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深度学习和大模型的基础认知


    这年头,作为一个技术人,话头里没有“大模型”,和人聊天都聊不下去。为了让自己和大家能更好的参与话头,特撰写此文,提供一些对大模型的基础认知能力(门外汉,浅尝辄止)。旨在解自己的一些困惑,比如,模型是什么意思?千亿/万亿参数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大模型如此耗费算力?

    什么是机器学习

    关于什么是机器学习,李宏毅老师在其课程中说地很精辟,即 机器学习 ≈ 机器自动找一个函数f( )

    函数(function)就是一个输入,返回一个输出。数学表示是y=f(x),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比如一片面包的卡路里是200卡,那么我摄入的能量和面包数量(x)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 y = 200x,200是参数,有了这个函数,我就能“预测”如果我吃了3片面包,会摄入600卡能量。在机器学习领域,模型(model)和函数的意思等价所谓大模型,就是一个巨大的函数。只不过这是一个上千亿参数,只有机器能处理和理解的巨大函数。

    机器学习根据函数输出来分类:

    1. 回归(Regression):函数的输出是一个数值。比如通过今天的PM2.5,温度,预测明天的PM2.5

    2. 分类(Classification):函数的输出是一个类别(选择题)。比如判断一个邮件是不是spam(垃圾邮件)

    3. 生成式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生成结构化文件(影像,语音,文句)

    什么是深度学习?

    我们以李宏毅老师课程中介绍的预测youtube频道观看人数为例。来介绍深度学习相关的概念。

    这个案例是关于李宏毅老师的真实youtube频道,现在已知该频道2017~2020年3年每天观看人次的数据,现在我们需要通过机器学习帮我预测未来的观看人次。

    最原始做法

    机器学习就是找函数,假设这是一个线性函数 Y = b + wX,其中X是前一天的观看人次,Y是接下来一天的观看人次。b(bias,偏移量)和w(weight,权重)是未知参数(unknow paramters)。我们的目标就是b和w这两个未知参数求解出来,如何求解呢?

    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它是关于b和w的函数L(b, w)。所谓损失就是计算值和标注值(正确数据)之间的差值。假设b,w的初始值分别是0.5k和1,那么L(0.5k, 1) = 标注的正确答案 — (0.5k + 1 * X)计算出来的答案。比如X代表2017/1/1的观看人数为4.8k,而2017/1/2的真实数据是4.9k(也叫label,标注值),根据我们设定的函数Y = b + wX,可以算出 0.5k + 1 * 4.8k = 5.3k。那么这里的损失,也叫误差(error)是e = 5.3k - 4.9k = 0.4k。

    为了防止正负error不抵消,我们可以将误差定义为绝对值形式(Mean Absolute Error,MAE)。e = | y(函数值)— y(label值,真实数值)| ,这样对于总的Loss,我们可以定义为

    05a63e291ba3cb28d24a441ad842576a.png

    了解了损失函数的意义,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找到一组b, w使得L(b, w)最小。寻找最小值,我们可以利用函数在切线方向斜率最大的特点,而函数的切线正是函数的导数(微分),这种利用微分寻找最优参数的过程,就是梯度下降方法(Gradient Descent)。

    如下图所示,假设我们只看w(可以通过偏导数实现),那么L(b, w)将变成单变量函数,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所示的梯度下降过程,找到那个使得L(b, w)最小的w(weight)值。类似的,我们可以找到使L(b, w)最小的b(bias)值。

    82d3008457ca280bcc1504e008d877fb.png

    通过对损失函数进行梯度下降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当b=0.1k,w=0.97的时候损失函数L的值最小为0.48k。然而不幸的是在测试数据上的表现比较差,Loss是0.58k。所以总结一下机器学习主要就是三步:首先选择一个模型(线性模型,深度学习模型等),然后定义损失函数,最后求解最优参数值ee3a491a66e1d02dac7eb76b39c39f40.png

