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08-适配器模式


           经典的设计模式有23种,但是常用的设计模式一般情况下不会到一半,我们就针对一些常用的设计模式进行一些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方便大家更加容易理解和使用设计模式

    1-适配器模式原理

           适配器模式的英文翻译是Adapter Design Pattern。顾名思义,这个模式就是用来做适配的,它将不兼容的接口转换为可兼容的接口,让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适配器模式有两种实现方式: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其中,类适配器使用继承关系来实现,对象适配器使用组合关系来实现。

    2-适配器模式demo实现

    1. // 类适配器: 基于继承
    2. public interface ITarget {
    3. void f1();
    4. void f2();
    5. void fc();
    6. }
    7. public class Adaptee {
    8. public void fa() { //... }
    9. public void fb() { //... }
    10. public void fc() { //... }
    11. }
    12. public class Adapto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ITarget {
    13. public void f1() {
    14. super.fa();
    15. }
    16. public void f2() {
    17. //...重新实现f2()...
    18. }
    19. // 这里fc()不需要实现,直接继承自Adaptee,这是跟对象适配器最大的不同点
    20. }
    21. // 对象适配器:基于组合
    22. public interface ITarget {
    23. void f1();
    24. void f2();
    25. void fc();
    26. }
    27. public class Adaptee {
    28. public void fa() { //... }
    29. public void fb() { //... }
    30. public void fc() { //... }
    31. }
    32. public class Adaptor implements ITarget {
    33.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34. public Adaptor(Adaptee adaptee) {
    35. this.adaptee = adaptee;
    36. }
    37. public void f1() {
    38. adaptee.fa(); //委托给Adaptee
    39. }
    40. public void f2() {
    41. //...重新实现f2()...
    42. }
    43. public void fc() {
    44. adaptee.fc();
    45. }
    46. }

           针对这两种实现方式,在实际的开发中,到底该如何选择使用哪一种呢?判断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Adaptee接口的个数,另一个是Adaptee和ITarget的契合程度。

        (1)如果Adaptee接口并不多,那两种实现方式都可以。
        (2)如果Adaptee接口很多,而且Adaptee和ITarget接口定义大部分都相同,那我们推荐使用类适配器,因为Adaptor复用父类Adaptee的接口,比起对象适配器的实现方式,Adaptor的代码量要少一些。
       (3)如果Adaptee接口很多,而且Adaptee和ITarget接口定义大部分都不相同,那我们推荐使用对象适配器,因为组合结构相对于继承更加灵活。

    3-适用场景

            一般来说,适配器模式可以看作一种“补偿模式”,用来补救设计上的缺陷。应用这种模式算是“无奈之举”。如果在设计初期,我们就能协调规避接口不兼容的问题,那这种模式就没有应用的机会了。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场景会使用:

    (1)封装有缺陷的接口设计
    (2)统一多个类的接口设计
    (3)替换依赖的外部系统
    (4)兼容老版本接口
    (5)适配不同格式的数据

    4-对比区别

           代理、桥接、装饰器、适配器,这4种模式是比较常用的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们的代码结构非常相似。笼统来说,它们都可以称为Wrapper模式,也就是通过Wrapper类二次封装原始类。

    尽管代码结构相似,但这4种设计模式的用意完全不同,也就是说要解决的问题、应用场景不同,这也是它们的主要区别。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

    代理模式:代理模式在不改变原始类接口的条件下,为原始类定义一个代理类,主要目的是控制访问,而非加强功能,这是它跟装饰器模式最大的不同。

    桥接模式:桥接模式的目的是将接口部分和实现部分分离,从而让它们可以较为容易、也相对独立地加以改变。

    装饰器模式:装饰者模式在不改变原始类接口的情况下,对原始类功能进行增强,并且支持多个装饰器的嵌套使用。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事后的补救策略。适配器提供跟原始类不同的接口,而代理模式、装饰器模式提供的都是跟原始类相同的接口。

  • 相关阅读:
    Linux内核中竞态学习过程的问题
    辅助驾驶功能开发-功能对标篇(9)-NOA领航辅助系统-北汽极狐
    React高频面试题(附答案)
    Linux 之 journalctl 查看系统与 kernel 日志
    2021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真题答案及解析(三)
    [C语言] 自制的贪吃蛇游戏
    sqlite数据库整体迁移进mysql整个流程并解决中文异常问题
    asp家电维修管理系统设计
    抖音获取douyin分享口令url API 返回值说明
    码蹄集 - MT2065 - 整数大小比较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ycmy2017/article/details/134418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