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利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和网络服务提供商(NSP)的网络基础设备,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通道。VPN的主要优点包括节约成本和提供安全保障。
优点:
VPN主要有三种应用方式:远程接入VPN、内联网VPN、外联网VPN。
远程接入VPN(Access VPN)
远程接入VPN允许移动用户在外部网络上访问内部网络。例如,一些学校和企业的门户平台只有在内网环境下才能访问,通过远程接入VPN,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安全地连接到这些内部资源。
内联网VPN
内联网VPN将两个内部网络通过公用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局域网。这种方式可以用于连接不同办公室、分支机构,使其共享内部资源,提升整体协作效率。
外联网VPN
外联网VPN使得不同的用户在逻辑上的局域网中不平等。通常用于合作伙伴或客户之间的安全通信,在保护公司内部资源的同时,提供必要的访问权限。
隧道技术主要是利用隧道协议来传输另外一种协议。隧道由隧道开通器(TI)、有路由能力的公用网络和隧道终止器(TT)组成。隧道可以将数据流量强制传输到特定的目的地,隐藏私有的网络地址、在IP网络上传输非IP协议的数据包,简单的来说,隧道技术就像现实生活中的隧道,它可以从一地到一地,而它穿过的“大山”在这里就是外网。
隧道的实现主要分为两个过程:封装、解封装。
隧道有两种基本类型:主动式隧道和被动式隧道
主动式隧道(Access VPN):
客户端主动与目标隧道服务器建立连接。这种方式,客户端需要安装所需要的隧道协议
被动式隧道(Intranet VPN、Extranet VPN):
被动式隧道主要用于两个内部网络之间的固定连接,所以需要先交给隧道服务器A,在接收到数据后,将其强制通过已建立的隧道传输到对端的隧道服务器。
在VPN技术中,隧道协议用于在公用网络上建立安全的通信通道。根据工作在OSI模型中的层次,可以将隧道协议分为第二层隧道协议和第三层隧道协议。
第二层隧道协议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常见的第二层隧道协议包括PPTP和L2TP。
PPTP是由微软和其他厂商开发的早期VPN协议。它在PPP(Point-to-Point Protocol)基础上进行封装,通过互联网传输PPP帧。
特点:
L2TP是由思科和微软共同开发的协议,结合了PPTP和L2F(Layer 2 Forwarding)的特点。L2TP本身不提供加密功能,通常与IPSec一起使用,以提供强大的加密和认证机制。
特点:
L2TP主要是由LAC(L2TP接入集中器)和LNS(L2TP网络服务器)构成。
L2TP具有两种报文格式:控制报文、数据报文。
第三层隧道协议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即网络层。常见的第三层隧道协议包括IPSec和GRE。
IPSec是一套用于保护IP通信的协议,提供了认证、数据完整性和加密功能。IPSec通常用于保护VPN连接,尤其是站点到站点VPN和远程接入VPN。
特点:
GRE是一种简单的隧道协议,用于在一个协议中封装另一种协议。GRE本身不提供加密或认证功能,通常与IPSec结合使用以提供安全性。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