    多看几天的数据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如果往前多参考几天的数据,而不仅仅是前一天的数据会不会更好呢。即我们的函数要改成:

    f012138675b95216a5d15aa1b8598acf.pngoutside_default.png

    假设我们要用前7天的数据,相对于前面的Y = b + wX函数,这个新函数无疑是更加复杂,同时,其未知参数也更加多,包括,这个更加复杂的算法带来的收益是我们的预测结果也将更加准确。通过同样的损失函数,经过梯度下降算法,我们得到θ为<0.05k 0.79 -0.31 0.12 -0.01 -0.10 0.30 0.18 >的时候,损失函数L( )最小为0.38k,在测试数据上的Loss是0.49K。看来用7个变量来代替1个变量,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当我们继续加大参数量,从之前的7天数据,增加到28天,测试数据的Loss会更好一点,是0.46K。然而,在增加到56天时,Loss还是0.46K,就再也提升不上去了。想要提高成绩,我们需要更加复杂的模型

    d6f1e4de4cf1ec03b06fbc5ba8d36aa5.png

    线性模型太简单

    Linear models  are too simple... we need more sophisticated models.

    线性函数模型(Linear Model 比如 Y=b+wX)因为是直线,非常简单。不能模拟真实情况,真实的情况往往都不是简单线性关系,比如下图所示的红色曲线,是由三个折线组成。要拟合这样的折线,我们可以通过叠加多个sigmoid函数来达成。我们可以通过3个蓝色的sigmoid函数叠加来形成。

    eab288475fb843851493e13190a744d1.png

    你也许会说,你这个还是折线,如果要表征更加平滑的曲线(Curve)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多个分段的(piecewise)直线来模拟,只要线段足够多,就会足够接近。

    24c6d755e5f210a2ea62b428d3ddf426.png

    在这个思路的引导下,我们可以将原来的简单线性函数,用一个更有弹性,可以模拟更复杂曲线的函数(多个sigmoid函数叠加)来取代:

    d52ab64787456409eed0219029a7fad1.png

    如果需要看多天的数据,换成多个sigmoid的表达将如下所示:

    564bfd4cc8c2ae2f115bad06811b76ea.png

    深度学习

    对于上面的新函数,假设我们选择3个特征(j: no. of features,也就是看过去3天的数据),用3个sigmoid函数去逼近更复杂的函数(i:no. of sigmoid),那么sigmoid函数内部(蓝色虚线内)的计算式如下所示:14967b157c846003099b85e45de3cc2a.png

    用线性代数的向量表示方法,可以改写为:

    f4082ed8aebe6610aa1cf28e4551b4e2.png

    再加半部分的未知参数,完整的新函数可以表示为:

    002bb3869e1dee4ff20c3f005c65f674.png

    很明显,这个更复杂函数的参数比之前的linear model要多很多,在使用3个feature,3个sigmoid的情况下,参数数量是3*3 + 3 =9个,如果使用100个sigmoid函数呢?其未知参数将变成100*3+100=400个,这些参数在机器学习中统称为θ(theta),通常用向量表示。通过类似的Loss fucntion,以及梯度下降方法,我们可以找到使Loss最小的θ。

    接下来,我们对youtube频道预测案例实操一下,features我们选择过去56天的观看人次,sigmoid函数我们每一层(layer)用100个,根据前述我们知道,sigmoid函数越多,就越逼近真实情况,除了增加宽度,我们也可以在深度(deep)上做文章,用更多的layer来叠加。实测结果如下:

    209836fdbcdef884e7783b7205027610.png

    这种有很多sigmoid函数叠加起来的函数模型,我们给他一个fancy name就是Deep learning。 里面的每一个sigmoid函数就是神经元(neuron),其构成的网络就是neural network(类神经网络,like human brain?)。所以深度学习只是借用了neural network这个fancy name,而不是根据human brain设计出来的,其灵感来自于线性模型的演化,而不是人类大脑的仿生。人类大脑只是一个形象的隐喻而已

    66615a066dc48200f1d2bb603a4de5c8.png

    既然如此,是不是sigmoid越多越好,layer越深越好?实际上并非如此,当使用4个hidden layer的时候,虽然在训练数据上表现更好,但是测试数据的表现更差了,也就是发生了我们说的过拟合(overfitting)。

