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ll之tar命令


    shell之tar命令

    命令介绍

    tar命令是Linux系统中的一个常用命令,用于创建、压缩和解压缩归档文件。它可以将多个文件或目录打包成一个单独的文件,也可以将打包的文件进行压缩,以减小文件的大小。tar命令的主要作用包括:

    打包文件:tar命令可以将多个文件或目录打包成一个单独的文件。这样可以方便地将多个文件组织在一起,便于传输、备份和存储。
    压缩文件:tar命令可以对打包的文件进行压缩,以减小文件的大小。常见的压缩方式包括gzip、bzip2和xz等。压缩后的文件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并且在传输过程中可以更快地传输。
    解压缩文件:tar命令可以对压缩的文件进行解压缩,恢复成原始的文件。解压缩后的文件可以方便地查看和使用。
    查看归档文件内容:tar命令可以查看归档文件中的内容,包括打包的文件列表、文件的权限和属性等信息。这样可以方便地了解归档文件的内容,以及进行必要的操作。
    提取文件:tar命令可以从归档文件中提取指定的文件或目录。这样可以方便地从归档文件中获取需要的文件,进行后续的处理和使用。
    tar命令的格式为:tar [选项] [文件名]

    其中选项可以是以下之一:

    -c:创建新的归档文件。
    -x:从归档文件中提取文件。
    -t:查看归档文件中的文件列表。
    -z:使用gzip压缩/解压缩文件。
    -j:使用bzip2压缩/解压缩文件。
    -v:在压缩/解压缩过程中显示详细信息。
    -f:指定归档文件的名称。
    -p:保留原始文件的属性。
    -P:使用绝对路径进行压缩/解压缩。

    用法举例

    1)压缩文件:

    压缩单个文件:tar -czvf filename.tar file.*
    压缩多个文件:tar -czvf filename.tar file1.* file2.*
    压缩单个目录:tar -czvf filename.tar dir
    压缩多个目录:tar -czvf filename.tar dir1 dir2
    同时压缩文件和目录:tar -czvf filename.tar file1.* file2.* dir1 dir2

    2)解压缩文件:

    解压缩到指定目录:tar -xzvf filename.tar -C /path/to/directory
    查看归档文件内容:tar -tvf filename.tar

    3)其他选项:

    -A或–catenate:新增文件到以存在的备份文件
    -B:设置区块大小
    -c或–create:建立新的备份文件
    -C<目录>:这个选项用在解压缩,若要在特定目录解压缩,可以使用这个选项
    -d:记录文件的差别
    -x或–extract或–get:从备份文件中还原文件
    -t或–list:列出备份文件的内容
    -z或–gzip或–ungzip:通过gzip指令处理备份文件
    -Z或–compress或–uncompress:通过compress指令处理备份文件
    -f<备份文件>或–file=<备份文件>:指定备份文件
    -v或–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r:添加文件到已经压缩的文件
    -u:添加改变了和现有的文件到已经存在的压缩文件
    -j:支持bzip2解压文件
    -v:显示操作过程
    -l:文件系统边界设置
    -k:保留原有文件不覆盖
    -m:保留文件不被覆盖
    -w:确认压缩文件的正确性
    -p或–same-permissions:用原来的文件权限还原文件
    -P或–absolute-names:文件名使用绝对名称,不移除文件名称前的“/”号
    –exclude=<范本样式>:排除符合范本样式的文件

  • 相关阅读:
    [逆向|C语言]C语言逆向if,if else,else if
    CentOS7---部署Tomcat和安装Jpress
    更改字段的类型
    91. 异步编程的实现方式?
    IPv6与VoIP——配置Cisco CME实现VoIP实验
    Ranger (四) --------- 安装 Ranger Hive-plugin
    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压缩
    算法设计与分析 SCAU8597 石子划分问题
    ngx-datatable的使用
    【Xilinx AX7103 MicroBalze学习笔记6】MicroBlaze 自定义 IP 核封装实验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techenliu/article/details/13449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