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stat [文件名]:查看某个指定文件的元信息;
Linux系统文件三个主要的时间属性
atime(access time):最后一次访问文件或目录的时间
mtime(modify time):最后一次修改文件或目录(内容)的时间
ctime(change time):最后一次改变文件或目录(属性)的时间
查询文件中的内容最近访问时间即会更新
df -i: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
find ./ -inum (inode号) -exec rm -rf {} \; 根据inode号查找到指定文件并删除;
移动或重命名文件时,只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实例如下所示;
重定向修改文件内容,不会更改inode号,但在vim编辑器中修改文件内容,则会导致文件的inode号发生改变;
注意:
extundelete工具目前只能恢复ext类型的文件;
EXT类型文件恢复步骤
1.使用fdisk创建分区/dev/sdb1,格式化ext3文件系统;
2.安装依赖包;
3.编译安装extundelete;
4.对extundelete做软连接;
5.模拟删除并执行恢复操作;
原因:
(1)inode号被占满;
(2)磁盘出现问题的情况又分为:磁盘坏道和文件系统出现问题;
1.使用fdisk创建分区/dev/sdc1,格式化ext4文件系统;
1.只能备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2.必须使用root的权限才能操作;
3.只能备份XFS文件系统;
4.备份后的数据只能让xfsrestore解析;
5.不能备份两个具有相同UUID的文件系统(可用 blkid命令查看)
1.使用fdisk创建分区/dev/sdc2,格式化xfs文件系统;
2.备份、模拟删除
3.恢复
/var/log/messages:记录linux内核消息及名种应用程序的公共日志信息,包括启动、IO错误、网络错误、程序故障等,对于未使用独立日志文件的应用程序或服务,一般都可以从该日志文中获得相关的事件记录信息。
/var/log/cron:记录crond计划任务产生的事件信息。
/var/log/dmesg:记录linux系统在引导过程中的各种事件信息。
/var/log/maillog:记录进入或发出系统的电子邮件活动。
/var/log/lastlog:记录每个用户最近的登录事件。
/var/log/rpmpkgs:记录系统中安装的各rpm包列表信息。
/var/log/secure:记录用户认证相关的安全事件信息。
/var/log/wtmp:记录每个用户登录、注销及系统启动和停机事件。
/var/run/btmp:记录失败的、错误的登录尝试及验证事件。
由rsyslog软件包提供了rsyslogd程序。分别用于记录系统内核的消息和各种应用程序的消息。
在/etc/syslog.conf 配置文件中,配置记录的格式如下(具体参考man syslog.conf):
设备类别.日志级别 日志消息发送位置
—— 如果需要在同一行中设置多个“设备.级别”组合,每组之间用分号隔开。
—— 发送位置可以是本机的用户名:“-/var/log/maillog”中前面的"-"表示每次记录日志时并不马上进行数据同步。
/etc/rsyslog.conf:记录内核及系统服务的日志文件;
4.2.4用户日志分析
注意:
除了==/var/log/secure文件以外,其他三个用户日志文件都是二进制的数据文件==,无法直接使用tail、 less等文本查看工具浏览。
-k | 查看内核日志 |
-b -0/-1 | 查看本次/上次启动日志 |
-f | 实时跟踪 |
_PID=<进程PID> | 根据PID号查看用户日志 |
_UID=<账户UID> | 根据UID号查看用户日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