    2b927c53432d8a9300cb5930ddde182c.png

    在做Deep learning训练的时候,会用到以下hyperparameters(超参数)

    • Batch size:对训练数据进行分批

    • learning rate:这个是用梯度下降,找到使Loss function最小的b、w参数的学习率。Learning rate越大训练越快,但训练出的模型可能会越粗糙

    • 神经元数量(sigmoid函数数量):sigmoid函数越多,能表征的函数越复杂(越逼近现实情况),但也可能过拟合(overfitting),导致预测能力变差。

    • hidden layer(隐藏层数):层数越深,能表征的函数越复杂,但同样,过多layer可能overfiting

    所以深度学习的参数数量 = 神经元数量 * 层数(hidden layer),比如有10个sigmoid函数,10层,那么需要训练的参数量就是100。1000亿大模型可能就是每一层有10亿个神经元,100层

    什么是LLM大语言模型?

    大语言模型(LLM)是基于海量文本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它不仅能够生成自然语言文本,还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含义,处理各种自然语言任务,如文本摘要、问答、翻译等。2023年,参数量已从最初的十几亿跃升到如今的一万亿。参数量的提升使得模型能够更加精细地捕捉人类语言微妙之处,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语言的复杂性。

    说到底,就是“大力出奇迹”,发生了量变到质变,上万亿参数的训练,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这个之前无法完成的计算量,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英伟达为什么那么火)成为了可能。

    为什么大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对大模型计算量进行估算。大模型训练都是用GPU,因为GPU的并行能力特别适合向量计算,衡量GPU性能的指标是FLOPS,全称是Floating-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即每秒浮点运算次数。

    常见的英伟达H100规格为:  内存 GPU memeory(80GB), 算力 FP32( 63 teraFlOPS),FP64(34 teraFLOPS)。数据精度,有fp32和fp16两种,fp32是4Bytes(1.4*10-45~1.7 * 1038),fp16是2Bytes,大模型有很多层的矩阵乘法,0.1*0.1 .....0.1乘几十次,要保证精度不丢失的话最好是要fp32。

    在训练大模型的时候,总算力需求 = 模型参数量 * 词数 * 单词运算量。以GPT3为例,其模型参数为总量为1750亿;GTP3的训练词为45TB,3000亿个单词。

    关于单词运算量:

      • 推理:一个词更新一个参数,需要计算一次乘法,一次加法,2次运算/次

      • 训练:涉及反向传播算法,是正向的2倍,故训练每个词的运算量是推理的3倍,需要消耗6次运算/次。

    所以对于GPT3的训练来说,总算力需求 =1750亿 * 3000亿 * 6 = 3.15×1023 FLOPS

    GPU数量 = 总计算量 / GPU算力 * 利用率 / 计算用时

    因此,如果ChatGPT一个月训练一次(一个月等于2592000秒),总计算量为3.15×1023 FLOPS,一张H100 GPU单卡算力(63 TFLOPS),其利用率为50%。所需的GPU数量为:

    GPU数量 =  3.15×1023 FLOPS / (6.3 ×1013 FLOPS ×50%) / 2.592 ×10 6 = 3839

    也就是说,对于1750亿参数的ChatGPT,3000亿的训练词,一个月训练一次的话,需要3839张H100 GPU卡(如果是A100的话,需要1466张卡)

    对于推理,假设一个月的访问量是17.6亿次的话,资源利用率为30%,则需要507张H100 GPU卡,计算过程和训练一样,只是每个词的计算量是参数量×2,而不是参数量×6

    跑一下大模型,感受下计算量

    这里我们选择的是microsoft开源的phi-2 transfomer模型,该模型是有27亿参数,用1.4T的tokens进行训练,使用96个A100-80G的显卡,训练了14天完成。据评测,其表现在130亿参数以下大模型中完胜。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在本地进行实践:

    1. 准备Python虚环境

    1. #创建并进入工作目录
    2. cd D:\
    3. mkdir transformers
    4. cd transformers
    5. #创建Python虚拟环境
    6. python -m venv .env
    7. #激活Python虚拟环境,注意:需管理员模式
    8. .env\Scripts\activate
    9. #升级pip
    10. py -m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1. 安装Transforers

