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0-25 精神分析-领悟新技术的错误做法-持续数年的错误做法-记录与分析


    摘要:

    过去数年对于领悟技术, 采取的做法不能说是对达到目的毫无裨益,但是对突破技术和将技术融为自身这个目的来说, 没有达到。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 过去已经熟悉的技术, 竟然会被忘掉!就像是没有涉猎过一样!

    根本原因出在对技术的领悟的方式上, 为了不一次次的重蹈覆辙, 本文对于在突破技术的过程中所犯的这一致命错误做详细的记录!

    以避免后续一次次的重蹈覆辙.

    像背应试题目的答案一样对技术死记硬背:

    1. 为什么要采取直接死记硬背的方式呢? 因为这种方式最快的能获得答案!这简直是为了应试最为恶劣的一种学习知识的做法!
    2. 为了图快, 采取对知识本身的直接背诵
    3. 最大的问题,在于急于求成,从而本末倒置, 采用看似捷径但是其实对自己什么改变也没有的做法!
      1. 有加深自身对该技术的理解吗?没有!
      2. 背下来后, 除了知道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还有什么其他裨益吗?没有
      3. 直接记忆下来的东西,成为自己知识树的一部分了吗?如果后续遗忘了的话, 能从自身的知识树中,顺藤摸瓜的检索出该知识吗? 不能

    放在了对知识的增加而非自身对该领域的技术的理解深度:

    1. 根本原因,是知识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又是急于求成的心态下的恶劣行为
    2. 那么所谓知识的增加,与自身对技术的理解,区别在哪里呢?
    3. 区别在于立足点!!
    4. 如果是知识的增加,那么就会将书本上的技术,直接复刻进大脑, 以满足记忆新的知识的目的
      1. 在这个过程中, 没有发生知识存储组织形式的转换
      2. 进入大脑中的, 是书本上的组织形式
      3. 该组织形式是否能与自己的理解模式相协调呢?废话!肯定不能!书上知识的组织形式是写这书的人的脑子里的知识的组织形式,怎么可能是自己的?!
    5. 如果立足于自身对技术的理解, 那么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自己
      1. 首先就是自己对该技术的理解, 该技术的来龙去脉, 所要解决的问题, 所适用的场景, 对于该场景还有那些其他的解决方案
      2. 明确立足于自身对技术的理解, 那么就很自然的开始推进将技术的组织形式, 以适合于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
      3. 自己的大脑中, 要形成一张互相关联的知识的具有层次的树形结构
        1. 为什么是树形结构而不是图形结构?
        2. 因为大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逐层进行, 树形的结构是一种层次化的结构
        3. 而图的结构, 无法清晰的表现出不同的抽象层次的组织

    以实现自身对技术的理解的和自我超越为目的去领悟技术

    1. 首先要明确的,便是目的从来都不是将书上的东西给背下来
      1. 那样什么目的也达不到
      2. 并且这种破碎的知识会快速的随着时间遗忘
      3. 而且遗忘了之后,由于与其他知识没有形成关联, 从而再也无法回想起来
      4. 从而导致下一次去领悟这知识的时候, 会发现竟然毫无印象,每次看这块知识都和新的一样!
    2. 控制急于求成的心态
      1. 是的,我用了控制,因为当前阶段我还没有能力彻底扭转这种心态
      2. 但是必须要意识到自己存在急于求成的很强烈的心理,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 才能有所处理
    3. 对于新理解的知识, 一定要和旧的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关联
      1. 将新的知识,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的树形结构之中
      2. 只有这样,才能在遗忘的时候,通过知识的关联,回想起来
      3. 单独的破碎的知识,遗忘了之后,连回忆起来的方法和线索都丢失了
    4. 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 再回想相关的旧的知识
      1. 这点是用于强化旧的知识,让旧的知识体系更为牢固
      2. 在脑海中, 每当领悟新的知识点,就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建立关联,形成自己的知识的体系
    5. 是的,最终的目的,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将别人的东西死记硬背下来!

  • 相关阅读:
    SpringCloud无介绍快使用,Seata处理分布式事务(二十五)
    Django之模型层
    FastAPI 学习之路(二十)接口文档配置相关
    基于VggNet网络与ResNet神经网络的物体分类识别研究-附Matlab代码
    太可了,刷透这份“架构师养成手册”成就自己的架构之路
    SAP MM模块业务流程
    【自然语言处理】关系抽取 —— SIEF 概述
    二次封装element select,通过computed计算属性解决v-model父子组件传递值问题
    L1-085 试试手气-乘法口诀数列 (20 分)-PAT 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 GPLT
    9 STM32标准库函数 之 独立看门狗(IWDG)所有函数的介绍及使用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adofsauron/article/details/13404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