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它是由n(n>=0)个有限结点组成一个具有层次关系的集合。把它叫做树是因 为它看起来像一棵倒挂的树,也就是说它是根朝上,而叶朝下的。 有一个特殊的结点,称为根结点,根节点没有前驱结点 除根节点外,其余结点被分成M(M>0)个互不相交的集合T1、T2、……、Tm,其中每一个集合Ti(1<= i <= m)又是一棵结构与树类似的子树。每棵子树的根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驱,可以有0个或多个后继 因此,树是递归定义的
节点的度:一个节点含有的子树的个数称为该节点的度; 如上图:A的为6 叶节点或终端节点:度为0的节点称为叶节点; 如上图:B、C、H、I...等节点为叶节点 非终端节点或分支节点:度不为0的节点; 如上图:D、E、F、G...等节点为分支节点 双亲节点或父节点:若一个节点含有子节点,则这个节点称为其子节点的父节点; 如上图:A是B的父节点 孩子节点或子节点:一个节点含有的子树的根节点称为该节点的子节点; 如上图:B是A的孩子节点 兄弟节点:具有相同父节点的节点互称为兄弟节点; 如上图:B、C是兄弟节点 树的度:一棵树中,最大的节点的度称为树的度; 如上图:树的度为6 节点的层次:从根开始定义起,根为第1层,根的子节点为第2层,以此类推; 树的高度或深度:树中节点的最大层次; 如上图:树的高度为4 堂兄弟节点:双亲在同一层的节点互为堂兄弟;如上图:H、I互为兄弟节点 节点的祖先:从根到该节点所经分支上的所有节点;如上图:A是所有节点的祖先 子孙:以某节点为根的子树中任一节点都称为该节点的子孙。如上图:所有节点都是A的子孙 森林:由m(m>0)棵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称为森林
树结构相对线性表就比较复杂了,要存储表示起来就比较麻烦了,既然保存值域,也要保存结点和结点之间 的关系,实际中树有很多种表示方式如:双亲表示法,孩子表示法、孩子双亲表示法以及孩子兄弟表示法 等。我们这里就简单的了解其中最常用的孩子兄弟表示法
- typedef int DataType;
- struct Node
- {
- struct Node* _firstChild1; // 第一个孩子结点
- struct Node* _pNextBrother; // 指向其下一个兄弟结点
- DataType _data; // 结点中的数据域
- };
一棵二叉树是结点的一个有限集合,该集合: 1. 或者为空 2. 由一个根节点加上两棵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
从上图可以看出:
1. 二叉树不存在度大于2的结点
2. 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颠倒,因此二叉树是有序树
注意:对于任意的二叉树都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复合而成的:
1. 满二叉树:一个二叉树,如果每一个层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则这个二叉树就是满二叉树。也就是 说,如果一个二叉树的层数为K,且结点总数是 ,则它就是满二叉树。 2. 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是效率很高的数据结构,完全二叉树是由满二叉树而引出来的。对于深度为K 的,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1至n的结点一一对 应时称之为完全二叉树。 要注意的是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
1. 若规定根节点的层数为1,则一棵非空二叉树的第i层上最多有 个结点.
2. 若规定根节点的层数为1,则深度为h的二叉树的最大结点数是 .
3. 对任何一棵二叉树, 如果度为0其叶结点个数为 , 度为2的分支结点个数为 ,则有 = +1
4. 若规定根节点的层数为1,具有n个结点的满二叉树的深度,h= . (ps: 是log以2 为底,n+1为对数) 5. 对于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如果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数组顺序对所有节点从0开始编号,则对 于序号为i的结点有:
1. 若i>0,i位置节点的双亲序号:(i-1)/2;i=0,i为根节点编号,无双亲节点
2. 若2i+1=n否则无左孩子
3. 若2i+2=n否则无右孩子
堆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堆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满足堆性质,也就是每个节点的值都必须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根据这个性质,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大堆:在大堆中,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因此,堆的根节点(即堆顶)包含了堆中的最大值。
小堆:在小堆中,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因此,堆的根节点包含了堆中的最小值。
- 1
- / \
- 3 6
- / \ / \
- 5 9 8 13
在这个小堆中:
这个小堆对应数组存储结构为1 3 6 5 9 8 13
下面是一个大堆的结构:
- 13
- / \
- 9 8
- / \ / \
- 5 3 6 1
对应数组结构为13 9 8 5 3 6 1
堆的树形结构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在实际的物理存储上,堆通常是以数组的形式来实现的
还是三个文件
h文件中放我们所需要的结构
这里我们去实现二叉树时我们用数组会更简单些
- #pragma once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
- typedef int HPDataType;
-
- typedef struct Heap
- {
- HPDataType* a;
- int size;
- int capacity;
- }HP;
-
- void HPInit(HP* php);
- void HPDestroy(HP* php);
- // 插入后保持数据是堆
- void HPPush(HP* php, HPDataType x);
- HPDataType HPTop(HP* php);
-
- // 删除堆顶的数据
- void HPPop(HP* php);
-
- bool HPEmpty(HP* php);
初始化和销毁因为前边很多数据结构都用了,所以就很简单了
- void HPInit(HP* php)
- {
- assert(php);
- php->a = NULL;
- php->capacity = 0;
- php->size = 0;
-
- }
- void HPDestroy(HP* php)
- {
- assert(php);
