日志,看了之后,你都顺不下来是怎么走的流程。

    其实有时候,在用户没有提及的情况下,主动写写操作日志也是很必要的,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用户找来了,百口难辩,不定哪个用户不小心删了,他说是系统出问题了,捉急不!!!

    4,必要的验证放到客户端问题。

    我们往往因为项目团队的配置不均衡,会出现一些功能开发转移的现象,比如,有好多个前端,而只有一两个后端,那么后端的工作量就特别大,这时,就会出现一些偷机动作,把一些功能放到前端来实现,比方说,获取数据时,用户信息,往往只有用户id,那用户名,就需要关联来取,而一些通过微服务架构搭建的系统,只能通过接口来获取,那么谁取不是谁呀,客户端来取吧。那么客户端就把数据取到后,又调一次服务,把用户名拼起来,组装好,再显示。当然这个例子,对实现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有些验证性的内容,理应由服务端来实现的,或者说是必须由服务端来实现的,如果放到前端,那就是隐藏的炸弹。比如:非空的检测,重名的检测,服务端如果不做好校验,将来库里面的数据异常了,继而会引起其它的关联性问题。

    5,没有测试代码,单元测试太随意。测试代码这个倒不是一定的,因为我们经常会觉得写出这些代码,是需要消耗时间的,特别是需求变化比较大的项目,写好完整的测试,工作真的要翻倍。但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觉得写上为好,有时候,也比较羡慕那种外包项目,把约束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接口测试运行一下,通过即完成,也是极好的。而单元测试的必要性是相当大的,特别是白盒测。很多时候,我们开发完后,有个理想的输出,得到个理想的输出就算完事儿了,但边界值,覆盖率较低的逻辑分支,却得不到测试,这便是恶梦的星星之火。

    5,时间紧任务重。这个问题,真的是不想说,又不能不说。中小型的企业一般都不会对项目管理进行量化分析,那怕有什么CMMI,ISO的认证,实际工作中,所谓的度量分析,往往就是用户要求的时间加权领导拍脑袋的时间,完事儿。没有人才库、没有需求数转换、没有合理的度量分析算法,开干!于是,开发人员先着急忙慌写一堆bug,还觉得美滋滋,一测试,一上线,傻眼了,bug修啊修,改啊改,工期延啊延,超啊超。

    当然任务有时候也不能怪领导安排的紧,开发人员的问题在哪儿呢?如果不是着急的写bug,那么就是慢慢的写bug,这完全取决于自身的上进心。

    所以我们应该极力做出良好的系统设计,致力写出高质量的逻辑代码,这样才能心安理得的【写一段代码,品一杯茶茗】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相关阅读:
    oracle的从入门到精通第一篇(oracle的基本概念与crud)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ontinue Learning / Life long Learning
    【JavaScript 报错】未捕获的模块错误:Uncaught ModuleError
    计算机网络篇 | 走进计算机网络
    J9数字论:以太坊合并后的概念科普
    RK3588 Android13 鼠标风格自定义动态切换
    webpack配置杂记
    AAAI-24 | EarnHFT:针对高频交易的分层强化学习(RL)框架 附代码实现
    STM32项目分享:智能家居语音系统
    华为如何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运作体系?华为项目经理就是CEO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oudiaogangqin/p/1610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