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专区|【75道软件测试基础高频题整理(附答案背诵版)】


    软件测试分为几个阶段 各阶段的测试策略和要求?

    软件测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单元测试阶段:测试策略注重对软件的最小代码单元进行测试,通常由开发人员进行。要求所有关键函数和方法都需要被测试覆盖,测试案例应覆盖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
    2. 集成测试阶段:测试策略是对软件的不同模块进行集成测试,验证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常工作。要求确保集成后的模块能够正确地合作,检查数据传递和接口通信是否正常。
    3. 系统测试阶段:测试策略是测试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模拟真实环境下的使用情况。要求根据系统需求和用户需求,设计测试案例,覆盖所有功能和使用场景。验证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4. 确认测试阶段:主要进行验收测试,确保软件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5. 回归测试阶段:对修复的缺陷进行重新测试,确保没有引入新的缺陷。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阶段,如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安装测试等。这些测试阶段可以交叉进行,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先后顺序。例如,在进行系统测试时,可以同时进行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

    在每个测试阶段,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测试策略和要求。例如,在单元测试阶段,需要对每个函数和方法进行详细测试,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在系统测试阶段,需要模拟真实环境下的使用情况,对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在兼容性测试阶段,需要检查软件是否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浏览器和设备上正常运行。

    总之,软件测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合理的测试方法和工具,可以有效地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软件的评审一般由哪些人员参加?其目的是什么,并描述之前的评审流程

    软件的评审一般由多个不同角色的人员参加,包括客户、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这些人员共同参与评审,可以对软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确保软件的质量和性能。

    评审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对其进行修复和改进。通过评审,可以检查软件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的表现,以及是否存在漏洞和错误。同时,评审还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了解软件的当前状态,并对下一步的开发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

    在之前的评审流程中,通常会有以下步骤:

    1. 确定评审人员:根据项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评审人员,包括客户、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
    2. 制定评审计划:根据项目的进度和需求,制定详细的评审计划,包括评审的时间、地点、评审内容、评审方式等。
    3. 准备评审材料:根据评审计划,准备相应的评审材料,包括软件的功能文档、代码、测试报告等。
    4. 进行评审:按照评审计划,组织评审会议,对软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在评审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评审方法,如走查、评审会议等。
    5. 记录评审结果: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记录,并给出相应的修复建议和改进方案。
    6. 汇总评审报告:根据记录的评审结果,编写详细的评审报告,对软件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7. 跟踪评审结果:对评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和管理,确保其得到及时修复和改进。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软件的评审工作,发现和修复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高软件的质量和性能。同时,评审还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开发人员总是犯一些低级错误怎么解决?

    开发人员总是犯一些低级错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1. 代码审查:进行代码审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发现代码中的问题和缺陷。代码审查可以是互相审查或由专家进行审查,以确保代码质量和减少低级错误。
    2.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一种对代码进行测试的方法,可以帮助发现代码中的问题和缺陷。通过单元测试,可以确保每个函数和方法都能正常工作,减少低级错误的发生。
    3. 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一种对多个模块进行测试的方法,可以帮助发现模块之间的接口问题和缺陷。通过集成测试,可以确保模块之间的协作正常,减少低级错误的发生。
    4. 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是一种通过自动化工具进行测试的方法,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自动化测试,可以减少人工错误和遗漏,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5. 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通过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可以确保代码质量和软件稳定性,减少低级错误的发生。
    6. 培训和技能提升:对开发人员进行培训和技能提升,可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经验,减少低级错误的发生。
    7. 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开发人员发现和修复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减少低级错误的发生。

    总之,减少开发人员犯低级错误的策略有很多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流程和规范,确保代码质量和软件稳定性的提高。

    简述缺陷测试报告的组成 ?

    缺陷测试报告的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缺陷概述(Summary):简明扼要地描述缺陷,突出关键问题。
    2. 缺陷细节(Details):提供详细的缺陷背景、现象和重现步骤,以便于开发人员理解缺陷的具体情况。
    3. 预期结果(Expected Results):描述正常情况下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以帮助开发人员理解问题的严重性。
    4. 实际结果(Actual Results):描述软件运行的实际结果,包括错误提示、日志信息等,以便于开发人员定位问题。
    5. 复现环境(Reproduction Environment):描述测试时所使用的环境、设备、软件配置等信息,以便于开发人员复现缺陷。
    6. 附件(Attachments):可以包括截图、日志文件、视频等证据材料,以便于开发人员分析和定位问题。
    7. 优先级和严重性评估(Priority and Severity Assessment):根据实际情况对缺陷进行优先级和严重性评估,以指导修复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
    8. 结论与建议(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总结测试报告的主要观点和建议,提出改进和修复的建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以上是缺陷测试报告的基本组成,具体格式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编写缺陷测试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开发人员快速理解问题,定位和修复缺陷,提高软件质量。同时,也为项目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功能测试用例需要详细到什么程度才是合格的?

