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 兔7 ,一位努力学习C++的博主~💬
🍑 如果文章知识点有错误的地方,请指正!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 如有不懂,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全力讲解~
🔥 如果感觉博主的文章还不错的话,希望大家关注、点赞、收藏三连支持一下博主哦~!
🔥 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 我相信现在的努力的艰辛,都是为以后的美好最好的见证!
🧸 人的心态决定姿态!
🚀 本文章CSDN首发!
目录
磁盘随机访问(Random Access)与连续访问(Sequential Access)
7.1 InnoDB 在建立索引结构来管理数据的时候,其他数据结构为何不行?
此博客为博主以后复习的资料,所以大家放心学习,总结的很全面,每段代码都给大家发了出来,大家如果有疑问可以尝试去调试。
大家一定要认真看图,图里的文字都是精华,好多的细节都在图中展示、写出来了,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细哦~
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感谢大家的喜欢, 兔7 祝大家在学习的路上一路顺利,生活的路上顺心顺意~!
提高数据库的性能不用加内存,不用改程序,不用调sql,只要执行正确的 create index ,查询速度就可能提高成百上千倍。
但是提供了便利,肯定就有一定的消耗,查询速度的提高是以插入、更新、删除的速度为代价的,这些写操作,增加了大量的IO。所以它的价值,在于提高一个海量数据的检索速度。
磁盘中是以扇区为基本单位的,一个扇区的存储容量为512字节(虽然也有更大、更高效的4096字节,也就是4K扇区),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在系统软件上就直接按照扇区(512字节)进行IO交互?
显然不是!因为:
故,系统读取磁盘,是以块为单位的,基本单位是 4KB
随机访问:本次IO所给出的扇区地址和上次IO给出扇区地址不连续,这样的话磁头在两次IO操作之间需要作比较大的移动动作才能重新开始读/写数据
连续访问:如果当次IO给出的扇区地址与上次IO结束的扇区地址是连续的,那磁头就能很快的开始这次IO操作,这样的多个IO操作称为连续访问。
因此尽管相邻的两次IO操作在同一时刻发出,但如果它们的请求的扇区地址相差很大的话也只能称为随机访问,而非连续访问。
磁盘是通过机械运动进行寻址的,连续访问不需要过多的定位,故效率比较高
MySQL 作为一款应用软件,可以想象成一种特殊的文件系统。它有着更高的IO场景,所以,为了提高基本的IO效率, MySQL 进行IO的基本单位是 16KB (后面统一使用 InnoDB 存储引擎讲解)
- mysql>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page_size';
- +------------------+-------+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 | Innodb_page_size | 16384 | -- 16384 = 1024*16
- +------------------+-------+
- 1 row in set (0.10 sec)
也就是说,磁盘这个硬件设备的基本单位是 512 字节,而 MySQL innoDB引擎使用 16KB 进行IO交互。即, MySQL 和磁盘进行数据交互的基本单位是 16KB 。这个基本数据单元,在 MySQL 这里叫做page(注意和系统的page区分)
为什么MySQL和磁盘进行IO交互的时候,要采用Page的方案进行交互呢?难道用多少加载多少不香么?
不香,一点也不香,如果一共有十条数据(假设这个表中有id,且id是从1-10),你要查找id=1的,那么就进行依次IO,要查找id=7的就再进行依次IO,查找多少次就进行多少次IO!
但是如果这十条或者更多都被保存到一个Page中(16KB),那么第一次查找id=1的时候,整个Page都会加载到MySQL的Buffer Pool中这里完成了一次IO。但是往后如果在查找id=1,3,4,5等,完全不需要进行IO了,而是直接在内存中进行了。所以,就在单Page里面,大大减少了IO的次数。
但是如果数据更多,其实我不能保证你下次要找的id我加载到了内存中,但是有很大的概论你下次要查找的id在是内存中,这是因为有局部性原理!
