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细节随笔


    1:python 二维数组的创建方式
    下面是创建三行两列的数组 且数组的初始元素是0
    0 for i in range(2) 表示的是创建两列, 后面的 for j in range(3) 表示 这样的 我要3个 也就是3行了

    1. a = [[0 for i in range(2)] for j in range(3)]
    2. print(a)

    2:数组里面的 a.index(x) 表示的是数组a里面,第一次出现x的下表, 若不存在则会报异常

    1. fruits = ['apple', 'banana', 'orange', 'apple']
    2. # 查找'apple'第一次出现的索引
    3. index = fruits.index('apple')
    4. print(index) # 输出: 0
    5. # 从指定位置开始查找'apple'第一次出现的索引
    6. index = fruits.index('apple', 1)
    7. print(index) # 输出: 3

    3:列表推导式:

    1. result = [i for i in range(10) if i > 8]
    2. print(result) # 输出: [9]

    4:字典推导式:
    这行代码使用了字典推导式来生成一个字典

    1. x = {i: str(i+3) for i in range(3)}
    2. print(x) # 输出: {0: '3', 1: '4', 2: '5'}

    5:python里面的zip函数:
    zip() 函数用于将多个可迭代对象(例如列表、元组等)中对应的元素打包成一个个元组,然后返回这些元组组成的对象。zip() 函数会以最短的输入可迭代对象的长度为准,超出部分将被忽略。

    1. # 定义两个列表
    2. list1 = [1, 2, 3]
    3. list2 = ['a', 'b', 'c']
    4. # 使用 zip() 函数打包成元组
    5. zipped = zip(list1, list2)
    6. # 打印结果
    7. print(list(zipped)) # 输出: [(1, 'a'), (2, 'b'), (3, 'c')]

    6:enumerate函数的用法
    enumerate() 函数用于同时遍历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字符串等)的索引元素:
    获取每个元素的下标(index) 以及每个下标对应的元素值(value)

    1. # 定义一个列表
    2. my_list = ['apple', 'banana', 'orange']
    3. # 使用 enumerate() 遍历列表并获取索引和元素
    4. for index, value in enumerate(my_list):
    5. print(f'Index: {index}, Value: {value}')
    6. # 输出的结果是:
    7. # Index: 0, Value: apple
    8. # Index: 1, Value: banana
    9. # Index: 2, Value: orange

    7: replace() 注意replace()方法 并不会修改原来的字符串,只会去返回一个新的字符串

    1. w = "93python22"
    2. for i in w:
    3. if "0" <= i <= "9":
    4. continue
    5. else:
    6. w.replace(i, "")
    7. print(w) # 93python22

    8:for 和 remove()的使用:

    1. a = ['1', '2', '2', '3']
    2. for i in a:
    3. if i == '2':
    4. a.remove(i)
    5. print(a)
    6. # 输出的结果 是 ['1', '2', '3']

    for 循环遍历列表时,会先获取列表的长度,然后按照索引从前往后依次访问列表中的元素。而当我们对列表进行删除操作时,会改变列表的长度和索引,可能导致一些元素被跳过或重复访问。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在遍历列表 a 的过程中,对列表进行了修改(删除了元素 '2'),导致下一次循环时列表的长度和索引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第一个 '2' 被正常访问并删除,但是第二个 '2' 却被跳过了(因为它的索引变成了 2),最终的结果是输出了未被删除的元素 '1'、'2' 和 '3'。

     当我们想删除掉a里面的2的时候 我们可以这么写:

    1. a = ['1', '2', '1', '3', '2', '2']
    2. a = [i for i in a if i != '2']
    3. print(a)
    4. # 输出的结果是:
    5. # ['1', '1', '3']

    9: 保留指定小数点位数:round("结果",   "保留小数点的位数")

    round(2.54 * value, 2)

    10:小数点转换为字符串类型的 用的是str() 但是会省略多余的0 这个是致命的 
    因此我们可以用 "{:.2f}".format(num) 这个是直接转换为字符串

    1. num = 12.70
    2. print("{:.2f}".format(num))
    3. # 输出的结果是 12.70
  • 相关阅读:
    【排坑】websoucket场景下文件无法上传到服务器的解决方案
    k8s-身份认证与权限
    Code For Better 谷歌开发者之声——Flutter - Google 开源的移动 UI 框架
    05.智慧商城——路由前置守卫、首页动态渲染
    Linux(CentOS/Ubuntu)——安装nginx
    这怎么回事?宝宝边吃母乳边用手推妈妈,宝宝的心思知多少
    sudo rm-rf引发的惨案——Linux硬盘的分区和挂载
    底层逻辑-理解Go语言的本质
    docker 进入Tomcat网站
    C++ primer 查漏补缺十:Sales_data类的设计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74304371/article/details/13645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