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每千人有效成本 (eCPM) 是指发行商(App 开发者)在 App 中每展示一千次广告所获得的收入。发行商可借助 eCPM,优化广告展示位置,监控变现广告活动,衡量广告变现效果。
要了解 eCPM 的含义,先要弄清楚什么是 CPM 即每千人成本。CPM 是指预先估算的广告主需要为每千次广告曝光支付的费用。
CPM 是广告主的一项辅助指标,有助于他们为广告活动分配预算,优化广告活动。
而 eCPM 是发行商在每千次广告曝光后实际获得的累计收入。CPM 可以根据广告系列总花费和曝光次数准确算出,而 eCPM 受到供需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动态计算方式。
eCPM 涵盖变现和买量两个方面。
背后的逻辑十分简单:转化率越高,广告投放的竞争就越激烈,App 开发者获得的收入也就越多。
通过这种方式,eCPM 可以体现广告曝光的有效价值以及特定广告系列带来的购买力。
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eCPM:
(总收入/总曝光次数)x 1000 = eCPM
例如,如果某个移动 App 的广告总收入为 700 美元/天,在该 App 上投放 200000 次广告曝光,则其 eCPM 的计算方法如下:
($700/200000) x 1000 = $3.5
换句话说,每千次广告曝光能给发行商(App 开发者)带来 3.5 美元的收入。
营销人员可以借助 eCPM,在不影响覆盖面的前提下评估每个广告系列的效果。了解该指标的计算方法将有助于营销人员确保自己始终使用效果最好的买量模式。
对发行商来说,使用 eCPM 模式的时机有哪些?
eCPM 底价,又称固定 eCPM 或预估 CPM,是指广告主或广告平台在发行商的 App 或网站上投放广告而须满足的最低 CPM 出价。在广告竞拍中,中标者一般比第二高出价者多支付 0.01 美元,这是增加广告收入的一种有效策略。
但这背后有个问题,就是只有中标者的出价高于底价,底价才会生效。换言之,如果所有竞价者的出价均未达到发行商确定的最低出价,则广告不会投放,发行商也会因此遭受收入损失。
eCPM 底价可以根据地理区域、设备类型、广告主、广告类型(如激励视频广告、横幅广告、插屏广告等)甚至按单支广告来设定,而且需要持续监控以确保成效。
如果底价没设对,很容易导致收入损失,不过有很多办法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种方法是为某个广告平台设置一个底价,为另一个广告平台设置更低的底价,这样即使两个平台都没中标,广告主仍然有后路可退。
从更普遍的情况来看,务必记住,虽然移动 App 市场仍处于混合竞价阶段,但随着移动营销行业进一步向纯应用内竞价变现模式过渡,eCPM 底价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eCPM 的“黄金计算公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
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将上述因素与历史同比数据和环比数据进行参考对照,来准确评估合适的 eCPM 值,为变现策略设定客观务实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