往往IO效率低下的最主要矛盾不是IO单次数据量的大小,而是IO的次数。
MySQL 中要管理很多数据表文件,而要管理好这些文件,就需要先描述,在组织,我们目前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个独立文件是有一个或者多个Page构成的。
在讲这个之前,我先建立一个表:
- mysql>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user(
- -> id int primary key,
- -> age int not null,
- -> name varchar(16) not null
- -> );
-
-
-
- mysql> show create table user\G
- *************************** 1. row ***************************
- Table: user
- Create Table: CREATE TABLE `user` (
- `id` int(11) NOT NULL,
- `age` int(11) NOT NULL,
- `name` varchar(16) NOT NULL,
- PRIMARY KEY (`id`)
-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 1 row in set (0.00 sec)
插入数据:
- mysql>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3, 18, '杨过');
-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
- mysql>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4, 16, '小龙女');
-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
- mysql>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2, 26, '黄蓉');
-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1 sec)
-
- mysql>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5, 36, '郭靖');
-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
- mysql>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1, 56, '欧阳锋');
-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查看插入结果:
- mysql> select * from user; --发现竟然默认是有序的!是谁干的呢?排序有什么好处呢?
- +----+-----+-----------+
- | id | age | name |
- +----+-----+-----------+
- | 1 | 56 | 欧阳锋 |
- | 2 | 26 | 黄蓉 |
- | 3 | 18 | 杨过 |
- | 4 | 16 | 小龙女 |
- | 5 | 36 | 郭靖 |
- +----+-----+-----------+
- 5 rows in set (0.00 sec)
不同的 Page ,在 MySQL 中,都是 16KB ,使用 prev 和 next 构成双向链表
因为有主键的问题, MySQL 会默认按照主键给我们的数据进行排序,从上面的Page内数据记录可以看出,数据是有序且彼此关联的。
我们按正常顺序插入数据不是也挺好的吗?为什么要排序?
插入数据时排序的目的,就是优化查询的效率。
页内部存放数据的模块,实质上也是一个链表的结构,链表的特点也就是增删快,查询修改慢,所以优化查询的效率是必须的。
正式因为有序,在查找的时候,从头到后都是有效查找,没有任何一个查找是浪费的,而且,如果运气好,是可以提前结束查找过程的。
我们看《谭浩强C程序设计》这本书的时候,如果我们要看<指针章节>,找到该章节有两种做法:
针对上面的单页Page,我们能否也引入目录呢?
当然可以!
那么当前,在一个Page内部,我们引入了目录,比方说我们要找id=5的记录,之前要遍历5次才能找到,现在我们根据目录2[3]知道,肯定在这个目录的下面,所以我们直接到id=3的地方开始遍历,查找了3次就找到了,提高了效率。
所以这也就能回答上面的问题了:
当然是更方便的引入目录了!
MySQL 中每一页的大小只有 16KB ,单个Page大小固定,所以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 16KB 不可能存下所有的数据,那么必定会有多个页来存储数据
在单表数据不断被插入的情况下, MySQL 会在容量不足的时候,自动开辟新的Page来保存新的数据,然后通过指针的方式,将所有的Page组织起来
需要注意,上面的图,是理想结构,大家也知道,目前要保证整体有序,那么新插入的数据,不一定会在新Page上面,这里仅仅做演示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多个Page遍历,Page内部通过目录来快速定位数据。可是,貌似这样也有效率问题,在Page之间,也是需要 MySQL 遍历的,遍历意味着依旧需要进行大量的IO,将下一个Page加载到内存,进行线性检测。这样就显得我们之前的Page内部的目录,有点杯水车薪了。
那么如何解决呢?解决方案,其实就是我们之前的思路,给Page也带上目录
存在一个目录页来管理页目录,目录页中的数据存放的就是指向的那一页中最小的数据。有数据,就可通过比较,找到该访问那个Page,进而通过指针,找到下一个Page。
其实目录页的本质也是页,普通页中存的数据是用户数据,而目录页中存的数据是普通页的地址。
可是,我们每次检索数据的时候,该从哪里开始呢?虽然顶层的目录页少了,但是还要遍历啊?不用担心,可以在加目录页。
我们可以发现,这不就是B+树嘛!!