- free(php->a);
- php->a = NULL;
- php->capacity = php->size = 0;
-
- }
推入数据的话和其他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没有空间就创建给4,有了如果满了就给2倍
- void HPPush(HP* php, HPDataType x)
- {
- assert(php);
- if (php->size == php->capacity)
- {
- //如果没有空间就创建新空间,空间为零给四否者是二倍
- size_t newCapacity = php->capacity == 0 ? 4 : php->capacity * 2;
- HPDataType* tmp = realloc(php->a, sizeof(HPDataType) * newCapacity);
- if (tmp == NULL)
- {
- perror("realloc fail");
- return;
- }
- php->a = tmp;
- php->capacity = newCapacity;
- }
-
- php->a[php->size] = x;
- php->size++;
-
- AdjustUp(php->a, php->size - 1);
- }
我们这里以小堆为例进行讲解:
当向堆中插入一个新元素后,为了维持小顶堆的性质(即父节点的值始终小于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可能需要进行元素的向上调整)。下面详细说明这个过程:
1.当一个新元素被加入到堆中时,它首先被放置在堆的末尾(即作为树的最底层的最右侧的叶子节点),以保持完全二叉树的形状。
2.比较新节点与其父节点的值:插入的新元素可能会破坏小顶堆的性质,此时需要将新元素与其父节点进行比较。对于数组中的节点 i(假设索引从0开始),其父节点的位置是 (i - 1) / 2。注意这里全是整数值,比如下标为2的元素,它的父节点就为0
3.如果新元素的值小于其父节点的值,那么就需要交换这两个节点的值,因为在小顶堆中父节点应当是小于或等于子节点的值
4.向上递归:继续将现在的节点位置(原父节点的位置,因为已经交换)与新的父节点进行比较,如果还是小新的父节点的值,继续交换。这一过程一直进行,直到新元素到达根节点,或新元素大于或等于其父节点的值。
代码实现就是
- //向上调整
- void AdjustUp(HPDataType* a, int child)
- {
- int parent = child / 2 - 1;
- while (child > 0)
- {
- if (a[child] > a[parent])
- {
- Swap(&a[child], &a[parent]);
- child = parent;
- parent = (parent - 1) / 2;
- }
- else
- {
- break;
- }
- }
-
- }
因为后边需要用到交换
所以我们就直接进行一个函数包装
- void Swap(HPDataType* px, HPDataType* py)
- {
- HPDataType tmp = *px;
- *px = *py;
- *py = tmp;
- }
堆默认规定,要删除根节点的数据
堆顶存放最小值,删除后,为了满足小堆的性质,接下来根节点存储的为次小值
由于堆是以数组的形式存储的,堆顶元素就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删除堆顶元素后,需要保持堆的完整性和顺序特性
将堆的最后一个元素移动到堆顶:为了保持结构性质,堆的最后一个元素被移动到堆顶位置。这是因为在二叉堆中,我们希望维护一个完全二叉树的结构。使用最后一个元素来替代被删除的元素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它保证了树的结构完整性。
移动最后一个元素到堆顶后,这个新的堆顶元素可能会破坏堆的顺序性质。为了恢复堆的性质,需要执行下沉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比较新的堆顶元素与其子节点。
如果在最小堆中,新的堆顶元素比其子节点大,则它需要与其最小的子节点交换位置; 在最大堆中,如果新的堆顶元素比其子节点小,则它需要与其最大的子节点交换位置。
重复这个比较和交换过程,直至新的堆顶元素被移至正确的位置,也就是说,它不再比任何一个子节点大(在最小堆中)或小(在最大堆中)
- void HeapPop(Heap* php)
- {
- assert(php);
- assert(php->size > 0);
-
- Swap(&php->a[0], &php->a[php->size - 1]);
- php->size--;
- Ajustdown(php->a,php->size,0);
- }
- //向下调整
- void AdjustDown(HPDataType* a, int n, int parent)
- {
-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 while (child < n)
- {
- // 假设法,选出左右孩子中小的那个孩子
-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1] > a[child])
- {
- ++child;
- }
-
- if (a[child] > a[parent])
- {
- Swap(&a[child], &a[parent]);
- parent = child;
- child = parent * 2 + 1;
- }
- else
- {
- break;
- }
- }
- }
我们需要找小一点的孩子进行交换
1.子节点选择:计算左子节点的索引(child = parent * 2 + 1)。在二叉堆中,给定父节点索引为i的情况下,左子节点的索引为2*i + 1,右子节点的索引为2*i + 2。开始时,我们先考虑左子节点。
2.while循环:确保当前考虑的子节点索引没有超出数组的界限,如果有两个节点,判断右节点是否小于左节点,如果小,child++,后面让右孩子与父节点交换
3.更新parent索引为当前child的索引,继续向下遍历堆。更新child索引为新parent索引的左子节点,准备进行下一轮的比较。
4.结束循环:如果子节点的值不小于父节点的值,说明当前父节点的位置适当,堆的性质得以维持,此时循环可以终止。
5.对于每次AdjustDown调用,最坏情况下需要进行的比较和交换次数与堆的高度成正比,即O(log n)
6.AdjustDown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 n)
这里的中间10圈出来是要去删除
- / 删除堆顶的数据
- void HPPop(HP* php)
- {
- assert(php);
- assert(php->size > 0);
-
- Swap(&php->a[0], &php->a[php->size - 1]);
- php->size--;
-
- AdjustDown(php->a, php->size, 0);
- }
- bool HPEmpty(HP* php)
- {
- assert(php);
- return php->size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