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day14|二叉树理论基础、二叉树递归遍历、二叉树迭代遍历


    目录

    a.二叉树理论基础

    b.二叉树递归遍历

    c.二叉树迭代遍历

    迭代法前序遍历

    迭代法中序遍历

    # 迭代法后序遍历


    a.二叉树理论基础

    在我们解题过程中二叉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

    满二叉树:如果一棵二叉树只有度为0的结点和度为2的结点,并且度为0的结点在同一层上,则这棵二叉树为满二叉树。也可以说深度为k,有2^k-1个节点的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在完全二叉树中,除了最底层节点可能没填满外,其余每层节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并且最下面一层的节点都集中在该层最左边的若干位置。若最底层为第 h 层(h从1开始),则该层包含 1~ 2^(h-1) 个节点。

     优先级队列其实是一个堆,堆就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同时保证父子节点的顺序关系。

    二叉搜索树是一个有序树

    • 若它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若它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它的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下面这两棵树都是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是一个有序树

    • 若它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若它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它的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下面这两棵树都是搜索树

    •  二叉树储存方式

    叉树可以链式存储,也可以顺序存储。

    那么链式存储方式就用指针, 顺序存储的方式就是用数组。

    二叉树可以链式存储,也可以顺序存储。

    那么链式存储方式就用指针, 顺序存储的方式就是用数组。

    顾名思义就是顺序存储的元素在内存是连续分布的,而链式存储则是通过指针把分布在各个地址的节点串联一起。

    链式存储如图:

    链式存储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来看看如何顺序存储呢?

    其实就是用数组来存储二叉树,顺序存储的方式如图:

    用数组来存储二叉树如何遍历的呢?

    如果父节点的数组下标是 i,那么它的左孩子就是 i * 2 + 1,右孩子就是 i * 2 + 2。

     

    • 二叉树主要有两种遍历方式:
    1. 深度优先遍历:先往深走,遇到叶子节点再往回走。
    2. 广度优先遍历:一层一层的去遍历。

    这两种遍历是图论中最基本的两种遍历方式,后面在介绍图论的时候 还会介绍到。

    那么从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进一步拓展,才有如下遍历方式:

    • 深度优先遍历
      • 前序遍历(递归法,迭代法)
      • 中序遍历(递归法,迭代法)
      • 后序遍历(递归法,迭代法)
    • 广度优先遍历
      • 层次遍历(迭代法)

    在深度优先遍历中:有三个顺序,前中后序遍历, 有同学总分不清这三个顺序,经常搞混,我这里教大家一个技巧。

    这里前中后,其实指的就是中间节点的遍历顺序,只要大家记住 前中后序指的就是中间节点的位置就可以了。

    看如下中间节点的顺序,就可以发现,中间节点的顺序就是所谓的遍历方式

    • 前序遍历:中左右
    • 中序遍历:左中右
    • 后序遍历:左右中

    大家可以对着如下图,看看自己理解的前后中序有没有问题。

    最后再说一说二叉树中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实现方式,我们做二叉树相关题目,经常会使用递归的方式来实现深度优先遍历,也就是实现前中后序遍历,使用递归是比较方便的。

    之前我们讲栈与队列的时候,就说过栈其实就是递归的一种实现结构,也就说前中后序遍历的逻辑其实都是可以借助栈使用递归的方式来实现的。

    而广度优先遍历的实现一般使用队列来实现,这也是队列先进先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需要先进先出的结构,才能一层一层的来遍历二叉树。

     

    b.二叉树递归遍历

    递归算法的三个要素。每次写递归,都按照这三要素来写,可以保证大家写出正确的递归算法!

    1.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确定哪些参数是递归的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那么就在递归函数里加上这个参数, 并且还要明确每次递归的返回值是什么进而确定递归函数的返回类型。

    2. 确定终止条件: 写完了递归算法, 运行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栈溢出的错误,就是没写终止条件或者终止条件写的不对,操作系统也是用一个栈的结构来保存每一层递归的信息,如果递归没有终止,操作系统的内存栈必然就会溢出。

    3.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确定每一层递归需要处理的信息。在这里也就会重复调用自己来实现递归的过程。

    好了,我们确认了递归的三要素,接下来就来练练手:

    以下以前序遍历为例:

    1.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因为要打印出前序遍历节点的数值,所以参数里需要传入vector来放节点的数值,除了这一点就不需要再处理什么数据了也不需要有返回值,所以递归函数返回类型就是void,代码如下:
    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vector<int>& vec)
    
    1. 确定终止条件:在递归的过程中,如何算是递归结束了呢,当然是当前遍历的节点是空了,那么本层递归就要结束了,所以如果当前遍历的这个节点是空,就直接return,代码如下:
    if (cur == NULL) return;
    
