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哪些服务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指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把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等分成若干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加入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构成若干分组。因为分组首部包含了目的地址和原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每个分组才可以在互联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
分组交换在传送数据之前不必先占用一条端到端的通信资源,分组到达一个路由器之后先存储,查找转发表、后转发,省去建立和释放连接的开销,因此效率更好。
分组交换的特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4.为什么说互联网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人类在存储和交换信息领域的最大变革?
因为互联网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
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互联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企业网))
逐渐形成了全球范围的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 internet 和 Internet 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联网,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8.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
(1)广域网 WAN:远程、高速、是 Internet 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 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照网络的使用者分类:
(1)公用网:又叫公众网,所有愿意按电信公司的规定缴纳费用的人都能够使用。
(2)专用网:这种网络是为满足本单位的特殊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造的网络,其他人不允许使用。
9.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时延计算问题:
- (1)发送时延: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 (2)传播时延: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 (3)处理时延题目中会给出。
- (4)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一般题目都会忽略不计。
- (5)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 (6)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 (7)往返时间RTT:发送时间=数据长度/发送速率;有效数据率=数据长度/(发送时间+RTT)
- (8)利用率:D。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网络当前的利用率为U,则:D=D。/(1-U)
- (9)带宽时延积=带宽×(距离/传播速率)(也指传播信道上比特数目最大的数值)
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 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 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s),数据率为 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 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 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 k 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可以参照第10题上面的计算公式)
电路交换时延:kd + x/b +s
分组交换时延:kd + (x/p)*(p/b),其中(k - 1)(p / b)表示k段传输中,有(k - 1)次存储转发延迟,当s >(k - 1)(p / b)时,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时延小,当x >> p
11.在第10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h为每个分组所添加的首部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节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可以参照第10题上面的计算公式)
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12.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P2P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严格区分服务请求方与服务提供方
P2P方式是指两台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哪一个是服务提供方。
14.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5.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可以参照第10题上面的计算公式*)
设网络利用率为U,当前网络时延为D,网络空闲时延为D。
根据D=D。/(1-U),可以得出D=10D。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10倍。
16.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特征有什么区别?
非性能特征: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非性能特征:宏观整体评价网络的外在表现。
性能特征:具体定量描述网络的技术性能
19.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1) 100/(100 + 20 + 20 + 18) = 63.3%
(2) 1000/(1000 + 20 + 20 + 18) = 94.5%
20.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1.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22.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3.为什么一个网络协议必须把各种不利的情况都考虑到?
因为网络协议如果不全面考虑不利情况,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协议就会保持理想状况,一直等下去!就如同两个朋友在电话中约会好,下午3点在公园见面,并且约定不见不散。这个协议就是很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方如果有耽搁了而来不了,就无法通知对方,而另一方就必须一直等下去!所以看一个计算机网络是否正确,不能只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而且还必须非常仔细的检查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24.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由下到上依次为
(1)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 层。) 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3)网络层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 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4)运输层 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5)应用层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25.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
电视,计算机视窗操作系统、工农业产品
26.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1)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2)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3)对等层: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4)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5)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6)客户:服务的请求方
(7)服务器:服务的提供方
(8)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9)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27.试解释everything over IP 和IP over everthing 的含义
(1)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所谓的everything over ip)
(2)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所谓的ip over everything)
28.假定要在网络上传送1.5MB的文件。设分组长度为1KB,往返时间RTT=80ms。传送数据之前还需要有建立TCP连接的时间,这时间时2*RTT=160ms。试计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接收方收完该文件的最后一个比特需要的时间。
(1)数据发送速率为10Mbit/s,数据分组可以连续发送。
(2)数据发送速率为10Mbit/s,但每发送完一个分组后要等待一个RTT时间才能在发送下一个分组。
(3)数据发送速率极快,可以不考虑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但规定在每一个RTT往返时间内只能发送20个分组。
(4)数据发送速率极快,可以不考虑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但在第一个RTT往返时间内只能发送一个分组,在第二个RTT内可以发送两个分组,在第三个RTT内可以发送四个分组。
33.我们在互联网上传输数据经常是从某个源点传送到某个终点,而并非传送过去再传送回来。那么为什么往返实际RTT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呢?
RTT在计算机网络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往返延时(RTT)由三个部分决定:即链路的传播时间、末端系统的处理时间以及路由器的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其中,前面两个部分的值作为一个TCP连接相对固定,路由器的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会随着整个网络拥塞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RTT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拥塞程度的变化。