    功能测试用例需要详细到以下程度才算是合格的:

    1. 明确测试目标:每个功能测试用例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测试目标,以指导测试人员进行测试。测试目标应该与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相符合。
    2. 完整的测试步骤:测试用例应该包含详细的测试步骤,以便于测试人员能够准确地执行测试。测试步骤应该包括输入数据、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等。
    3. 输入数据:测试用例应该指定必要的输入数据,包括正常情况下的输入数据和异常情况下的输入数据。输入数据应该覆盖所有可能的边界条件、异常情况和正常情况。
    4. 预期结果:测试用例应该定义清晰的预期结果,以便于测试人员能够判断测试是否通过。预期结果应该与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相符合。
    5. 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测试用例应该明确规定执行测试所需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以确保测试的正确性和可重复性。
    6. 优先级和重要程度:测试用例应该根据优先级和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以便于测试人员合理安排测试计划和资源。
    7. 注释和描述:测试用例中应该包含必要的注释和描述,以帮助测试人员理解测试用例的意图和要求。
    8. 完整性:功能测试用例应该覆盖所有的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以确保软件功能的全面覆盖和正确性。
    9. 可维护性:功能测试用例应该易于维护,以便于在软件更新或修改后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总之,合格的功能测试用例应该详细、完整、清晰、准确,并且易于理解和执行。同时,测试用例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软件质量的提高和用户需求的满足。

    测试用例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测试用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用例编号:唯一标识一个测试用例的编号,方便管理和追踪。
    2. 用例名称:简短明了地描述测试用例的主要内容或目标。
    3. 测试环境:描述测试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环境等。
    4. 测试数据:提供测试所需的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数据,以及数据的来源和格式。
    5. 测试步骤:详细描述执行测试的步骤,包括前置操作、执行过程和后置操作。
    6. 预期结果:描述测试的预期结果,用于与实际结果进行比对,判断测试是否通过。
    7. 实际结果:记录测试的实际执行结果,以便于比对和分析。
    8. 测试结果判定:根据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对比,判断测试是否通过,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意见。
    9. 备注:提供其他相关信息或特殊情况的说明,以便于参考和追溯。

    以上是测试用例通常包括的内容,根据具体的测试需求和场景,可能还有其他需要包含的内容。完整的测试用例可以提高测试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方便管理和追踪测试的过程和结果。

    项目上线的必要条件 ?描述软件上线标准

    项目上线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充分的测试:软件必须经过充分的测试,包括开发人员测试、交叉测试、测试人员测试、用户的业务专家测试等,以及上线前的试运行。
    2. 用户培训:管理员和一定数量的一线用户经过培训,以保证他们能够熟练操作软件。
    3. 基础数据导入完成:用户、组织机构、业务数据等基础数据必须已经导入完成。
    4. 授权完成:完成所有必要的授权工作。
    5. 新老系统的切换演练:新老系统的切换必须提前演练过,各种老数据的导入工作也需要完成。
    6. 应急方案准备:必须有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方案。
    7. 软件缺陷修复:A、B、C级错误修复率应达到100%(C类错误允许存在<5个),D级错误修复率应达到96%以上。
    8. 覆盖率标准:测试需求用例执行覆盖率应达到100%(业务测试用例均以执行)。
    9. 错误级别标准:根据错误的严重程度,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错误指的是不能完全满足系统要求,基本功能未完全实现;或者危及人身安全,系统崩溃或挂起等导致系统不能继续运行的问题。

    以上条件只是上线的基本要求,具体情况可能会根据项目特点和组织要求有所不同。建议在实际操作中,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上线计划和标准。

    请描述下bug的几个要素?

