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总纲领
计算机网络特殊考点
计算机网络原理参考模型I
计算机网络原理参考模型II
6.25 后面还会考虑继续补充重要的内容、配图和习题
主要作用:实现帧在一段链路上或是一个网络中进行传输的问题
- 链路
- 数据链路
- 帧(Frame)
- 封装成帧和透明传输
封装成帧
透明传输
- 差错检测
奇偶校验
循环冗余校验(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可靠传输
- 实现机制🌟
停止-等待协议(SW)
回退N帧协议(GBN)
工作过程举例
选择重传协议(SR, Seletive Repeat)
若
W
T
>
W
R
W_T > W_R
WT>WR——接收窗口新旧序号重叠
- 组成
一个链路控制协议LCP
一个网络层PDU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
- 帧格式
各字段含义
透明传输
字节填充——面向字节的异步链路
零比特填充——面向比特的同步链路
差错检验
- 工作状态
以用户PC拨号接入ISP的接号服务器
- 🌟共享式以太网
网络适配器(网卡Adapter)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媒体接入控制)地址
🌟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址接入碰撞检测协议)
使用集线器的共享式以太网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 交换式以太网
以太网交换机
- 共享式以太网与交换式以太网的对比
集线器
不隔离广播域和碰撞域
交换机
不隔离广播域隔离碰撞域
- (以太网的)MAC帧格式
两种标准
物理层前导码
无效的MAC帧
- 虚拟局域网(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划分VLAN(分割广播域)的好处
实现机制
基于以太网交换机的接口来实现VLAN
- 以太网的发展
100BASE-T以太网(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
吉比特以太网(千兆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
10吉比特以太网(万兆以太网)
40吉比特/100吉比特以太网(四万兆/十万兆以太网)
组成(可分为)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 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址接入碰撞检测)协议
- 两种不同的媒体接入控制(MAC)方式
-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 点协调功能(PCF)
- 确认机制——停止-等待(SW)的确认机制实现可靠传输
- 帧间间隔
- 虚拟载波监听(VCS Virtual Carrier Sense)机制
- 退避算法
- 退避算法的执行
- 退避时间的选择
- CSMA/CD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
- 信道预约(使用到)
属于虚拟载波监听(VCS)机制
- RTS帧(Request To Send, 请求发送)——短的控制帧
- CTS帧(Clear To Send, 允许发送)——短的相应控制帧
MAC帧(三种类型)
主要任务:在各种传输媒体上传输比特0和1,进而给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提供透明传输比特流服务
- 传输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 通信
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
双向交替通信:通信双方都可接/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
双向同时通信:通信双发都可同时接受或发送信息
- 基本概念
消息
数据
看作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
看作数据的电磁表现
基带信号(基本频带信号)
由信源发出的原始信号
码元
- 🌟常用编码方式
不归零制(NRZ, Non-Return-to-Zero)
归零制
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 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和混合调制方法
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让载波的xx随基带的数字信号的变化而变化(xx指振幅、频率、初相位)
- 🌟信道的极限容量
奈氏准则: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
W
B
a
u
d
=
2
W
码元
/
秒
=
2
W
log
2
码元
b
i
t
/
s
=2W \ Baud = 2W \ 码元/秒 = 2W \log_{2} ^ {码元}\ bit/s
=2W Baud=2W 码元/秒=2Wlog2码元 bit/s
香农公式:频带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
W
l
o
g
2
(
1
+
S
N
)
(
b
i
t
/
s
)
其中,信噪比
(
d
B
)
=
10
l
o
g
10
S
N
(
d
B
)
C = W\ log_{2}^\ ({1 + \frac{S}{N}})\ (bit/s) \\其中,信噪比(dB) = 10\ log_{10}^{\frac{S}{N}} (dB)
C=W log2 (1+NS) (bit/s)其中,信噪比(dB)=10 log10NS(dB)
- 🌟信道复用技术
属于静态划分信道,用于多用户共享信道,不会发生冲突
频分复用(FDM)
时分复用(TDM)
波分复用(WDM)
光的频分复用(FDM)
码分复用(CDM,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又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
- 同轴电缆
组成(由内向外)
应用
- 双绞线
绞合的作用
分类
- 光纤(光导纤维)
分类
优点
- 无线电波
- 微波(直线传播)
- 红外线(红外通信属于点对点无线通信,直线传播)
- 激光(按传输媒体不同)
- 可见光——如:L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