    1.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前序遍历是中左右的循序,所以在单层递归的逻辑,是要先取中节点的数值,代码如下:
    1. vec.push_back(cur->val); //
    2. traversal(cur->left, vec); //
    3. traversal(cur->right, vec); //

    单层递归的逻辑就是按照中左右的顺序来处理的,这样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基本就写完了

    那么前序遍历写出来之后,中序和后序遍历就不难理解了,代码如下:

    中序遍历:

    1. 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vector<int>& vec) {
    2. if (cur == NULL) return;
    3. traversal(cur->left, vec); //
    4. vec.push_back(cur->val); //
    5. traversal(cur->right, vec); //
    6. }

    后序遍历:

    1. 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vector<int>& vec) {
    2. if (cur == NULL) return;
    3. traversal(cur->left, vec); //
    4. traversal(cur->right, vec); //
    5. vec.push_back(cur->val); //
    6. }

    c.二叉树迭代遍历

    单纯使用栈处理迭代遍历时,无法同时解决访问节点(遍历节点)和处理节点(将元素放进结果集)不一致的情况。为了将前中后序统一起来,迭代的时候

    将访问的节点放入栈中,把要处理的节点也放入栈中但是要做标记。

    如何标记呢,就是要处理的节点放入栈之后,紧接着放入一个空指针作为标记。

    迭代法前序遍历

    迭代法前序遍历代码如下: (注意此时我们和中序遍历相比仅仅改变了两行代码的顺序)

    1. class Solution {
    2. public:
    3. vector<int> pre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4. vector<int> result;
    5. stack<TreeNode*> st;
    6. if (root != NULL) st.push(root);
    7. while (!st.empty()) {
    8. TreeNode* node = st.top();
    9. if (node != NULL) {
    10. st.pop();
    11. if (node->right) st.push(node->right); //
    12. if (node->left) st.push(node->left); //
    13. st.push(node); //
    14. st.push(NULL);
    15. } else {
    16. st.pop();
    17. node = st.top();
    18. st.pop();
    19. result.push_back(node->val);
    20. }
    21. }
    22. return result;
    23. }
    24. };

    迭代法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代码如下:(详细注释)

    1. class Solution {
    2. public:
    3. vector<int> in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4. vector<int> result;
    5. stack<TreeNode*> st;
    6. if (root != NULL) st.push(root);
    7. while (!st.empty()) {
    8. TreeNode* node = st.top();
    9. if (node != NULL) {
    10. st.pop(); // 将该节点弹出,避免重复操作,下面再将右中左节点添加到栈中
    11. if (node->right) st.push(node->right); // 添加右节点(空节点不入栈)
    12. st.push(node); // 添加中节点
    13. st.push(NULL); // 中节点访问过,但是还没有处理,加入空节点做为标记。
    14. if (node->left) st.push(node->left); // 添加左节点(空节点不入栈)
    15. } else { // 只有遇到空节点的时候,才将下一个节点放进结果集
    16. st.pop(); // 将空节点弹出
    17. node = st.top(); // 重新取出栈中元素
    18. st.pop();
    19. result.push_back(node->val); // 加入到结果集
    20. }
    21. }
    22. return result;
    23. }
    24. };

     

    # 迭代法后序遍历

    后续遍历代码如下: (注意此时我们和中序遍历相比仅仅改变了两行代码的顺序)

    1. class Solution {
    2. public:
    3. vector<int> post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4. vector<int> result;
    5. stack<TreeNode*> st;
    6. if (root != NULL) st.push(root);
    7. while (!st.empty()) {
    8. TreeNode* node = st.top();
    9. if (node != NULL) {
    10. st.pop();
    11. st.push(node); //
    12. st.push(NULL);
    13. if (node->right) st.push(node->right); //
    14. if (node->left) st.push(node->left); //
    15. } else {
    16. st.pop();
    17. node = st.top();
    18. st.pop();
    19. result.push_back(node->val);
    20. }
    21. }
    22. return result;
    23. }
    24. };

     

    参考: 代码随想录

  • 相关阅读:
    c++ 与 lua socket脚本高级调用
    Ef Core花里胡哨系列(10) 动态起来的 DbContext
    SpringCloud复习:(5) feign的底层原理
    【设计模式深度剖析】【3】【行为型】【职责链模式】| 以购物中心客户服务流程为例加深理解
    java项目使用GRPC框架
    FAST-LIO公式推导
    最佳websocket封装
    ElasticSearch在Java中的基本使用方式
    MySQL8--Windows下使用msi(图形界面)安装的方法
    在内存分配时,使用 4096-1 的常见做法是为了实现对齐的目的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60513199/article/details/13659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