没错,至此,我们已经给我们的表user构建完了主键索引。
随便找一个id=?我们发现,现在查找的Page数一定减少了,也就意味着IO次数减少了,那么效率也就提高了。
目前这两棵树,对我们最有意义的区别是:
MyISAM 存储引擎-主键索引
MyISAM 引擎同样使用B+树作为索引结果,叶节点的data域存放的是数据记录的地址。下图为 MyISAM 表的主索引,Col1 为主键。
其中, MyISAM 最大的特点是,将索引Page和数据Page分离,也就是叶子节点没有数据,只有对应数据的地址。相较于 InnoDB 索引,InnoDB 是将索引和数据放在一起的。
其中, MyISAM 这种用户数据与索引数据分离的索引方案,叫做非聚簇索引。
其中, InnoDB 这种用户数据与索引数据在一起索引方案,叫做聚簇索引
当然, MySQL 除了默认会建立主键索引外,我们用户也有可能建立按照其他列信息建立的索引,一般这种索引可以叫做辅助(普通)索引。
对于 MyISAM ,建立辅助(普通)索引和主键索引没有差别,无非就是主键不能重复,而非主键可重复。
下图就是基于 MyISAM 的 Col2 建立的索引,和主键索引没有差别。
同样, InnoDB 除了主键索引,用户也会建立辅助(普通)索引,我们以上表中的 Col3 建立对应的辅助索引如下:
可以看到, InnoDB 的非主键索引中叶子节点并没有数据,而只有对应记录的key值
所以通过辅助(普通)索引,找到目标记录,需要两遍索引:首先检索辅助索引获得主键,然后用主键到主索引中检索获得记录。这种过程,就叫做回表查询。
为何 InnoDB 针对这种辅助(普通)索引的场景,不给叶子节点也附上数据呢?原因就是太浪费空间了。
在表创建时,主键做表的主键索引。
当对文章字段或有大量文字的字段进行检索时,会使用到全文索引。MySQL提供全文索引机制,但是有要求,要求表的存储引擎必须是MyISAM,而且默认的全文索引支持英文,不支持中文。如果对中文进行全文检索,可以使用sphinx的中文版(coreseek)
当我们进行查询时:
当我们这样查询时虽然查出数据了,但是其实没有用到全文索引。
可以用explain工具看一下,是否使用到索引。
我们可以看到key是null,也就是没有用到索引。
我们应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使用全文索引:
因为主键只有一个,所以不需要指明要删除哪个主键。
其它索引可能有多个,要指明删除哪个索引。
首先我们知道,创建索引后,会对Page中的数据添加目录,Page也会按照B+树的形式组织起来,当我们修改的时候会对这个结构造成影响。
我们可以将两列设置成为索引:
create index myindex on user10 (name, email);
这样的作用是:当我们使用engine使用Innodb的时候,需要通过名字查找他对应的email时:
select email from table where name='李与悦';
我们可以创建这样的索引,当我们用名字去查找的时候,正常来说我们查找到name后需要回表查询,但是这次不用了,因为name后面跟的就是email,我们就不需要回表查询了,直接返回email就可以了,这就是索引覆盖,覆盖的是主键索引。
当我们查表的时候,我们可以拿name进行索引,也可以拿name和email进行索引,但是我们不能只拿email进行索引,这就是最左匹配原则。
如上就是 索引 的所有知识,如果大家喜欢看此文章并且有收获,可以支持下 兔7 ,给 兔7 三连加关注,你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是我的创作动力~!
再次感谢大家观看,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