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线程(73)什么时候应该使用自旋锁而不是阻塞锁


    在Java中,自旋锁并不是语言内置的一种锁机制,而阻塞锁例如ReentrantLock是Java并发包java.util.concurrent.locks中提供的一种锁机制。但是,可以使用Java中的原子类(如AtomicBoolean)来模拟自旋锁的行为。接下来,我将深入探讨何时使用自旋锁而不是阻塞锁,并通过Java代码示例演示自旋锁的实现。

    何时使用自旋锁

    1. 锁持有时间极短:当预期锁被持有的时间非常短时,使用自旋锁可以减少线程状态变换(从运行态到阻塞态再到运行态)的开销。
    2. 线程切换开销大:在多处理器系统上,如果线程切换的开销大于在CPU上忙等待的开销,自旋锁可能是更优的选择。
    3. 避免线程调度延迟:自旋锁可以避免线程调度导致的延迟,对于需要快速响应的系统尤其有用。

    Java中模拟自旋锁的实现

    在Java中,可以使用AtomicBoolean实现一个简单的自旋锁: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Boolean;
    
    public class SpinLock {
        private final AtomicBoolean lock = new AtomicBoolean(false);
    
        // 尝试获取锁
        public void lock() {
            while (!lock.compareAndSet(false, true)) {
                // 自旋等待
            }
        }
    
        // 释放锁
        public void unlock() {
            lock.set(fals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 SpinLock spinLock = new SpinLock();
            
            Runnable task = () ->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trying to acquire the lock");
                spinLock.lock();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acquired the lock");
                    // 模拟工作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spinLock.unlock();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released the lock");
                }
            };
            
            Thread t1 = new Thread(task);
            Thread t2 = new Thread(task);
            
            t1.start();
            t2.star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这个简单的自旋锁实现使用了AtomicBooleancompareAndSet方法尝试设置锁的状态。如果compareAndSet返回false,表示锁被其他线程持有,当前线程将继续自旋等待。一旦获取到锁,即compareAndSet返回true,当前线程将退出自旋,执行临界区代码。

    自旋锁 VS 阻塞锁

    • 适用场景:自旋锁适用于锁持有时间短且CPU资源不是很紧张的情况。而阻塞锁(如ReentrantLock)适用于锁持有时间长或需要减少CPU使用率的场景。
    • 线程状态:使用自旋锁时,线程保持在RUNNABLE状态;而使用阻塞锁时,线程可以进入WAITINGBLOCKED状态,减少了CPU的使用。
    • 上下文切换:自旋锁可能会导致较多的CPU消耗,特别是在高并发场景下,因为它会不断循环检查锁的状态而不释放CPU。相比之下,阻塞锁会导致线程上下文切换,但可以使CPU去执行其他任务。

    结论

    选择自旋锁还是阻塞锁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在设计和开发并发程序时,理解不同锁机制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至关重要。通过适当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程序的性能和响应能力。

  • 相关阅读:
    每日一问:Java中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
    Python GIL及其釋放/獲取函數
    爬虫、数据清洗和分析
    自考改革过渡期!广东小自考最优解只需要2门笔试
    Python核心知识点速查表,长图+26页pdf
    时间序列预测:用电量预测 05 BP神经网络
    RecyclerView 空白区域点击事件
    Ipadpro2020支持电容笔吗?好用的电容笔品牌排名推荐
    docker镜像,容器,挂载卷
    K8S中的ingress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43012298/article/details/13678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