    Bug的要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问题出现的版本:这是指问题出现的软件版本或者发布版本,有助于开发人员定位问题的出现时间点。
    2. 问题出现的环境:这是指出现问题的软硬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环境等,有助于开发人员了解问题出现的条件。
    3. 出现步骤:这是指重现问题的详细步骤,包括输入数据、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等,有助于开发人员快速定位问题。
    4. 预期结果:这是指正常情况下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有助于判断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5. 实际结果:这是指软件运行的实际结果,包括错误提示、日志信息等,有助于开发人员定位问题所在。

    以上是Bug的要素,提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定位和修复问题,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也有助于测试人员评估测试的质量和完整性,提高测试的有效性。

    白盒和黑盒的区别,你是怎么运用的?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是软件测试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被测系统的了解程度和关注点不同。

    白盒测试是指在测试过程中能够了解被测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的测试方法。它主要关注被测系统的内部逻辑、代码结构、数据流等,通过深入了解内部实现来设计测试用例。白盒测试通常由开发人员或测试人员根据代码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并分析结果。

    黑盒测试是指在测试过程中只能了解被测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结果的测试方法。它主要关注被测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用户需求等方面,通过输入不同的数据和参数来验证系统的输出是否符合预期结果。黑盒测试通常由测试人员根据需求文档和用户故事等来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并分析结果。

    在实际的软件测试过程中,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通常会结合使用。白盒测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了解代码实现细节,发现内部逻辑和实现上的问题。黑盒测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验证系统功能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发现功能和性能上的问题。

    对于我来说,我主要负责黑盒测试。我会根据需求文档和用户故事等来设计测试用例,通过输入不同的数据和参数来验证系统的输出是否符合预期结果。同时,我也会关注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尽可能全面地覆盖各种场景和条件,提高测试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测试过程中,我也会及时与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确保测试进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Alpha测试与Beta的区别 ?

    Alpha测试和Beta测试是软件测试的两个阶段,它们有以下的区别:

    1. 测试时间:Alpha测试通常在软件开发完成后,Beta测试之前进行。Beta测试通常在软件开发的最后阶段,并且可以认为是软件正式发布前的最后阶段测试。
    2. 测试范围:Alpha测试通常在一个受控的环境中进行,比如开发者的内部团队。Beta测试则在一个更广泛的环境中进行,可能会有真实用户参与,且这个环境无法完全受控。
    3. 可修改性:Alpha测试期间,如果发现错误或问题,可以迅速地进行修改。而在Beta测试期间,尽管也可以进行修改,但可能会影响已完成的测试计划。
    4. 测试目的:Alpha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软件的内部质量,主要关注软件的功能、界面和性能等。Beta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软件的实际使用情况,检查软件的稳定性、易用性和潜在问题等。
    5. 参与人员:Alpha测试通常由内部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完成,而Beta测试则可能由外部用户、潜在用户或经过挑选的志愿者完成。
    6. 反馈机制:在Alpha测试阶段,由于环境受控,因此可以快速获取并处理用户的反馈。而在Beta测试阶段,由于用户环境各异,处理用户反馈可能会比较困难。
    7. 版本控制:Alpha测试阶段,可能只有一个版本在进行测试。而Beta测试阶段,可能会有多个版本同时存在。
    8. 回归测试:在Alpha测试阶段,由于环境受控,回归测试相对容易进行。而在Beta测试阶段,由于环境复杂,回归测试可能会比较困难。

    总的来说,Alpha测试和Beta测试都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重要的阶段,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这两个阶段常常会交叉进行,以确保软件的质量。

    测试用例设计标准 ?

    测试用例设计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需求点100%被覆盖:测试用例必须覆盖所有的需求点,确保每一个需求点都经过测试验证。
    2. 被测功能点或控件100%被覆盖:测试用例必须覆盖所有的功能点或控件,确保每一个功能都能正常工作。
    3. 验证正确性操作、正常数据和可能导致出错的数据、操作:测试用例需要验证软件的正常操作、正常数据以及可能导致错误的数据和操作,以确保软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确处理。
    4. 有数据值域的必须考虑数据值域覆盖:测试用例必须覆盖所有可能的数据值域,包括边界值、等价类等。
    5. 所有边界值都必须覆盖:测试用例必须覆盖所有的边界值,以确保软件在边界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
    6. 等价类必须包含有效和无效等价类:测试用例必须包含有效的和无效的等价类,以确保软件能够正确处理有效和无效的数据。
    7. 等价类的使用避开边界值:在使用等价类时,应避免选择边界值,以避免测试用例的冗余。
    8. 所有等价类都必须覆盖:测试用例必须覆盖所有的等价类,以确保软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9. 用例可以直接执行或易于准确执行:测试用例必须能够直接执行,并且易于准确执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0. 用例中的数据或描述不存在二义性或多义性:测试用例中的数据或描述必须清晰明确,不存在二义性或多义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1. 用例有明确的预期结果能够用于准确判断是否符合要求:测试用例必须有明确的预期结果,以便于准确判断软件是否符合要求。
    12. 集成用例必须包含打开系统和退出系统的验证:在集成测试中,测试用例必须包含打开系统和退出系统的验证,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13. 业务用例必须考虑不同模块数据和业务的一致性:在业务测试中,测试用例必须考虑不同模块数据和业务的一致性,以确保业务功能的正确性。
    14. 含数据库部分必须包括数据库的验证:在进行数据库相关的测试时,测试用例必须包含数据库的验证,以确保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这些标准是为了确保测试用例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常见主流的软件测试的流程是什么?

