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Java对象在内存中包括3个部分:对象头、实例数据和对齐填充
便于数据之间的类型转换,例如:long类型转换为int类型时,高地址部分的数据可以直接截掉。
便于数据类型的符号判断,因为最低地址位数据即为符号位,可以直接判断数据的正负号。(java用的)
假设存储一个变量:int i = 1;
内存模型设计之–Class Pointer
使用句柄访问对象,会在堆中开辟一块内存作为句柄池,句柄中储存了对象实例数据(属性值结构体) 的内存地址,访问类型数据的内存地址(类信息,方法类型信息),对象实例数据一般也在heap中开 辟,类型数据一般储存在方法区中。
优点 :
reference存储的是稳定的句柄地址,在对象被移动(垃圾收集时移动对象是非常普遍的行为) 时只会改变句柄中的实例数据指针,而reference本身不需要改变。
缺点 :
增加了一次指针定位的时间开销。
直接指针访问方式指reference中直接储存对象在heap中的内存地址,但对应的类型数据访问地址需要 在实例中存储。
优点:
节省了一次指针定位的开销。
缺点 :
在对象被移动时(如进行GC后的内存重新排列),reference本身需要被修改
1. 为了保证CPU普通对象指针(oop)缓存
2. 为了减少GC的发生,因为指针不压缩是8字节,这样在64位操作系统的堆上其他资源空间就少了。
64操作系统与32位操作系统的区别:
32位的处理器
一次能够去处理32个二进制位 ,也就是一次处理4字节的数据 ,2的32次方的寻址空间(4G)
64位操作系统
一次能够去处理64个二进制位 ,也就是一次处理4字节的数据,2的64次方的寻址空间(16G)
64位操作系统中内存大于4G 默认开启指针压缩技术,内存小于4G,默认是32位系统默认不启内存大于32G指针压缩失效。所以我们通常在部署服务时,JVM内存不要超过32G,因为超过32G就无法开启指针压缩了。
32位系统的CPU 最大支持2^32 = 4G ,如果是64位系统,最大支持 2^64, 但是对其填充是按照8字节进行填充,指针压缩可以理解为在32位系统在64位上面使用,因为32位系统的CPU寻址空间最大支持4G,但是有8字节的对其填充所以要乘以8 = 32G,这就是内存大于32G指针压缩失效的原因。
关闭指针压缩 : -XX:-UseCompressedOops
如果现在老项目 32位操作系统 支持 4G以上的内存
PAE的特殊内核
对齐填充的意义是提高CPU访问数据的效率,主要针对会存在该实例对象数据跨内存地址区域存储的情况。
例如:在没有对齐填充的情况下,内存地址存放情况如下:
因为处理器只能0x00-0x07的8位数据,0x08-0x0F这样读取数据,所以当我们想获取这个long型的数据时,处理器必须要读两次内存,第一次(0x00-0x07),第二次(0x08-0x0F),然后将两次的结果汇总才能获得真正的数值。
那么在有对齐填充的情况下,内存地址存放情况是这样的:
0x07的位置不存储数据,现在处理器只需要直接一次读取(0x08-0x0F)的内存地址就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数据了。
当下次有个boolean类型在进来可以直接填充到0x07中
可以配置参数
当我们的策略为0时,这个时候我们的加载顺序是 基本类型>填充字段>引用类型
当我们策略为1时,这个时候我们的加载顺序是,引用类型>基本类型>填充字段
策略为2时,父类中的引用类型跟子类中的引用类型放在一起,其他类型父类采用策略0,子类采用策略1,这样操作可以降低空间的开销
当一个项目中继承关系特别多的时候就可以使用策略2,由于引用类型都放在一起,GC一次就可以回收所有的父子类引用类型。
父类的内存有空的话不可以存放子类的数据,因为父子类有内存隔离,假设放入子类数据,需要记住这个数据时子类的还是父类的,而且基本类型在GC的时候会被回收,导致子类没有数据
上面对运行时数据区描述了很多,其实重点存储数据的是堆和方法区(非堆),所以内存的设计也着重从这两方面展开(注意这两块区域都是线程共享的)。
对于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程序计数器都是线程私有的
可以这样理解,JVM运行时数据区是一种规范,而JVM内存模式是对该规范的实现
一块是非堆区,一块是堆区
堆区分为两大块,一个是Old区,一个是Young区
Young区分为两大块,一个是Survivor区(S0+S1),一块是Eden区
S0和S1一样大,也可以叫From和To
GC的流程
如何理解Minor/Major/Full GC
Minor GC:新生代
Major GC:老年代
Full GC:新生代+老年代
对象创建过程
一般情况下,新创建的对象都会被分配到Eden区,一些特殊的大的对象会直接分配到Old区。
我是一个普通的Java对象,我出生在Eden区,在Eden区我还看到和我长的很像的小兄弟,我们在Eden区中玩了挺长时间。有一天Eden区中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就被迫去了Survivor区的“From”区,自从去了Survivor区,我就开始漂了,有时候在Survivor的“From”区,有时候在Survivor的“To”区,居无定所。直到我18岁的时候,爸爸说我成人了,该去社会上闯闯了。于是我就去了年老代那边,年老代里,人很多,并且年龄都挺大的。
