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使用IDA反汇编的话有windows编程基础会好些,看不懂跟着思路来也行
运行后
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IDA反汇编
紫色颜色的函数就是windows系统的内置函数,这里是一个对话框函数,主要的就是第四个参数(DialogFunc),这是一个自定义函数,对话框的所有操作都在这里执行了
点进去这个函数
可以直接跳转到代码分析处
a2是窗口消息,可以看到是自定义函数中传递的,该消息由用户的动作产生,比如鼠标的点击,移动等,对话框的初始化都会产生一个对应的唯一的消息ID,前面消息ID的判断我们就不看了,直接浏览全部代码发现一处弹出框
这个也是windows的系统函数,用于弹出信息,所以我们猜测,执行到这里,flag就有了(一般出题的套路都是如此好吧,而且就这个if判断的内容最长,也只有你了)
所以我们需要让上一个if判断成立
所以直接看看如何让判断成立
String[0] == v7[0] + 34
首先就是String[0]
要等于v7[0] + 34
, 这里v7我们并不知道,所以向上判断
你们那里的v7最开始的赋值可能是数字,点击数字然后按r
就可以转字符
最开始是Z
,后面经过sub_4010F0函数后不知道变成啥了,进去看看
看着就炸裂有没有,不过这个代码可以直接复制到本地运行一下,将_DWORD
换成DWORD
就好了,因为DWORD就是4字节大小,也就是32位下指针的大小,也就是c语言中的long类型(也可以换成long类型),DWORD定义在windows.h中,所以我们需要包含下 #include
需要在windows平台下运行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__cdecl sub_4010F0(int a1, int a2, int a3)
{
int result; // eax
int i; // esi
int v5; // ecx
int v6; // edx
result = a3;
for (i = a2; i <= a3; a2 = i)
{
v5 = 4 * i;
v6 = *(DWORD *)(4 * i + a1);
if (a2 < result && i < result)
{
do
{
if (v6 > *(DWORD *)(a1 + 4 * result))
{
if (i >= result)
break;
++i;
*(DWORD *)(v5 + a1) = *(DWORD *)(a1 + 4 * result);
if (i >= result)
break;
while (*(DWORD *)(a1 + 4 * i) <= v6)
{
if (++i >= result)
goto LABEL_13;
}
if (i >= result)
break;
v5 = 4 * i;
*(DWORD *)(a1 + 4 * result) = *(DWORD *)(4 * i + a1);
}
--result;
} while (i < result);
}
LABEL_13:
*(DWORD *)(a1 + 4 * result) = v6;
sub_4010F0(a1, a2, i - 1);
result = a3;
++i;
}
return result;
}
int main()
{
int v7[11];
v7[0] = 'Z';
v7[1] = 'J';
v7[2] = 'S'; // v8 = 'S';
v7[3] = 'E'; // v9 = 'E';
v7[4] = 'C'; // v10 = 'C';
v7[5] = 'a'; // v11 = 'a';
v7[6] = 'N'; // v12 = 'N';
v7[7] = 'H'; // v13 = 'H';
v7[8] = '3'; // v14 = '3';
v7[9] = 'n'; // v15 = 'n';
v7[10] = 'g'; // v16 = 'g';
sub_4010F0((int)v7, 0, 10);
printf("%c", v7[0] + 34);
return 0;
}
最后输出为 U
这里看了代码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我将其他变量的值写在了v7中(这里将其他变量的值转成了字符)
其实我们在定义变量处就可以发现变量的定义在内存中是连续的,也就是说原本可能是数组,但是IDA识别成了变量,从sub_4010F0函数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传递的第一个参数是指针,而第二个参数为0,第三个为10, 这个函数的代码里有一个for循环
a2=0
a3=10
for(i=0; i <= 10;...)`
这个for循环一共循环11次,而我们将变量加上v7数组后一共11个int大小的单元,也就是说明对其他变量进行了操作,再看这行代码
v6 = *(_DWORD *)(4 * i + a1);
少见这种代码的小伙伴可能会懵逼,这是IDA寻址的一种表示,可以看成
a1[i]
为什么这样看?
首先a1是指针,4就是int类型占用的内存大小,i是数组的下标,里面计算出地址
(4 * i + a1)
然后转成32位下的地址
(_DWORD *)(4 * i + a1)
地址解引用
int* p = (_DWORD *)(4 * i + a1)
*p
此时的*p
不就等于 *(_DWORD *)(4 * i + a1)
吗
继续看第二个判断
String[1] == v10
看起来v10似乎没有变化,但是不要忘了我前面说的,这些变量就是一个int数组,v7被作为指针传递v10在v7的下标也就是4
我们稍微改变我们上一步输出的源代码
最后输出J
4 * String[2] - 141 == 3 * v8
大概公式推导出
String[2] = (3*v8+141) / 4
直接上代码
结果 W
String[3] / 4 == 2 * (v13 / 9)
推导
String[3] == 2 * (v13 / 9) * 4
结果 P
!strcmp(v4, "ak1w")
需要v4
和ak1w
相等
让我们看看v4在何处
很明显,跟v18扯上了关系
这里我排个序
v18[0] = String[5];
v18[1] = String[6];
v18[2] = String[7];
v4 = (const char *)sub_401000((int)v18, strlen(v18));
进入函数看看
这里看到一个比较特殊的变量好吧
点进去看
一眼盯真,base64编码表
也就是说v4可能是三个字符的编码后的结果
这里对 ak1w
base解码 jMp
!strcmp(v5,"V1Ax"))
这里函数用的都是同一个
v18[0] = String[2];
v18[1] = String[3];
v18[2] = String[4];
V1Ax
解码 WP1
至此全部判断都解出来了,可以发现,所有判断都是围绕着String进行的,最后解得的String就是flag
首先是最后两处判断得到的 String[2] - String[7]
等于 WP1jMp
还有第一处得到的 String[0]
等于 U
第二处得到的 String[1]
等于 J
最后得到flag
flag{UJWP1jMp}
我们发现我们解出的其他两处似乎没用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捷径总是到成功时才发现,但是一切都不再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