    常见的主流软件测试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分析阶段:阅读需求文档,理解业务需求,分析需求点,参与需求评审会议等。
    2. 制定测试计划阶段:根据需求文档、项目总体计划等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范围、测试目标、通过标准、人力安排、进度安排、测试风险等。
    3. 设计测试用例阶段:根据需求文档、原型图、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文档,设计测试用例,包括测试点、测试数据、测试步骤和预期结果等。
    4. 执行测试阶段:搭建测试环境,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跟踪缺陷等。
    5. 输出测试报告阶段:根据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评估软件质量,确认是否可以上线等。

    此外,在软件测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与其他环节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测试进度和质量符合要求。同时,需要关注缺陷管理,及时跟踪和修复缺陷,确保软件质量达到用户要求。

    以上是常见的主流软件测试流程,具体的流程可能会因项目和组织而有所不同。

    测试⽤例主要有哪些元素?

    测试用例的主要元素包括:

    1. 测试用例编号:唯一标识测试用例的编号。
    2. 测试项目:被测试的功能或模块的名称。
    3. 测试用例标题:简短描述测试用例的用途或目标。
    4. 重要级别:评估测试用例的优先级,一般分为高、中、低三级。
    5. 预置条件:执行测试用例前需要满足的条件,例如特定的环境配置、数据准备等。
    6. 测试输入:提供给测试用例的数据或操作,包括输入的数据、参数设置等。
    7. 操作步骤:详细描述执行测试用例的步骤。
    8. 预期结果:执行测试用例后预期得到的结果或状态,用于验证软件是否符合要求。
    9. 实际结果:实际执行测试用例后的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

    以上元素是为了完整描述一个测试用例,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实际编写测试用例时,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和团队规范进行调整和完善。

    软件测试有什么策略和阶段?

    软件测试的策略和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静态测试是指对代码进行审查、走查、代码审计等活动,不实际运行程序。动态测试是指通过运行程序来检查其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
    2. 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是指对程序内部结构和逻辑的测试,需要了解程序的内部实现细节。黑盒测试是指对程序功能和接口的测试,不关注内部实现细节。
    3.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单元测试是对程序中的最小单元进行测试,通常由开发人员完成。集成测试是将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问题。系统测试是在集成测试通过后进行的,目的是充分运行系统,验证各子系统是否都能正常工作并完成设计的要求。验收测试以需求阶段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为验收标准,测试时要求模拟实际用户的运行环境,由用户、客户或其他授权机构决定是否接受系统。
    4. 回归测试:回归测试是在修复了缺陷后进行的测试,目的是验证修复的缺陷是否已经解决,同时检查其他功能是否受到了影响。
    5. 自动化测试与手动测试:自动化测试是指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测试,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手动测试是指由人工进行测试,灵活性较高但效率较低。
    6. 灰盒测试:灰盒测试是介于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之间的一种测试策略,关注程序内部逻辑的同时也关注程序的功能和接口。
    7. 敏捷开发中的测试策略:在敏捷开发中,通常采用持续集成、持续交付等策略,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提高软件质量。

    以上是软件测试的常见策略和阶段,具体的选择和应用会因项目和组织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

    测试报告里面包含什么内容?