每一次GC都会对对像的年龄进行加一,当age=15时就会进入老年代,在对象的MarkWord中会存放对象的年龄,存储这些信息的空间只有4个2进制位,也就是(0000-1111)
进入old区的对象越少越好,也就是age越大越好,但是根据IBM的实验数据统计,98%的对象都是活不过一次GC的,那么剩下的也就是2%,15次GC最多存活的数据也就是30%,而且2%的对象也有活不过2次GC的,综合下来15次GC活下来的也就是10%。
Minor GC:新生代
Major GC:老年代
Full GC:Young GC+Old GC+MateSpace GC
1.之前每次晋升的对象的平均大小 >老年代的剩余空间,基于历史平均水平,本次GC后要到老年代的数据大于前面的平均大小
2.young GC之后 ,存活对象超过了老年代的剩余空间 ,基于下一次可能的剩余空间
3.Meta Space区域空间不足
4.System.gc();
JDK1.7之前是Perm space 也叫永久代 ,持久代 ,使用的是JVM自己的内存 线性整理 会增加垃圾回收的时间
设置初始化堆内存为2G,不设置的方法区的内存大小,当内存不够时会直接溢出
给方法区设置500M的内存空间,是包含在整个Jvm内存中的,初始化堆内存即便设置1.8G,实际的内存也只会有1.5G,因为方法区的优先级高于初始化堆内存,这样1.5G就不够用,会导致启动项目直接FullGC
JDK1.8 Meta Space是方法区的实现 也叫元空间,元数据区 直接内存 减少内存碎片 节省压缩时间
MateSpace只把静态变量和字符串常量放到初始化堆内存中,其他的全部放入服务器内存中,而且当自己内存不够时就会动态扩容(权限高)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经过GC直接进入老年代
1.当S区中相同年龄和大于这个年龄的所有对象大小,大于S区中任何一个的一半时会直接进入老年代
2.当Eden区的所有对象经过GC后,后面进来的对象大小依然无法进入Eden区时也会直接进入老年代
如果没有Survivor,Eden区每进行一次Minor GC,存活的对象就会被送到老年代。这样一来,老年代很快被填满,触发Major GC(因为Major GC一般伴随着Minor GC,也可以看做触发了Full GC)。
老年代的内存空间远大于新生代,进行一次Full GC消耗的时间比Minor GC长得多。
执行时间长有什么坏处?
频发的Full GC消耗的时间很长,会影响大型程序的执行和响应速度。
可能你会说,那就对老年代的空间进行增加或者较少咯。
假如增加老年代空间,更多存活对象才能填满老年代。虽然降低Full GC频率,但是随着老年代空间加大,一旦发生Full GC,执行所需要的时间更长。
假如减少老年代空间,虽然Full GC所需时间减少,但是老年代很快被存活对象填满,Full GC频率增加。
所以Survivor的存在意义,就是减少被送到老年代的对象,进而减少Full GC的发生,Survivor的预筛选保证,只有经历16次Minor GC还能在新生代中存活的对象,才会被送到老年代。
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碎片化。也就是说为什么一个Survivor区不行?第一部分中,我们知道了必须设置Survivor区。假设现在只有一个Survivor区,我们来模拟一下流程:
刚刚新建的对象在Eden中,一旦Eden满了,触发一次Minor GC,Eden中的存活对象就会被移动到Survivor区。这样继续循环下去,下一次Eden满了的时候,问题来了,此时进行Minor GC,Eden和Survivor各有一些存活对象,如果此时把Eden区的存活对象硬放到Survivor区,很明显这两部分对象所占有的内存是不连续的,也就导致了内存碎片化。
永远有一个Survivor space是空的,另一个非空的Survivor space无碎片。
Eden区经过一次GC后,剩下两个对象,但是这两个对象在内存中不是连续的,这时要进来一个70M的对象,就会造成明明Eden有空间但是放不进去,这时就会放到survivor区,这样70M的对象就可以进入Eden区
如果进行一次GC是这样情况
S0 区GC后造成了2个内存不连续的对象,而且Eden中也有这种情况,这时有个70M对象要进Eden区,这时Eden区有空间却进不去,而且S0区也是有空间,但是无法接收Eden中的两个对象,这时S1就会接收S0的对象,这样70M的对象就可以进入Eden区
新生代中的可用内存:复制算法用来担保的内存为9:1
可用内存中Eden:S1区为8:1
即新生代中Eden:S1:S2 = 8:1:1
现代的商业虚拟机都采用这种收集算法来回收新生代,IBM公司的专门研究表明,新生代中的对象大概98%是“朝生夕死”的
JVM默认为每个线程在Eden上开辟一个buffer区域,用来加速对象的分配,称之为TLAB,全称: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
对象优先会在TLAB上分配,但是TLAB空间通常会比较小,如果对象比较大,那么还是在共享区域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