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wift开发中:非逃逸闭包、逃逸闭包、自动闭包的区别


    1. 非逃逸闭包(Non-Escaping Closure)

    • 定义:默认情况下,在 Swift 中闭包是非逃逸的。这意味着闭包在函数结束之前被调用并完成,它不会“逃逸”出函数的范围。
    • 内存管理:由于闭包在函数返回前被调用,因此编译器可以优化内存管理。
    • 使用场景:如果一个函数接受一个闭包作为参数,并且在函数返回之前执行这个闭包,那么这个闭包就是非逃逸的。
    func performNonEscapingClosure(closure: () -> Void) {
        closure()
    }
    
    • 1
    • 2
    • 3

    2. 逃逸闭包(Escaping Closure)

    • 定义:当一个闭包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但在函数返回后某个时刻被调用,它就是逃逸闭包。这意味着闭包可以“逃逸”出函数的范围,并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执行。
    • 内存管理:逃逸闭包可能需要额外的内存管理,因为闭包需要在函数返回后仍然存活。
    • 使用场景:逃逸闭包常见于异步操作,比如网络请求或延时调用。在 Swift 中,通过在参数前加上 @escaping 关键字来标记逃逸闭包。
    func performEscapingClosure(completion: @escaping () -> Void) {
        DispatchQueue.main.async {
            completion()
        }
    }
    
    • 1
    • 2
    • 3
    • 4
    • 5

    3. 自动闭包(Auto Closure)

    • 定义:自动闭包是一种自动创建的闭包,用来包装传递给函数作为参数的表达式。
    • 行为:这种闭包不接受任何参数,当它被调用时,会返回被包装在其中的表达式的值。
    • 使用场景:自动闭包常用于延迟表达式的求值,这意味着直到你调用闭包,代码才会执行。这特别有用于条件语句或延迟计算。
    func performAutoClosure(closure: @autoclosure () -> Bool) {
        if closure() {
            print("True")
        } else {
            print("False")
        }
    }
    
    performAutoClosure(closure: 2 > 1) // 输出 "Tru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在这个例子中,2 > 1 这个表达式被转换成了一个自动闭包,然后作为参数传递给 performAutoClosure 函数。

    小结

    理解这三种闭包的区别有助于你更好地掌握 Swift 编程,尤其是在涉及到异步编程、内存管理和代码优化时。适当使用这些闭包可以使你的代码更加灵活和高效。

  • 相关阅读:
    软件测试 -- 自动化测试(Selenium)
    汽车倒车防碰撞报警系统的设计
    k8s提交spark应用消费kafka数据写入elasticsearch7
    【云原生】Docker数据卷学习
    Image (mathematics)
    Virtualbox Manjaro kde虚拟机系统闪烁
    《深入浅出OCR》第二章:OCR技术发展与分类
    Linux中磁盘管理
    零基础html学习-第五期
    Git:起步 - 关于版本控制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u013538542/article/details/1344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