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学习笔记:23 | 二叉树基础(上):什么样的二叉树适合用数组来存储?


    前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节课程思维导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面我们讲的都是线性表结构,栈、队列、链表等等。今天我们讲一种非线性表结构,树。问题:二叉树有哪几种存储方式?什么样的二叉树适合用数组来存储?

    树(Tre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树”这种数据结构真的很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树”,这里面每个元素我们叫做“节点”;用来连接相邻节点之间的关系,我们叫做“父子关系”。
    A 节点就是 B 节点的父节点,B 节点是 A 节点的子节点。B、C、D 这三个节点的父节点是同一个节点,所以它们之间互称为兄弟节点。我们把没有父节点的节点叫做根节点,也就是图中的节点 E。我们把没有子节点的节点叫做叶子节点或者叶节点,比如图中的 G、H、I、J、K、L 都是叶子节点。
    关于“树”,还有三个比较相似的概念:高度(Height)、深度(Depth)、层(Level)。它们的定义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你一看应该就能明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树这种数据结构的高度也是一样,从最底层开始计数,并且计数的起点是 0。
    树这种数据结构的深度也是类似的,从根结点开始度量,并且计数起点也是 0。
    “层数”跟深度的计算类似,不过,计数起点是 1,也就是说根节点位于第 1 层。

    二叉树(Binary Tree)

    二叉树,顾名思义,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叉”,也就是两个子节点,分别是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不过,二叉树并不要求每个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有的节点只有左子节点,有的节点只有右子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编号 2 的二叉树中,叶子节点全都在最底层,除了叶子节点之外,每个节点都有左右两个子节点,这种二叉树就叫做满二叉树。
    编号 3 的二叉树中,叶子节点都在最底下两层,最后一层的叶子节点都靠左排列,并且除了最后一层,其他层的节点个数都要达到最大,这种二叉树叫做完全二叉树。
    为什么偏偏把最后一层的叶子节点靠左排列的叫完全二叉树?如果靠右排列就不能叫完全二叉树了吗?这个定义的由来或者说目的在哪里?
    如何表示(或者存储)一棵二叉树?想要存储一棵二叉树,我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指针或者引用的二叉链式存储法,一种是基于数组的顺序存储法。
    我们先来看比较简单、直观的链式存储法。从图中你应该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每个节点有三个字段,其中一个存储数据,另外两个是指向左右子节点的指针。我们只要拎住根节点,就可以通过左右子节点的指针,把整棵树都串起来。这种存储方式我们比较常用。大部分二叉树代码都是通过这种结构来实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再来看,基于数组的顺序存储法。我们把根节点存储在下标 i = 1 的位置,那左子节点存储在下标 2 * i = 2 的位置,右子节点存储在 2 * i + 1 = 3 的位置。以此类推,B 节点的左子节点存储在 2 * i = 2 * 2 = 4 的位置,右子节点存储在 2 * i + 1 = 2 * 2 + 1 = 5 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来总结一下,如果节点 X 存储在数组中下标为 i 的位置,下标为 2 * i 的位置存储的就是左子节点,下标为 2 * i + 1 的位置存储的就是右子节点。反过来,下标为 i/2 的位置存储就是它的父节点。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只要知道根节点存储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计算子节点,根节点会存储在下标为 1 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通过下标计算,把整棵树都串起来。

    我刚刚举的例子是一棵完全二叉树,所以仅仅“浪费”了一个下标为 0 的存储位置。如果是非完全二叉树,其实会浪费比较多的数组存储空间。你可以看我举的下面这个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如果某棵二叉树是一棵完全二叉树,那用数组存储无疑是最节省内存的一种方式。因为数组的存储方式并不需要像链式存储法那样,要存储额外的左右子节点的指针。这也是为什么完全二叉树会单独拎出来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完全二叉树要求最后一层的子节点都靠左的原因。

    二叉树的遍历

    经典的方法有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其中,前、中、后序,表示的是节点与它的左右子树节点遍历打印的先后顺序。

    1. 前序遍历是指,对于树中的任意节点来说,先打印这个节点,然后再打印它的左子树,最后打印它的右子树。
    2. 中序遍历是指,对于树中的任意节点来说,先打印它的左子树,然后再打印它本身,最后打印它的右子树。
    3. 后序遍历是指,对于树中的任意节点来说,先打印它的左子树,然后再打印它的右子树,最后打印这个节点本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上,二叉树的前、中、后序遍历就是一个递归的过程。比如,前序遍历,其实就是先打印根节点,然后再递归地打印左子树,最后递归地打印右子树。

    void preOrder(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print root // 此处为伪代码,表示打印root节点
      preOrder(root->left);
      preOrder(root->right);
    }
    
    void inOrder(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inOrder(root->left);
      print root // 此处为伪代码,表示打印root节点
      inOrder(root->right);
    }
    
    void postOrder(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postOrder(root->left);
      postOrder(root->right);
      print root // 此处为伪代码,表示打印root节点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从我前面画的前、中、后序遍历的顺序图,可以看出来,每个节点最多会被访问两次,所以遍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跟节点的个数 n 成正比,也就是说二叉树遍历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解答开篇 & 内容小结

    关于树,有几个比较常用的概念你需要掌握,那就是:根节点、叶子节点、父节点、子节点、兄弟节点,还有节点的高度、深度、层数,以及树的高度。
    我们平时最常用的树就是二叉树。二叉树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是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二叉树中,有两种比较特殊的树,分别是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又是完全二叉树的一种特殊情况。
    二叉树既可以用链式存储,也可以用数组顺序存储。数组顺序存储的方式比较适合完全二叉树,其他类型的二叉树用数组存储会比较浪费存储空间。除此之外,二叉树里非常重要的操作就是前、中、后序遍历操作,遍历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 相关阅读:
    微信网站登录功能
    学习和认知的四个阶段,以及学习方法分享
    RuntimeError:Input, output and indices must be on the current device
    你的 Navicat 可能被下毒了...
    hive SQL谓词下推
    【HarmonyOS学习】动画
    KingbaseES V8R3集群运维案例之---主库系统down failover切换过程分析
    HBase 与 Hive 的对比
    软件项目管理课后习题——第7章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与配置管理
    L1和L2正则化的三种不同角度的理解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597208/article/details/13451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