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垃圾回收?
Java语言的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 GC)是Java运行时环境(JRE)提供的一项自动内存管理机制,用于自动释放不再使用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这是Java区别于C和C++等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因为Java程序员不需要显式地分配和释放内存。
二、如何判断对象是否需要回收?
判断对象是否存活的两种算法:引用计数法和可达性分析算法
①.引用计数法
Java堆中针对每个对象都设置一个引用计数器。当一个对象被创建并初始化赋值后,该变量计数设置为1。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即一个对象的某个引用超过了生命周期(出作用域后)或者被设置为一个新值时,计数器值就减1。任何引用计数为0的对象可以被当作垃圾回收。当一个对象被垃圾回收时,它引用的任何对象计数减1。
优点:
1.实时性较高,无需等到内存不够的时候,才开始回收,运行时根据对象的计数器是否为0,就可以直接回收。
2.在垃圾回收过程中,应用无需挂起。如果申请内存时,内存不足,则立刻报outofmember错误。
3.区域性,更新对象的计数器时,只是影响到该对象,不会扫描全部对象。
缺点:
1.每次对象被引用时,都需要去更新计数器,有一点时间开销。
2.浪费CPU资源,即使内存够用,仍然在运行时进行计数器的统计。
3.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
什么是循环引用问题
循环引用示例
class TestA{
public TestB b;
}
class TestB{
public TestA a;
}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a = new A();
B b = new B();
a.b=b;
b.a=a;
a = null;
b = null;
}
}
虽然a和b都为null,但是由于a和b存在循环引用,这样a和b永远都不会被回收
②.可达性分析算法
可达性分析法也叫根搜索算法,通过称为 GC Roots 的对象作为起点,从上往下进行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 (Reference Chain), 当发现某个对象与 GC Roots之间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 即认为该对象不可达,该对象也就成了垃圾回收的目标。
从GC Roots 开始没有引用链和Obejct5、Object6 和Object7 相连,因此这三个对象对于GC Roots 而言就是不可达的,会被垃圾回收,即便他们互相都有引用。
三、JVM中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
①.标记清除法
标记清除算法,是将垃圾回收分为2个阶段,分别是标记和清除。
1.标记:从根节点开始标记引用的对象。
2.清除:未被标记引用的对象就是垃圾对象,可以被清理。
原理说明:
程序运行期间所有对象的状态,它们的标志位全部是0(也就是未标记,以下默认0就是未标记,1为已标记),假设这会儿有效内存空间耗尽了,JVM将会停止应用程序的运行并开启GC线程,然后开始进行标记工作,按照根搜索算法,标记完以后,对象的状态如下图。
可以看到,按照根搜索算法,所有从root对象可达的对象就被标记为了存活的对象,此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标记。接下来,就要执行第二阶段清除了,那么清除完以后,剩下的对象以及对象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没有被标记的对象将会回收清除掉,而被标记的对象将会留下,并且会将标记位重新归0。接下来就不用说了,唤醒停止的程序线程,让程序继续运行即可。
优点:
标记清除算法解决了引用计数算法中的循环引用的问题,没有从root节点引用的对象都会被回收。
缺点:
1.效率较低,标记和清除两个动作都需要遍历所有的对象,并且在GC时,需要停止应用程序,对于交互性要求比较高的应用而言这个体验是非常差的。
2.通过标记清除算法清理出来的内存,碎片化较为严重,因为被回收的对象可能存在于内存的各个角落,所以清理出来的内存是不连贯的。
②.标记压缩算法
标记压缩算法是在标记清除算法的基础之上,做了优化改进的算法。和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也是从根节点开始,对对象的引用进行标记,在清理阶段,并不是简单的清理未标记的对象,而是将存活的对象压缩到内存的一端,然后清理边界以外的垃圾,从而解决了碎片化的问题。
原理说明:
首先也需要从根节点开始对所有可达对象做一次标记,但之后,它并不简单地清理未标记的对象,而是将所有的存活对象压缩到内存的一端。之后,清理边界外所有的空间。这种方法既避免了碎片的产生,又不需要两块相同的内存空间,因此,其性价比比较高。
优点:
优点同标记清除算法,解决了标记清除算法的碎片化的问题。
缺点:
同时,标记压缩算法多了一步,对象移动内存位置的步骤,其效率也有有一定的影响。
③.复制算法
复制算法的核心就是,将原有的内存空间一分为二,每次只用其中的一块,在垃圾回收时,将正在使用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内存空间中,然后将该内存空间清空,交换两个内存的角色,完成垃圾的回收。
如果内存中的垃圾对象较多,需要复制的对象就较少,这种情况下适合使用该方式并且效率比较高,反之,则不适合。
原理说明:
优点:
复制算法的优点是简单高效,不会出现内存碎片。
缺点:
内存利用率低,只有一半的内存被利用。特别是存活对象较多时效率明显降低,因为需要移动每个不可回收数据的内存实际位置。
④.分代收集算法
根据对象的存活周期将内存划分为几块,然后定义回收规则。如图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是年轻代(Young Generation)、老年代(Old Generation) 和 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另外年轻代又分为了Eden Space(伊甸空间) 、Survivor Space(幸存者空间)。分代收集的算法在当前商业虚拟机算法中被广泛采用。
分代回收算法只是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并不是真正一个新的算法,一般分为:老年代(Old Generation)和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老年代就是很少垃圾需要进行回收的,新生代就是有很多的内存空间需要回收,所以不同代就采用不同的回收算法,以此来达到高效的回收算法。
新生代:每次垃圾收集时都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那就选用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
老年代:老年代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所以就必须使用 “标记 - 清楚” 或者 “标记 - 整理” 算法来进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