    测试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 项目概述:这部分主要描述了项目的背景、功能介绍等基本信息,为读者提供项目的初步认识。
    2. 测试目标:明确指出本次测试的目标,是为了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是否符合要求。
    3. 测试范围和内容:详细描述测试所涉及的范围和具体内容,包括测试的模块、功能点等。
    4. 测试环境和配置:说明测试所使用的硬件、软件环境、网络配置等信息,以便于读者了解测试的条件和前提。
    5. 测试方法和策略:描述测试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测试用例的设计、执行、评估等过程,以及测试的重点和难点。
    6. 测试结果及分析:这部分是测试报告的核心,详细记录了测试的过程、发现的问题、缺陷跟踪等信息,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7. 缺陷统计和总结: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问题的原因、影响范围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8. 测试结论和建议:根据测试结果和评估,得出测试结论,对软件的质量和性能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优化措施。
    9. 附录:包含一些额外的信息或资料,如测试数据、图表、日志文件等,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测试报告。

    以上内容是测试报告的一般组成部分,具体格式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的项目和组织有所差异。在实际编写测试报告时,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由于内容太多,更多内容以链接形势给大家,点击进去就是答案了

    16. 软件的评审一般由哪些人参加?其目的是什么?

    17. 测试活动中,如果发现需求文档不完善或者不准确,怎么处理?

    18. 解释什么是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侧重哪些方面?

    19. 平时是怎么设计测试⽤例的?

    20. 如何保证被测产品质量/用例覆盖度?

    21. 软件测试类型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2. 简述软件开发过程与角色分工?

    23. 项目提测的工作清单?

    24. 简述Bug描述与周期 ?

    25. 测试计划会包含哪些内容?

    26. 回归测试,是怎么理解的?

    27. 测试用例应该考虑哪几个方面?

    28. 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快速熟悉新产品?

    29. 全新项目,如何保证测试的覆盖率?

    30. 如何保证测试用例的覆盖度?

    31. 代码覆盖率有哪些的指标?

    32. 介绍下各种编程语言的代码覆盖率工具?

    33. 需求评审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34. 需求不明确,通过哪些方式解决?

    35. 如何处理线上发生的问题Bug?

    36. 对于上线后的出现漏测点怎么处理?

    37. 单元测试的策略有哪些?

    38. QTP中的Action有什么作用?有几种?

    39. 简述软件系统中用户文档的测试要点?

    40. 单元测试主要内容是什么?

    41. 如何理解强度测试?

    42. 解释什么是系统瓶颈?

    43. 简述文档测试主要包含什么内容?

    44. 简述配置和兼容性测试的区别是什么?

    45. 软件测试人员就是QA吗?

    46. 用户共同测试(UAT测试)的注意点有哪些?

    47. 写出Bug报告流转的步骤,每步的责任人及主要完成的工作?

    48. 写出Bug报告当中必备的内容?

    49. 您所熟悉的软件测试类型都有哪些?请试着分别比较这些不同的测试类型的区别与联系(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

    50. 请试着比较一下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的区别与联系?

    51. 软件的构造号与版本号之间的区别?BVT(BuildVerificationTest)

    52. 集成测试通常都有哪些策略?

    53. 解释什么是测试评估?测试评估的范围是什么?

    54. 缺陷严重程度和优先度 ?

    55. 正交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56. 针对缺陷采取怎样的管理措施?

    57. 常见的测试用例的边界?

    58. 软件质量的六个特征?

    59. 阐述什么是边界值分析法?

    60. 阐述什么是等价类划分法?

    61. 阐述什么是因果图法?

    62. 阐述什么是判定表法?

    63. 阐述什么是场景法?

    64. 阐述什么是错误推算法?

    65. 阐述什么是状态迁移法?

    66. 阐述什么是正交试验法?

    67. 数据库测试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重要的方面 ?

    68. 软件测试中的逆向测试该如何开展?

    69. 请阐述单元测试用例常见的清单 ?

    70. 作为测试工程师如何做到不漏测?

    71. 什么是敏捷测试,敏捷测试有哪些特点?

    72. Excel中如何设计你的用例?

    73. 解释5个常用的性能指标的名称与具体含义【综合阐述】?

    74. 解释什么是测试左移?

    75. 软件测试工程师人员如何分工?分工的原则有哪些?

  • 相关阅读:
    数据结构与算法—双向链表
    Scala继承
    【HTTP爬虫ip实操】智能路由构建高效稳定爬虫系统
    采用附加动量法和自适应学习率设计来改进bp神经网络的迭代速度,如果不迭代学习率会提高精度;迭代学习率(自适应)会加快收敛,但精度降低(Matlab代码实现)
    新版本Spring Security 2.7 + 用法,直接旧正版粘贴
    opensearch与elasticsearch对比
    计算机毕设(附源码)JAVA-SSM基于的校园商城
    霸榜SPC-1,成立才3年多,这家中国的存储初创公司凭什么?
    渗透测试修复笔记 - 02 Docker Remote API漏洞
    zaabix实现对nginx监控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40522090/article/details/140106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