    1. #安装Transformers和PyTorch
    2. pip install 'transformers[torch]'
    1. 配置环境变量

    1. #设置Transformers离线运行
    2. SET TRANSFORMERS_OFFLINE=1
    1. 使用git下载模型。注意git版本必须要是2.43.0以上,否则不能下载4G以上的文件。phi-2模型文件超过4G

    1. #切换至工作目录
    2. cd D:\transformers
    3. #下载模型
    4. git clone https://huggingface.co/microsoft/phi-2
    1. 运行代码,在D:\transformers 目录,添加一个新msphi2.py,添加以下代码,然后运行python .\msphi2.py

    1. import torch
    2.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ModelForCausalLM, AutoTokenizer
    3. import time
    4. class Timer:
    5. """用来记录执行时间的辅助类
    6. """
    7. _start_time = None
    8. _end_time = None
    9. @classmethod
    10. def start(cls, task):
    11. cls._start_time = time.time()
    12. print(f"开始{task}...")
    13. @classmethod
    14. def end(cls, task):
    15. cls._end_time = time.time()
    16. elapsed_time = cls._end_time - cls._start_time
    17. print(f"{task}用时 : {int(elapsed_time)}秒.")
    18. Timer.start("加载")
    19. # 加载模型
    20. model = AutoModelForCausalLM.from_pretrained("./phi-2", torch_dtype=torch.float32, trust_remote_code=True)
    21. tokenizer = AutoTokenizer.from_pretrained("./phi-2", trust_remote_code=True)
    22. Timer.end("加载")
    23. Timer.start("推理")
    24. # 输入提示词
    25. inputs = tokenizer('''Write a detailed analogy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a lighthouse.''', return_tensors="pt", return_attention_mask=False)
    26. # 进行推理
    27. outputs = model.generate(**inputs, max_length=200)
    28. text = tokenizer.batch_decode(outputs)[0]
    29. # 输出推理结果
    30. print(text)
    31. Timer.end("推理")

    我本地机器是8u16g的thinkpad,运行结果如下:

    1. 开始加载...
    2. 加载用时 : 21
    3. 开始推理...
    4. Write a detailed analogy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a lighthouse.
    5. Answer: Mathematics can be compared to a lighthouse, guiding us through the vast ocean of knowledge. Just as a lighthouse illuminates the path for ships, mathematics illuminat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It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upon which we can build our knowledge and navigate through complex problems.
    6. 推理用时 : 98

    当程序开始运行的时候,内存基本打满,CPU使用率也到了80%以上,即使这样对于200个tokens的输出还是需要98秒,可见用CPU跑大模型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当我把max_length调整为100时,推理用时为49秒,时间也减少了一半。

    最后,再次强调,本文只是对大模型,更多是对深度学习的基础认知。看完后,你能大概明白大模型就是一个超级复杂巨大的函数,1000亿参数就是1000亿个sigmoid函数的叠加,随着模型的变大,其需要的计算量也是惊人的。从而,在下次有人说谁谁谁又出了一个万亿参数的NB模型,我们能大概理解其为什么NB,万亿不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数字。

    参考:

    李宏毅深度学习课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018rCVvOo

    梯度下降:https://www.jianshu.com/p/c7e642877b0e

    phi-2模型:https://huggingface.co/microsoft/phi-2

  • 相关阅读:
    ENVI5.6超详细教程大全-从安装包到安装流程详解
    u盘格式化后数据能恢复吗?
    import.meta.glob() 如何导入多个目录下的资源
    Java 8实战(二)- 通过行为参数化传递代码
    [架构之路-246]:目标系统 - 设计方法 - 软件工程 - 需求工程- 需求开发:获取、分析、定义、验证
    springboot的配置文件
    前端错误监控及前端错误上报
    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及绘制
    Springboot毕设项目基于SpringBoot框架的阳光二手书籍管理系统y444i(java+VUE+Mybatis+Maven+Mysql)
    【大规模 MIMO 检测】基于ADMM的大型MU-MIMO无穷大范数检测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significantfrank/article/details/1361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